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rai Rebellion

奪命劍
Samurai Rebellion

評分: 8/10
年份: 1967
片種: 劇情
導演: 小林正樹
演員: 三船敏郎﹑ 仲代達矢﹑ 司葉子﹑ 加藤剛

日本名導小林正樹最為後世稱道的古裝武士片﹐相信必然是1962 年的 《 切腹》﹐ 該片反映封建階級制度的麻木不仁﹐透澈深刻。 在5 年後﹐ 幾乎是原班人物的幕前幕後﹐ 再拍出同樣以批判階級為主題的《 奪命 劍》﹐ 成績也甚為理想﹐ 雖未及前者經典﹐ 但亦不容忽視。

和《 切腹》一樣﹐《 奪命劍》的劇本同由著名編劇橋本忍撰寫﹐ 同是 改編自小說家瀧口康彥的作品。 故事講述德川幕府年間 和平盛世﹐ 武士伊三郎(三船敏郎) 在藩主旗下身任要職﹐ 本來生活穩定。 可是 有天藩主突然賜婚其子裕五郎(加藤剛) ﹐ 而女方竟然是已為藩主產 子卻不獲寵幸的妾侍阿伊(司葉子)。 伊三郎等人本欲推辭﹐ 無奈皇命 難違﹐ 唯有接受。 後裕五郎和阿伊生活融洽﹐漸生夫妻之情。 可是好 景不常﹐ 阿伊的兒子成為藩主繼承人﹐ 為了體面關係﹐ 藩主決定把 阿伊召回。 愛得已深並已誕下一女的裕五郎夫婦﹐ 無論如何都不答 允藩主的無理要求﹐ 而身為父親的伊三郎也支持兒子的決定。 他們 明知背叛藩主的後果堪虞﹐ 還是一點不動搖...

和同期一些諷刺武士制度的古裝武士片一樣﹐ 影片對於日本古代的 藩主階級制﹐ 明顯表達了批判的意圖。 藩主被刻劃成橫蠻無理﹐ 為了 一己私欲和權威﹐ 而置旗下武士的尊嚴和處境於不理﹔ 武士為了奉 行武士道精神和對藩主的忠誠﹐ 面對無理要求往往忍氣吞聲﹐ 明知 受辱也只能盡量滿足主君的苛索。 不過壓力積聚而無處宣泄﹐ 最後 都會「 爆煲」﹐ 例如《 切腹》的仲代達矢﹐ 便以死控訴害死其女婿的 武士。 同樣地﹐ 《 奪命劍》的伊三郎一家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羞辱後﹐ 最後也決定放手一搏﹐ 引刀成一快。 可惜在悠長的殘酷歷 史傳統下﹐ 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法改變現實﹐ 他們一家的悲慘結果也 是無可避免。

編導批判日本以往的藩主階級制度﹐ 其實也不無借故諷今之意。 雖然現代日本已不實施藩主制﹐ 天皇的權力在戰後已大為削弱﹐ 是名義上的國君多於實際決策執行者﹐ 但社會上普遍仍存在濃厚的 階級制度觀念﹐ 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不管是在大企業或各種機構﹐ 這種縱向階級結構一直存在。 有留意近年日本影視的觀眾都記得﹐ 反映前線人員和上級矛盾的作品是多不勝數。 回過頭來看﹐ 伊三郎 一家的悲劇雖然讓人惋惜﹐ 但經歷了歷史的不斷變遷和社會的進步﹐ 整個制度的改革是換湯不換藥﹐ 一直循環不息﹐ 才是最教人感到可 悲而無奈的地方。

小林正樹拍攝古裝武俠片風格獨特﹐ 鏡頭運用尤富特色﹐ 超闊銀 幕的畫面著重表現其空間感﹐ 推軌橫移鏡頭的使用不少﹐把觀眾融入 戲劇世界之內。 片中動作場面不多﹐ 和同類電影相比不算突出﹐ 不 過其實影片以人情為主﹐文戲是相對地比較可觀﹐ 例如描寫伊三郎 不畏強權﹐ 拼死一博的決心﹐ 以及他和同僚淺野(仲代達矢) 惺惺 相惜﹐ 話語不多但互相敬重的深厚友情﹐ 都讓人看得感動。

相對於 《 切腹》﹐ 《 奪命劍》的演員陣容是更為豪華。 三船敏郎 和仲代達矢自黑澤明的《 用心棒》開始﹐ 已是「 銀幕宿敵」﹐ 兩人 年紀雖然相差一截﹐ 但合作無間﹐ 每次都帶給觀眾驚喜。 三船在 片中發揮不少﹐ 雖然小林正樹在一次訪問中曾表示﹐ 三船在拍攝 此片期間分心於自己開設的製作公司的業務﹐ 頗有心不在焉之感﹐ 但在其豐富演出經驗搭救之下﹐ 還是交出了合格有 餘的表現。 飾演 其子的加藤剛及媳婦的司葉子同樣出色﹐ 不過論搶鏡﹐ 則不如 出場甚少﹐ 但每每讓人留下印象的仲代達矢。 仲代是依靠眼睛去 演戲的演員﹐他並不需要大量的對白﹐ 僅靠如火炬般的眼神﹐ 便 能把角色的神態顯示得維肖維妙。

在《 切腹》﹑《 怪談》﹑《 人間的條件》等多部傑作的珠玉在前下﹐ 《 奪命劍》可能不是小林正樹的代表作﹐ 但放眼日本的武士片﹐ 影片 仍屬水準之上的佳作﹐ 值得一看。

猛人- 三船敏郎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