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03 月31 日
原來合拍片可以拍成咁 by Kantorates

原來合拍片可以拍成咁

近來《 桃姐》﹑《 春嬌與志明 》在中港兩地取得票房成功﹐ 對香港電影 人帶來不少啟發﹐ 「 原來合拍片可以拍成咁」!

《 桃姐》﹐ 一個幾乎完全是香港口味﹑ 講述香港人的故事﹐ 出乎意料地 拿的卻是內地合拍片的資金。 同樣地﹐ 《 春嬌與志明 》的春嬌與志明都 是香港人﹐ 雖然北上談情說愛﹐ 但骨子裡還是保持香港人情特色﹐ 沒有 像以往很多合拍片一樣﹐ 為著配合所謂的「 內地口味」而夾硬堆砌。

相對來說﹐ 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合拍片《 嫁個100分男人 》﹐ 就好比是一個 反面教材。 仍然是為著要討好所謂的內地口味﹐ 而生硬地融合中港兩地 的元素﹐ 刻意模糊地域特色﹐令觀眾無法辨認。

從這些影片的票房成績綜合觀之﹐可見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也證明 了香港電影最大的價值﹐ 已不再是以往強調的明星效應(事實上﹐ 近年內 地好些票房大片已用不著港星掛頭牌) ﹐ 而是其獨特的地域文化﹐這包括 方言﹑ 本地潮流﹑ 生活態度等。 當內地城市生活質素漸漸提高﹐ 這些才 是最能引發觀眾興趣和共鳴的元素。

合拍片走過十幾年光陰﹐ 有人在漫長的摸索過程中逐漸開竅﹐ 找到一箭雙 鵰的竅門﹐ 像許鞍華﹑ 爾冬陞等﹐ 都曾經歷過黑暗期﹐ 都曾在票房和口碑 上雙雙受挫﹐ 都領教過失敗的滋味﹐ 可是從近年的作品可見﹐ 他們總算苦 盡甘來﹐在迎合市場需要的同時忠於自己的電影風格﹔ 當然也有人仍然執 迷不悟﹐ 或者是沒能與時並進﹐ 也始終摸不清平衡兩地觀眾需要之道 ﹐ 結 果作品口碑每況愈下﹐ 不但無法吸納新的內地觀眾﹐ 就是以往的本地長期 支持者也沒能留住﹐ 慢慢地被時間洪流淹沒淘汰。

正如上述﹐ 從近年內地電影漸漸擺脫對香港電影人的依賴﹐ 不少票房大收 的作品幾乎都不再需要任何香港影星的掛帥招徠可見﹐ 合拍片必須不斷尋 求新的突破﹐ 香港電影才能夠繼續生存。 而《 桃姐》﹑《 春嬌與志明 》等片 的成功﹐ 是一個值得鼓舞的階段性發展﹐ 或許也能夠為未來香港電影發展 的整體大方向提供非常有用的參考。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