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2 月11 日
「 大片」 大唒?? by 晨曦
續談電影的創意問題 by Kantorates

「大片」大唒??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入圍名單出爐,沒有驚喜,只有失望。名單由四部「大片」 各據天下,分別為《七劍》、《如果.愛》、《黑社會》及《頭文字D》,四部影片佔了 整份名單一半的篇幅,其餘的則交由其他影片分配名額。

從整份名單中,驚喜欠奉,入圍大獎的全是意料之內,欠缺一些黑馬、冷門,反意令人 嚇得呆起來的就有,例如《神話》、《早熟》竟然入圍大獎?而女主角人選中,連在《童 夢奇緣》中佔戲不多的莫文蔚也入圍,可見去年人選著實不多。但反而一些演出上有驚喜 的則始終無緣入圍,例如蔡卓妍《再說一次我愛你》、黎明《情義我心知》、杜汶澤《情 義我心知》、金城武《如果.愛》、陳奕迅《神經俠侶》等,令名單少了驚喜。

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整份名單中,幾乎佔了九成都是一些高成本的大製作電影,相反一些 小製作的小品式電影,均不見影蹤。小品電影中最好成績已經是有三項提名的《早熟》, 其次已是僅得一項提名的《情義我心知》、《b420》及《神經俠侶》。其他小品電影如《再 說一次我愛你》、《擁抱每一刻花火》、《後備甜心》、《AV》等,縱使水準不差,但也 全食白果。    這是筆者對整份名單最失望的地方,筆者在去年云云港片當中,若選最愛首選《神經俠侶》, 非大製作的小品電影,但卻拍出充滿香港地道的人情味。而年底的《情義我心知》,憑著不 俗的口碑,票房更勝大製作《無極》及《情癲大聖》,証明觀眾對有質素的小品電影,仍然 會入場支持的!但今次代表業界的金像獎,竟對眾低成本小品電影,狠狠地潑了如此大的一 盆冷水,是何等的殘酷?

現在的大製作,往往很多都有心無力,成就了多部雷聲大雨點小的電影。相反小型製作因資 金有限,未能拍得天馬行空,這反而腳踏實地、恰如其份地講出一個完整故事。拍電影最重 要是講故事,故事講得越是動聽就越精彩,這點不少小品電影比所謂的大製作反而來得更好。

2006年的電影中依然有不少鉅製,但也不乏小品電影,筆者現時最期待的小品電影,則是彭 浩翔導演的《伊莎貝拉》,影片更入圍柏林影展,代表香港揚威海外。亦希望來年的評選, 能更放眼著重一大批中小型製作的小品電影。

晨曦

續談電影的創意問題

續上回談到的電影創意問題﹐ 有人會問﹐ 怎樣才能找到 創意? 我個人的看法是﹐ 拍攝者本身應該有一套獨特的 創作理念﹐ 不管是對的﹑ 錯的﹑ 主流的﹑ 另類的﹐ 只要 忠於自己﹐ 依從這個標準拍攝﹐ 那麼影片的風格便會自 自然然地浮現出來﹐ 成品不論好壞﹐ 也至少建立出一 個藝術品的雛形。

至於怎樣才能構思出自己的一個創作理念﹐ 那便在於拍 攝者的天資和努力了。 思考當然是創作的根本﹐ 但閉門 造車不是好事﹐ 所以吸取外來知識便是提升創作力的好 辦法。 以前看過蔡瀾寫的一篇文章﹐ 說現在的導演都不 愛看書﹐ 不再花時間研究古今經典﹐所以拍電影欠缺內 涵﹐ 我不是行內人﹐ 不知真實情形﹐ 但頗為同意他的一 個看法﹐ 就是進修的重要性。 不論是古今中外的名著﹐ 或者是東西方的經典的電影﹐ 都是一個真正的創作人 應該重視和珍惜的寶庫。 不管是名揚四海的大師﹐ 或者 是初出茅蘆的新人﹐ 都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受教的態度﹐ 常常鞭策自己增值。 好像日本大師級名導黑澤明便曾 說過﹐ 他一直都是在學習中﹐ 每一次的拍攝都對他有新 的啟發。 所以說﹐ 電影人應多豐富自己的學養﹐ 多吸取 不同門派或各家的學說﹐ 積極提升自己的水平﹐ 而不 是不思進取地原地踏步﹐ 那麼﹐ 在拍攝電影時便能夠 手到拿來﹐ 認定方向勇往直前﹐ 而不會懼怕沒有靈感﹐ 或者拍片時茫無頭緒了。

不過電影人和觀眾的關係永遠都是互動的﹐ 所以當我們 要求電影人要進修增值時﹐ 自己也應提升質素﹐ 強化電 影閱讀能力﹐ 否則即使電影人拍出了富深度的優秀作品﹐ 若觀眾不能理解﹐ 不免會是對牛彈琴。 可惜的是﹐ 環顧 目前的香港社會﹐ 閱讀風氣漸弱﹐ 不要說一本書﹐ 就是 雜誌內的一篇影評﹐ 很多人也沒有心機去看﹐ 看完了的﹐ 也沒有分析能力去消化﹐ 這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看來﹐ 說到最後﹐ 我們還是回到原點﹐ 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看來﹐ 要讓香港電影重生﹐ 始終離不開一個長遠而周密的教育 制度。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