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09 月12 日
九十年代的電腦遊戲 by Kantorates

九十年代的電腦遊戲

續上周的話題 , 再 談一點九十年代 的電腦遊戲市場。 和電玩界被 日本遊戲廠商 雄 霸的情況不同, 當年在香港流行的電 腦遊戲, 主要來自美國和台灣 。 要玩美國 遊戲, 多半會到一些大型影視連鎖店購買, 台灣遊戲的話, 不少大書局均有售。 當 然, 另外一個主要的遊戲來源, 就是盜版。

或許因為電腦科技來自美國, 當地的電腦遊戲市場特別蓬勃, 經典遊戲不少。 延續 對《星 球大戰》 的熱愛, 當年特別留意LucasArts 的出品, 最喜愛的遊戲, 包括《 Monkey Island 》 系列(台譯名為《 猴島小英雄》) 、《 奪寶奇兵》 系列、 《 Day of the Tentacle 》 等, 都是屬於點擊解謎型的冒險遊戲。 我 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特別 喜愛這 類型圖像 精緻的冒險遊戲, 除了LucasArts 的出品, 其他如《 The Lost Files of Sherlock Holmes》、《Dark Seed》 等其他公司的同類遊戲, 都讓人沉迷。 其他遊戲方面, 《 模擬城市》 、 《 披薩大亨 》 、 《 Civilization 》 、《 Championship Manager 》等, 也教人難忘。

後來網絡漸漸興起, 開始玩戰略動作遊戲, 例如著名廠商Blizzard 的《 Warcraft 》 系列 ( 不是後來的World of Warcraft ) , 就曾佔據我不少時光。 當時該 公司還 未推出Battle.net 的服務, 要連上他們 的伺服器, 還必須經過一個名為 Kali 的第三方 軟件。 這個軟 件的作用就是連接 不同玩家開戰, 可以算是Battlet.net 的前身。 《 Warcraft 》 之後, 陸續也玩過《 CounterStrike 》 、 《 Starcraft 》 系列、 《 Diablo 》 系列等, 而這些遊戲也是 歷久常新, 直到今時今日, 還是受到遊戲迷的歡迎。

至於台灣遊戲, 一般製作條件比美國的低, 不論遊戲趣味性、 畫面效果等, 在今天看 來可能僅屬學生習作水平 ,而且不少於遊戲抄襲成分特別濃, 創意不強。 然 而由於語 言上的便利(畢竟電玩多半為日文或英文, 對 於中 文為 母語的玩家, 始終有一種莫 名的隔膜感) , 讓這些遊戲獲得不少玩家的支持。 記憶所及, 第一次被台灣製的中文 遊戲震懾, 是智冠科技的《 笑傲江湖》 , 當時九龍城龍珠商場 內的盜版遊戲店, 幾乎 每天都在店面的電腦上播放著這個遊戲的開場動畫, 配上《 蒼海一聲笑》 的主題音樂, 站在店前圍觀者眾, 場面至今難忘。 可惜該 遊戲的片頭和遊戲設計本身落差太大, 欠缺趣味性的故事和玩法讓人大失所望。 智冠後來又推出了其 他金庸改編遊 戲, 例如《 射鵰英雄傳》 、 《 倚天屠龍記》 和《 鹿鼎記》 等, 可是這許許多多的作品, 大多 虎頭蛇尾, 宣傳酷大但就是沒有太多可玩性。

後來的台灣遊戲, 真正讓我花費不少時間沉迷去玩的, 記憶所及就是一個叫《 明星志 願》 的角色育成遊戲。 其模式可能模仿自日本同類遊戲, 但界面設計頗豐富, 容易為 用家 接受。 另外 , 有一部叫《 瘋狂醫院》 的, 和後來不少醫療模擬遊戲有點相像, 也 挺好玩。 至於台灣自家製的《 三國》 系列, 雖然歷經多代開發, 但始終沒有一部能夠 達到日本廠商光榮 《 三國志》 系列的高 度。

說到日本遊戲, 當時在本地電腦界並不流行。 這不是因為遊戲不好玩, 而是日本人開 發了名為PC-9801 的電腦系統, 這個系統和全世界主流不同, 遊戲並不兼容, 所以除非 有廠商把遊戲移植( 例如台灣人把光榮的《 三國志》 引入並中文化) , 否則一般個人電 腦用家很難接觸日本遊戲。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 當年PC-9801 的遊戲, 不少均是H-game (H 即Hentai , 色情遊戲) , 例如大受歡迎並被移植到不同系統的《 同級生》 系列, 這 些遊戲並不適合一般玩家, 所以很難如其他遊戲一樣, 被推介到主流市場。

由於現在的電腦大半沒有磁碟機, 要重新安裝這些原版老遊戲不易。 可幸坊間已有不 少遊戲模擬器, 讓大家重溫遊玩。 否則的話, 也有不少人在Youtube 等視頻網站上載很 多老遊戲過程的片段,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觀看。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