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7 月18 日
2009 夏: 告別一個時代的回憶; 告別Michael Jackson by 火神紀
電影宣傳寫手論 by Kantorates

2009夏:告別一個時代的回憶;告別Michael Jackson

對我而言,他與一切醜聞無關,他與流行無關;他僅僅只是一個歌者,一個舞者, 一個時代裡關於激情的回憶。
——火神紀。題記。

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會不停地談論著他。在現在,是因為他的離逝;在以前,僅僅只是因為 他站在了流行前沿最風口浪尖之上。你跟任何一個人談論起他的時候,總會有些驚羨的眼 光告訴你——你很IN。

我總是一個後知後覺的人,在網上看到他的猝死,是在他離逝之後的第二天。然後,我以為 只是一個不太好笑的謠言。之後的許多天,網路上和媒體上鋪天蓋地而來的種種傳聞讓我 慢慢地相信了這個非謠言的新聞純屬真實;於是我幾乎一下子就懵了過去。

我像任何一個凡夫俗子一樣看了許多天的新聞,並沒有刻意地去追逐什麼;也許在我心裡,我 並不相信MJ會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並不華麗地靜靜謝幕。正如當年我聽到張國榮的離逝一樣, 我不相信,不想相信也不願相信;所以在張國榮去世一年之後我才寫了第一篇紀念意義上的文字。

這一次,也許是NBC那個挺讓人傷感的遺體告別儀式的直播開始讓我相信,MJ的確是已經離開了。

很多天以前,我在網上看到了周老大寫的那篇關於MJ的文字,綜述了中美文化差異以及MJ的離 逝在文化差異下的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意義;那時候我曾想,走在前端的人們對於娛樂新聞的反應原 來應該是如此迅速並且迅猛的。

對於周老大而言,MJ是世界的MJ,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MJ;對於我而言,MJ也許只是我的MJ。

現在回憶起MJ,第一個印象是90年代初的一張VCD光碟,最深印象是驚豔。那個時代裡的我沒有 網路,所有有關MJ的訊息是如此封閉而純粹;報紙上不會有MJ的任何消息,電視上不會有MJ的任 何故事,對於MJ的所有認知,僅僅只是手頭上的那張走私進來卻被海關查扣後被剪去一角的VCD 光碟,估計是哪個處理廢品的商人從一大堆光碟裡撿出來後流進碟店後再進入我手中的那張光碟。

雖小有殘缺,但播放起來卻只有一兩首歌不能播放,其它的曲目基本完整。其實我挺懷念那樣的 一個時代的,因為在那個時代裡,我們對於一個藝人的理解所可能有的途徑只有是他的作品,不 受太多外界的影響,尤其是像我這樣生長在偏遠小城鎮裡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我不知道什麼是POP,我不知道什麼是流行,我更不知道什麼是舞蹈,在那個時代我甚至還有母 親現在還有的困惑——那是一個男人還是女人?他又為什麼一時是黑皮膚一時是白皮膚?

我所能看到的MJ——一個跳著讓人歎為觀止的舞步,披著一頭長髮,在演唱會讓所許多人為之傾倒 的歌者。我總是無法理解那些花費重金並且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求得一張演唱會的票的歌迷們, 如何會那麼不堅強地在演唱會一開場就暈倒並被其他歌迷抬著頂在頭上傳遞出去救治,我也無法想 像當一個人站在他的舞臺上享受著他的Fans如瘋狂般的尖叫、嘶喊、暈厥、如潮水般湧動、如螞蟻 般密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為之瘋狂,在那張VCD裡,這成了現實,而非僅僅只是在文字上的個人玩味;原來,為之而瘋狂的 真實場景竟然是這樣,並且千千萬萬人同時為一個人而瘋狂的影像紀錄竟是這般模樣,從文字上的 想像到影像的真實還原,對於這一個詞彙的理解,其實是從MJ開始的。

那張VCD裡,其實有著MJ所有被稱為經典的一切舞步,以及被奉為代表作的所有曲目;我慶倖的是, 我擁有的是這樣的一張光碟。那個時候,走進任何一家碟店,對看店的主人家字正腔圓地說——邁, 克,爾,傑,克,遜;米,高,積,遜……他們其實都是滿臉的茫然,幾年後,他們開始知道這個名 字,因為他們的上開始有了一些粗製濫造的盜版或者翻版VCD光碟。

現在的人們其實比那個年代的我們要幸福得多,Michael Jackson,不管是標準的發音或者不怎麼標準 的發音,任何一個碟店裡的主人家都會翻出許多精美的DVD,最近甚至會有一個醒目的紀念專櫃放在 最顯眼的位置上對著你遙遙地招手。

資訊發達了,加上網路的推波助瀾,現在甚至不用走出門去,只要在網上輕輕地點擊一個購物車,就 會有專人幫你把碟片直接送到你家門口;甚至點擊一下任何一個下載網站,都能找到數也數不清的MJ 影像供你下載。

當然,花邊新聞也開始多了起來,醜聞、官司、婚姻、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也許都能從各種管道中 收集到手;可是,當這樣的一個MJ以各種各樣的形象完全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那個MJ,還是我記憶 裡的那個MJ嗎。我想,那其實並不是同樣一個MJ。

我的MJ,只是一個一邊踏著絢麗舞步一邊高亢歌唱的MJ,而不是那個被無邊無際的醜聞所包圍著的MJ。 有時候我在想,也許資訊封閉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至少在對MJ的認知上,我被如此快樂而且怡然自 得地獨自享樂,而不必因為喜歡那個人卻因為許多人都在責備他而替他憂心忡忡。

當我們癡迷于某位藝人,我們如何不是因為他的許多花邊新聞,而僅僅只是因為他所專長的那個藝術而 癡迷,也許我們可以以知音而自詡了。

那個時代的回憶;是關於遍走全城碟店為尋得多一張MJ影像光碟的回憶。

那個時代的回憶;是關於放學後回家一次又一次坐在電視機前打開碟機觀看那些永遠也學不會的舞步的回憶。

那個時代的回憶;是關於和弟弟兩個人津津有味地談論著千萬裡之外那個跳著舞的男人或者女人每一個節 奏裡的律動以及歌唱的回憶。

那個時代的回憶;是關於沒有人知道我和弟弟話題裡那個名字背後所代表的一切的回憶。

那個時代的回憶;是關於那個回憶本身也開始漸漸消逝去的回憶。

我慶倖在我開始接觸網絡的時候,我對MJ的熱情已經漸漸消散了之後。所以,對於MJ的一切,時至今 日我依舊所知甚少。在我癡狂的時代,我身邊的人沒有幾個知道所謂的MJ;在癡狂的時代之後,不管 別人在告訴我他的任何一個故事,其實已經不大可能再打動我了。因為對於MJ,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並且當這種理解已經變成一個固有的一切之後,其它的故事已經不再能夠輕易地衝擊到之前的固有印象了。

對於音樂的理解,其實我很外行;對於舞蹈的理解,其實我依舊很外行。然而,就是在那個還只是一個 懵懂少年的時代裡,MJ以他獨特的舞步和高亢的嗓音就曾經徹底地征服了我。之後所有的一切資訊,僅 僅只是一些錦上添花的完美或者人無完人的徒勞罷了。

喜歡MJ;癡迷MJ;僅僅只是他的音樂,以及他的舞蹈。那是只屬於我的MJ。

最近,聽著電視上一直在談論他的某些事蹟,我突然覺得挺好笑的了。為什麼評價一個舞者,不只是僅僅 從他的舞藝上去評論;為什麼評價一個歌者,不只是僅僅從他的歌藝上去評論……當資訊開始空前地發達, 我們所能夠認知到的那個世界,其實已經是一個被扭曲了無數遍之後滿目瘡痍的世界,而不是那個原本的 世界。

我不想對那些我不甚瞭解的任何事物妄加評論,可是我只是我。所以許多人都在評論著什麼的時候,我 只是靜靜地聽著;而當我所聽到的與我所理解的一切是如此背道而馳的時候,我只是一味的沉默。我甚至 連站出來爭論都有點懶惰,當別人嘗試著說服我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他感覺自己說出來的話還缺乏力量; 當我已經不可能被別人所說服的時候,我又何苦去嘗試著說服他人呢。

我有一個自我理解裡的MJ;而我所理解裡的那個MJ,只是屬於我的,或者屬於我和弟弟關於那個時代裡的共 同回憶。既然只是我的,我又何必把這個只是屬於我的東西拿出去與他人分享呢;我只是一個自私的並且自 得其樂的人。

寫這篇文字,雖說是在告別那個回憶裡的Michael Jackson;可是何嘗不是在告別那個屬於我自己的懵懂時代裡最後的回憶。

MJ離開了,對於世界而言意味著什麼,我其實並不關心。MJ離開了,對於我而言意味著什麼,這才是我所想要在 這篇文字裡整理出來的。

在整個世界都還在談論MJ的時候,我一路沉默。因為我不知道我自己會說出一些什麼樣的話來。在這個話題漸漸 地平靜時我才開始寫這篇文字,因為我知道,是時候走出來跟自己的所有那些回憶告別了。

我其實小有傷感。傷感的不是MJ的離開,因為我知道每一個人最後都將以某種方式死去;我更傷感的是那個已經 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年少,那個已經徹底消散了的激情回憶,那個永遠如昨日黃花般徹底凋零的時代。

法國的哲學家蒙田曾說——人生在世,就是學會如何死去。MJ的遺體告別儀式裡所有那些人們哀傷的歌唱以及情真 意切的發言,也許都是在告訴我們,那個男人離開了,以一種他所獨有的方式離開了。不管美國的主流社會對於 他是一種什麼樣的認知,不管世界的主流輿論對於他最後是一種什麼樣的蓋棺定論,我所慶倖的是,我在那樣的 一個時代裡認知了那樣的一個MJ,那麼封閉而怡然自得地認識了一個與別人都不大一樣的MJ。

2009年夏。告訴一個時代的回憶,告別我的那個Michael Jackson,告別世界的那個Michael Jackson。一去不復返 的是所有暗斂著的傷感,Michael Jackson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的那個Michael Jackson卻依舊還在;守望著那個鉻 刻著青春時代的最後那丁點的回憶,守望著回憶裡激情燃燒著的那丁點熾熱的快樂,守望著妖嬈綻放著的快樂回憶 裡最安靜的幸福。

這一切都很真實。真實得如同發生在昨日,真實得如同發生在剛剛。我的傷感,也許也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突然 變成了另一個幸福的回憶。最後我想說的是——一路走好,我親愛的MJ,祈求你在天國的平安,不再傷心,不再害 怕,不再如火燒般灼熱的疼痛。

火神紀

電影宣傳寫手論

港片暑假檔期正式展開﹐ 首先出閘的輕喜劇《 矮仔多情》﹐ 截至7 月5 日上映兩周﹐ 暫收300 多萬元﹐ 以影片卡士和片種來說﹐ 成績不過不失。 另外兩部同於上周開畫的港片《 殺人犯》 和《 再生號》﹐ 前者收100 多萬元﹐ 險勝後者的30 多萬元。

以《 殺人犯》幾近鋪天蓋地的強勁宣傳來看﹐ 這樣的成績算是不錯。 不過這部戲爭議很大﹐ 當中其劇情固然惹人討論﹐ 但真正引發騷動的﹐ 卻不是在大銀幕﹐ 而是在網絡上。 近日該片 在網絡上的曝光率其高﹐ 尤其是在一些容許公眾留言的討論區和大眾電影評分區等。 由於 該片在某些電影綜合網站的大眾評分中﹐ 獲得一面倒的滿分﹐ 而且不乏大量讚美留言﹐ 讓 一些觀眾感到反感﹐ 提出「 寫手」宣傳論﹐ 認為這些有讚無彈的留言﹐ 為疑似電影宣傳人 員的寫手發出﹐ 藉此催谷電影。 所以﹐ 有人也發起行動﹐ 不斷在一些討論區散佈批評影片 的留言﹐ 部分更達致人身攻擊的地步﹐ 發放虛假消息詛咒及辱罵該片編導等。

我在近日也有留意關於此片的一些論壇留言和大眾評分﹐ 的而且確﹐ 部分網站如雅虎香港的 電影版中﹐ 《 殺人犯》的公眾評分是異乎尋常的一面倒正面。 當然﹐ 如果單單是因為這樣的 原因﹐ 便指控為電影公司聘請寫手催谷﹐ 是難以入罪。 始終這部宣傳攻勢這樣強勁的電影﹐ 直到現在都好像沒有設立官方網站(如此片真有官網﹐ 請來信告之) ﹐ 如果電影公司真有能力 花巨資宣傳﹐ 卻不肯花錢建立網站﹐ 而是要透過這樣「 小家」的另類方式去催谷影片﹐ 實在 是奇怪得很﹐ 於情於理也無法讓人信服﹐ 論奇情性可能比影片劇情更甚。

撇除今次《 殺人犯》在網絡上催生的留言和評分的真偽性﹐ 單從其成效性來說﹐ 不能不認同 這其實是頗為成功的宣傳手法。 首先﹐ 製造這些留言和評分﹐ 基本上不需要什麼成本﹐ 或者 說﹐ 至少比起僱人撰寫網站便宜。 如果成功了﹐ 固然是無本生利﹐ 就算不成功﹐ 至少也引起 了話題﹐ 吸引觀眾談論 ﹔ 第二﹐ 不論中外﹐ 一般 觀眾都是羊群心理﹐ 如果聽到身邊人說電 影好看﹑ 在網絡上不停看到讚美影片的說話﹐ 都會產生一看的衝動。 尤其友儕都看的話﹐ 可製造話題﹐增進友誼﹔ 第三﹐ 香港(以至亞洲) 大眾自小接受田鴨式教育﹐ 對已出版的文字 或資訊總會不加思考地自動接收﹐ 奉為事實。 很多人看到大型網站或討論區的大量讚美或 評分﹐ 潛意識中都 會對這些訊息予以認同。所以說﹐ 以文字宣傳影片﹐ 效力比起電影主創 人員拉大隊出席宣傳活動﹐ 可能更強。這種心理或許也解釋了﹐ 為什麼亞洲的科學發展﹐ 始終不及美國等國家。 論人才﹐ 亞洲人在數理方面的天分﹐ 比西方人強得多﹐ 但美國人自 小就被培訓獨立思考的能力﹐ 書本不是唯一真理﹐ 最重要是懂得如何分析和思考所學﹐ 在 適當時候敢於發問和挑戰權威。 就是因為有這種分析能力﹐ 他們才能在研究領域上作出突 破 ﹐ 而不會像很多亞洲數理學子一樣﹐ 只懂照單全收老師灌輸的知識﹐縱有天材卻只能淪 為熟手技匠 ﹐ 而不擅於創造。

所以﹐ 不管這些疑似寫手的留言﹐ 是否真由電影公司發動﹐ 還是只不過是有心人刻意生事﹐ 其實作為觀眾的我們﹐ 實在是不用太介懷。 畢竟影評或大眾留言只是觀影參考﹐ 正如我以往 常言﹐ 看電影最重要是自己去看和感受﹐ 自己作獨立思考﹐ 人家說的對可以認同﹐ 但不用盲 目附和。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