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10 月29 日
淺談中國內地的三大電影頒獎禮 by Kantorates

淺談中國內地的三大電影頒獎禮

中國內地日前舉行金雞獎電影頒獎禮﹐ 賽果頗為讓人詫異﹐ 多部熱門大片或國際享譽作如《 唐山大地震》﹑ 《 鋼的琴》﹑《 我們天上見》﹑《 最愛》﹑《 風聲》等大熱倒灶﹐ 最佳電影由黨教味濃的《 飛天》獲得﹐ 即時 惹來各界熱議。

對於香港的觀眾﹐ 可能對金雞獎比較陌生﹐ 或者常常聽到另一個統稱「 金雞百花獎」。 其實金雞和百花是 兩個不同的電影頒獎活動 ﹐ 加上華表獎﹐ 屬內地三個最大規模﹐ 也獲政府認可支持的電影頒獎禮。 金雞獎 於1981 年成立後﹐ 本來每年舉行﹐ 直至2005 年﹐ 改為和百花獎隔年輪替舉辦﹐ 所以一般便稱為「 金雞百花獎」了。

今年金雞獎的得獎名單或許比較讓人意外﹐ 但觀乎這個獎項的歷年得主﹐ 評審口味看來不外乎兩大類型- 文 藝片和黨教片。 例如當年張藝謀出道﹐便憑處女作《 紅高樑》獲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黨教片《 開國大典》﹑《 大 決戰》﹑《 太行山上》等﹐ 也曾獲得同樣殊榮。

這個獎項另一大特色﹐ 就是容許鬧雙胞。 事實上﹐ 第一屆的最佳故事片﹐ 已是由兩部電影《 巴山夜雨》和《 天 雲山傳奇》瓜分﹐ 其後往下查看﹐ 會發現幾乎每隔兩﹑ 三屆﹐ 便會出現雙得主的情況﹐ 直至2009 年的一屆﹐ 也 是由 《 集結號》和《 梅蘭芳》平分天下。 不論是最佳電影﹑ 最佳男女主角的大獎﹐ 主辦方均通統不吝嗇於頒發 兩個獎項﹐ 實行「 人人有獎? 」。

回說今屆賽果﹐ 最讓大眾詬病的是﹐ 多個重要獎項的得主﹐ 都是名不經傳﹐ 例如最佳故事片《 飛天》﹐ 在同年 眾多類似的黨教致敬片中﹐ 不論風頭或口碑均未見突出﹔ 最佳導演陳力的《 愛在廊橋》﹑ 最佳女主角娜仁花的《 額 吉》等﹐ 幾乎都是小眾文藝片﹐ 從未作大規模公映。 難怪賽果不獲內地大眾認同﹐ 而一些大片也沒有報名(據聞去 年口碑票房稱冠的《 讓子彈飛》﹐ 便沒有參加) 。

相對金雞獎﹐ 被稱為觀眾獎的百花獎歷史更為久遠﹐ 於1962 年由電影刊物《 大眾電影》創立﹐ 不過翌年卻立即停 辦﹐ 直至1980 年才重新舉行。 和金雞獎一樣﹐ 每個獎項的得獎名單常常出現多於一位得獎者的結果﹐ 例如起初十 多屆的最佳故事片大獎﹐ 便往往由多至三部作品瓜分。 回顧歷年得獎名單可見﹐也是和金雞獎大同小異﹐ 不外乎 以文藝片和黨教片佔上最大席位。 不過值得一提﹐ 隨著商業片市場的抬頭﹐ 觀眾口味也漸漸改變﹐ 最近幾屆的得 獎作品﹐ 便不乏《 功夫》﹑ 《 畫皮》﹑《 花木蘭》等比較純粹的通俗娛樂大片。 另外﹐ 中港市場的融合﹐ 也讓香港 電影人的參與性漸漸提高﹐ 例如2006 年的一屆﹐ 最佳男配角和女配角都由港星奪得﹐ 分別為《 新警察故事》的謝霆 鋒和《 功夫》的元秋 ﹐ 在過去亟為罕見。

至於華表獎﹐ 主要由政府設立﹐ 可算是官方活動。 早於1957年首辦﹐ 及後經歷幾許變易﹐ 直至2005 年才改為每兩 年一屆﹐ 以迄至今。 作為官辦活動﹐ 評審標準和口味可以預期﹐ 而這個獎項的一個特色﹐ 就是得獎者特別多﹐ 稱為「 優秀故事片獎」的大獎﹐ 每年得獎電影至少十部﹐ 其他類型片獎項﹐ 也動輒三﹑ 四個得主﹐ 儼如太公分豬 肉﹐ 絕對地做到皆大歡喜。

近年中國電影發展蓬勃﹐ 電影年產量大大增加﹐ 要博覽群片並不容易。 或許三大獎項的得主未必能真實地反映觀 眾心水﹐ 但至少也提供一個不錯的參考﹐讓大家對新一代的中國電影有更深入的認識。 有興趣者不妨查找一下今 屆的得獎電影﹐ 看看是否實至名歸吧。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