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山城 - 喪權辱國舊史的借古諷今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12月31日
Fortress, The

南漢山城 Fortress, The

評分: 8/10
年份: 2017
片種: 戰爭
導演: Hwang Dong-hyuk
主演: 李秉憲、Kim Yun-seok、朴海日、Ko Soo、Park Hee-soon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政府外交弱勢,對內則排除異己,甚至流傳演藝界黑名單,人人自危。正因如此,素來不懼議政論事的韓國電影界,早前上映的一些電影,或多或少都對政府表達出諷刺或不滿之情。例如政治動作片《V.I.P.》便把南韓政府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的醜態,表露得淋漓盡致,最近在當地各大電影頒獎禮大出風頭的《南漢山城》(The Fotress),也是藉著借古諷今的喪權辱國舊史,表現出南韓當今身處國際大國的夾縫中,弱國無外交的痛苦。

影片劇情改編自2007年的同名小說,以1636年朝鮮國遭滿清入侵的事跡為背景。當時清太宗皇太極不滿朝鮮國拒絕臣服展開征討,朝鮮王仁祖親到邊境地區的南漢山城,率領官民抵抗。然而兩軍實力懸殊,加上朝鮮國內眾朝臣主和及主戰派爭拗不斷,外憂內患下不戰而潰,仁祖帶領群臣投降,朝鮮正式納歸清朝的藩屬國。

近年南韓電影創意不多,但是有一點還是頗為值得推許,就是在拍攝題材上,仍保留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性,而且敢於直面過去的黑暗歷史。例如早前的《逆權司機》和《逆權車伕》,都把當年該國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坦率地於世人面前暴露,批判執政者的昏庸和無情。《南漢山城》也是一例,當年朝鮮國遭滿清以武力臣服,不是光彩的民族往事,但是電影人沒有選擇逃避,也沒有加鹽加醋,例如像多年前另一部以同一故事背景取材,但是劇情卻異常誇張,大拍朝鮮人勇敢纖滅清軍的《終極之箭》(War of the Arrows),而是比較平實地把這段屈辱史娓娓道來。

是的,如果換著是數年前,這部電影的拍法可能大不相同,就算不是像《終極之箭》浮誇,但至少也會學一學荷李活的《珍珠港》,明明是一場敗仗,但最後還是要加插一場復仇戲「執個尾彩」,而不是像現在一樣,以最讓人(韓國人)泄氣和挫敗的方式收場。當然,正如上述的政治背景,現在南韓身處的國際形勢,就是夾在兩大國之間,和當年朝鮮國的情況不無暗合之處,影片故事意有所指,不難對號入座。事實上,這樣的看法絕非穿鑿附會,同氣連枝的電影界,確是有其背後批判政府的agenda,否則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而再地有宣揚同類訊息的電影出現。韓國人向來民族性強,而且不輕易於外國人前屈服,但是現在也不惜自暴家醜,借電影批評弱國無外交的窘境,可見前政府的不得民心。

回到電影本身,曾執導《無聲吶喊》的Hwang Dong-hyuk,今次手握多名大牌演員,但是執導上卻未有突破性表現,或者說,編導看來並沒有開拓電影語言的野心,而更多的只是要把故事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敘述而已。正因如此,全片大部分時間都是所謂的talking head文戲,主要集中在主戰及主和兩派大臣的議論,正式是「講多過做」,期待戰爭場面的觀眾,可能會感到失望。不過影片對人物的描寫,還是頗為到位,編導最優秀的地方,是沒有刻意為任何角色進行面譜化處理,即不管主和或主戰派,都沒有正邪之分,更多的就是以事論事,誰對誰錯留待觀眾自行判斷。另外,比較難得的是,影片少有地沒有醜化或妖魔化外侮。以往不論是講抵抗明朝、清朝或者是其他外族的韓片,總是把這些外國人的嘴臉描寫得鼠目獐頭,例如上述《終極之箭》的滿州人,便盡是陰陽怪氣,相比之下,在《南漢山城》中,滿人或許不是善類,但也不是額頭上鑿上反派兩字的模樣,而是更富血肉的,作為一個人或民族存在。這在韓片來說,不能不說是不大不小的進步。

單純從電影技巧來說,《南漢山城》不是很突出的電影,不過換個角度看,編導的選材、拍攝角度以及坦率面對歷史的態度,卻值得教人尊重,也為觀眾帶來不少啟發性。國家要富強,除了歌功頌德,還必須勇敢面對歷史,並從中反思得失,只有這樣社會才會繼續進步。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