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5 月02 日
許鞍華的廉政劇集 by Kantorates

許鞍華的廉政劇集

早前在本欄提及許鞍華導演於79 年替香港廉政公署拍攝的劇集﹐ 在廉署的網站能夠免費觀看。 最近剛看畢該系列的七集單元劇﹐ 在這裡寫一下感想。

根據廉署頻道網站﹐ 廉政劇集早於1975 年已經拍攝﹐ 第一輯共 13 集﹐ 由黃華麒執導。 第二輯在79 年推出﹐ 正是許鞍華掌舵的 系列。 其後每隔數年便有新作﹐ 一直綿延至今。 這些劇集大概都 是採取單元劇的方式﹐ 每集一個故事﹐ 簡單直接﹐ 節奏比起 電視 台的長篇劇明快和緊湊。 而且雖說是公共宣傳片﹐ 但由於多由 電視和電影圈的導演及演員製作﹐ 情節在兼顧教育性之餘不乏娛樂性﹐ 不是一般的「 教育電視」 。

由許鞍華執導的79 年系列﹐ 台前幕後都非常有看頭。 幕後方面﹐ 負責劇本審閱的是大名鼎鼎的文壇泰斗金庸﹑ 監製為前政務司司 長許仕仁﹑ 製片為現已為資深廣告人的紀文鳳﹑ 編劇包括大作家 兼當年邵氏皇牌編劇倪匡﹑ 許鞍華早年拍檔陳韻文﹑ 新浪潮名導 嚴浩﹑ 當年已在電視界走紅的劉天賜和甘國亮等。 幕前陣容全是 電視界的一時之選﹐ 主角為劉松仁和關聰﹐ 合演者計有李司祺﹑ 張瑪莉﹑ 吳孟達﹑ 曾江﹑ 鄭裕玲﹑ 繆騫人﹑ 夏雨﹑ 喬宏﹑ 劉丹等。

該系列劇集全由菲林製作﹐ 分場和剪接不乏電影感﹐ 例如第二集 《 牛扒費》開首五分鐘單鏡直落一個訪問鏡頭﹐ 在電視劇集來說﹐ 便是頗為大膽和罕見的做法。 這個系列難得之處﹐ 在於編導滿足官方 的宣傳要求之 餘﹐ 不忙注入一定的藝術風格。 例如上述富電影感 的技巧﹐ 便是一例。 另外﹐ 許鞍華的鏡頭一向著重民生﹐如《 兩個 故事》和 《 男子漢》等﹐ 便把一些當年香港貧民地區的一些社會面 貌﹐ 準確地捕捉下來。 這種拍攝風格﹐ 在本地往後的劇集都很少再次 出現。

許鞍華和一班編劇在處理人物上也富水準﹐ 例如《 黑白》 一集以 新入職的廉政調查員為主角﹐ 主線劇情完全集中在這名人物(鄭裕玲) 身上﹐ 細緻有序地描寫其心路歷程﹐ 以及她和朋友同事的關係轉變﹐ 在整個系列的多年歷史中便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例子﹐ 當中鄭裕玲和 甘國亮的霧水情緣﹐ 以及她和繆騫人的同場較技﹐ 特別讓人難忘。

說到娛樂性﹐ 劇集的架構雖然變化不大﹐ 而且大體上都是邪不能勝正 的必然結局﹐ 但小節也不乏趣味﹐ 尤其是倪匡編劇的《 牛扒費》﹐ 便充塞不少富優默感的有味笑話和巧妙對白﹐ 例如廉政人員在疑犯家 中搜出色情影片等﹐ 便讓人會心微笑。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拍攝電視電影是不能拍電影下的次級選擇﹐ 造成這樣 的想法﹐ 或者是因為近年電視劇集水準不斷下降所致。 其實早於70 年代﹐ 電視電影並非只是「 不能拍電影」的人才拍。 當年歐美不少名導都曾嘗 試拍攝電視電影﹐ 而且傑作不少﹐ 例如大師級的安東尼奧尼和英瑪褒曼﹐ 便都拍過電視電影﹐ 希治閣晚年也一度進軍電視﹐ 奇斯洛夫斯基的電視 電影《 十誡》系列﹐ 更成為經典名作﹐ 所以觀眾不應盲目歧視電視製作。 回顧當年香港電視發展﹐ 不少富創意和藝術性的劇集紛紛湧現﹐例如 早年港 台的《 獅子山下》﹑ 無線的《 CID 》﹑ 《 七女性》﹑ 《 北斗星》等﹐ 讓人驚 喜不斷﹐ 也曾於國際性的電視頒獎禮中獲得獎項﹐ 不知電視台何時才肯 大發慈悲﹐ 重新為這些劇集推出DVD 影碟?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