War of the Arrows

終極之箭
War of the Arrows

評分: 5/10
年份: 2011
片種: 動作
導演: Kim Han-min
演員: 樸海日﹑ Ryu Seung-ryong ﹑ Moon Chae-won ﹑ Kim Mu-yeol

在一些曾經經歷戰亂的國家﹐ 民族情仇的題材往往是電影題材的王牌。 還記得兩年 前看過的《 The Divine Weapon 》明明平平無奇﹐ 但是在韓國卻大出風頭﹐ 成為當地賣座 片王。 究其原因﹐ 還不是編導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宣泄民族情仇的快感旅程。 幾年後﹐ 2011 年佔據韓國本土電影票房冠軍寶座的﹐ 又是一部以殺戮宣泄民族情仇的古裝武俠 片《 War of the Arrows 》。

相對於牽涉人物較多﹐ 情節比較複雜的《 The Divine Weapon 》﹐ 《 War of the Arrows 》的故事 更為簡單直接。 忠臣之後的Nam-yi (朴海日) 因為避難關係﹐ 和妹妹Ja-in (Moon Chae-won) 自 小被父親好友Moon-sun 收養。 Nam-yi 長大後成為一名身手不凡的箭手﹐ Ja-in 則被許配予 Moon-sun 的兒子Seo-goon (Kim Mu-yeol) 。 好景不常﹐ 滿洲人入侵當地﹐ Moon-sun 一族不是 被殲滅就是被俘﹐ 幸運逃過一劫的Nam-yi 知道妹妹和妹夫等人被俘後﹐ 決定單槍匹馬救 人。 憑著神箭手的實力和機智的頭腦﹐ 他順利救走眾人﹐ 可是卻惹來追兵Shin-ta (Ryu Seung-ryong) 等 人的大追捕...

全片基本上就是一場接近兩個小時的追逐戰。 Nam-yi 和Shin-ta 作為命運中的宿敵﹐ 兩幫人 馬不斷利用地形作為掩護﹐ 在荒山野嶺之間以弓箭為主要武器﹐ 展開漫長艱辛的攻防戰。 純粹作為一部鬥智鬥力的動作電影﹐ 編導Kim Han-min 的處理其實也不算太差。 例如對於弓 箭的特性﹐ 看來便作出頗為深入的資料搜集﹐ 演員拿起弓箭發射也是有板有眼﹐ 不會將電視 劇集一般求其草率。 這種對資料正確性的要求﹐ 頗讓人想起香港的動作片專家林超賢。 林超 賢對演員運用槍械的要求特別高﹐ 不論是執槍的手勢或反應﹐ 都追求絕對的真實感﹐ 看來 Kim Han-min 在指導演員拿起弓箭殺敵時也頗有同感﹐ 所以單單去看片中一場接一場的弓箭較量﹐ 也是不俗的享受。

可惜除了動作場面的設計外﹐ 影片在其他方面便顯得乏善可陳。 或許影片劇情沒有如《 The Divine Weapon 》 一般充塞著濃烈的「 民族自慰」式情感宣泄﹐ 但是對於反派角色的單調處理﹐ 卻始終無法讓人產 生興趣。 大反派Shin-ta 在全片中僅是作為一名追殺者的身分存在。 觀眾對於這個角色的認識不多﹐ 只能意會到他存在的唯一目的﹐ 就是要把主角殺死。 在這樣的安排下﹐ 即使兩方對決予人高手 過招的感覺﹐ 但卻沒能炮製出如《 喋血雙雄》般那種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懷。

另外﹐ 正如上述﹐ 全片情節十分簡單﹐ 重武輕文﹐ 幾乎就是由一幕接一幕的追逐戰組成﹐ 所以人 物描寫特別薄弱。 每一個正派角色的出現﹐幾乎都只是為了表現激昂不死的民族氣節﹔ 每一個負 面角色的出現﹐ 幾乎都只是以侵略者的身分被主角擊殺﹐ 藉以為觀眾帶來舒解民族情仇的快感 宣泄。 在這樣的設計下﹐ 作為非韓裔﹑ 本來就對韓人打擊入侵者歷史沒多大感覺的觀眾﹐ 便特 別難以投入於這些面譜化的角色世界之中。

比起自慰過量的《 The Divine Weapon 》﹐《 War of the Arrows 》已是一個進步。 至少滿洲人的造型比較像 樣﹐ 不會像前者一樣﹐ 把明朝兵將描寫成蠻荒異族一般怪形怪相。 不過正如前述﹐ 像這種針對族 群拍攝的 宣泄性電影﹐ 除非像荷李活的大片一樣﹐ 能夠從中找到一些大同訊息放大表達﹐ 以通俗 化的手段富技巧地製造共鳴感﹐ 否則便很難感染目標觀眾以外的觀眾了。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