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3 月25 日
賺到笑 by 晨曦
把殺警案拍成電影 by Kantorates

賺到笑

近期從香港十大票房榜中,看到有兩部票房走勢相當凌厲的影片,兩部的成績都遠超預期。第一 部是《斷背山》,縱使《斷背山》橫掃全球各大電影頒獎禮,但始終同志電影在香港不是主流, 更稱不上是賣座題材,故上映前不少人均相信票房會受影展走勢而推高,而現在的票房成績有近 1100萬,著實是喜出望外。

《斷背山》都總叫有世界影展作招徠,而另一部熱爆影片本身只屬黑馬,事前沒太多人特別提出 對影片有期待,但開畫票房高開,之後的走勢亦很好,此片正是《極地雪犬》。《極》片在過去 周末的票房接近二百萬,成績好比《哈利波特》等大片的戰績。

現在觀眾的心態越來越難觸摸,一部同志片及一部動物劇情片,都能在淡市中收得千萬票房成績。 港產片近期都沒甚起息,唯有靜待復活節檔期的《伊莎貝拉》大鬥《至尊無賴》,看牌面則當然 是《至尊無賴》的喜劇佔優,但在這個變化無常的市場中,《伊莎貝拉》能否承接柏林影展的威 勢,在票房上一舉擊敗對手?

晨曦

把殺警案拍成電影

上個星期最大的新聞﹐ 肯定是做成兩死一傷的離奇殺警案。 由於涉案疑犯為警察﹐ 而且整個凶案過程極多疑點﹐ 所以 引起大眾注目﹐ 想像力豐富的傳媒更加鹽加醋﹐ 在還沒有 官方定案的情況下﹐ 便作出了不少推測。

時事觸覺敏銳的電影界方面﹐ 亦有不少人士對此案作出了回 應﹐ 當中最多人談論的﹐ 是究竟應否把此案拍成電影? 正﹑ 反兩面的意見也有不少﹐ 論據亦很充份﹐ 很難說那一方面 比較正確。 其實這類奇案類型的電影一向也受到香港影人 的歡迎﹐ 以往也拍過不少﹐ 不過大多都是趕潮流﹑ 賣弄綽 頭的即食快餐﹐ 很少有一部讓人留下印像。

在這個自由社會﹐ 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拍的﹐ 尤其 香港影壇風氣一般比較開放﹐ 不同類型的電影都能容納。 再講﹐ 以真實案件取材的電影﹐ 外國也有不少﹐ 例如《 JFK 驚天大刺殺》﹑ 韓片《 殺人回憶》等﹐ 都是以真人真事作 號召。 所以﹐ 問題的重點不是應否拍﹐ 而是怎樣拍。 不過有 一點想補充的是﹐ 如果拍攝者採投機心態﹐ 純粹以獵奇角度 去拍的話﹐ 我是反對開拍的。

說到怎樣拍﹐ 我不太認同有些人認為應該保持客觀﹐ 即是等到 案件審結﹐ 所有有關的官方資料公佈後才開拍。 電影說到底﹐ 不竟是主觀的藝術。 不論是劇情片或紀錄片﹐ 都是編導對於 事件/ 事情的主觀看法﹐ 例如鏡頭擺位﹑ 拍攝目標等﹐ 都是 拍攝者的主觀選擇﹐ 而我們作為觀眾看到的﹐ 只能是拍攝者 眼中的「 客觀」﹐ 而不是真的客觀。 所以﹐ 要想看到客觀持平 的話﹐ 不如看《 警訊》的案件重演﹐ 用不著花幾百萬去拍。

要拍這類奇案電影﹐ 重點不是怎樣忠於原著﹐ 而是在於怎樣製 造真實感和富血肉的角色人物﹐ 令觀眾投入於這個虛假但真實 的戲劇世界之內。 而要加強實感﹐ 就要做很充足的資料搜集﹐ 各 方面都不能鬆懈。 舉韓片《 殺人回憶》為例﹐ 影片之所以能夠在 韓國大受歡迎﹐ 觸動人心﹐ 不是因為編導忠於案情(其劇本是經 過改編的) ﹐ 而是他們肯花時間和心機去認真處理劇情鋪排和人物 描寫。 戲雖然是虛構的﹐ 但其建構的戲劇世界和人物卻細膩動人﹑ 栩栩如生﹐ 處處打動觀眾。 他們的目標不是獵奇﹐ 而是戲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