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談是枝裕和著作《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9年05月11日

2019年05月11日

談是枝裕和著作《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by Kantorates

談是枝裕和著作《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

說到當今最受注目的日本導演,當數是枝裕和。這名作品水準非常穩定的創作人,去年憑《小偷家族》一片榮獲康城影展金棕櫚獎,攀上事業高峰。雖然不少影迷都知道是枝出身電視圈,但未讀過他的創作自述《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還真不知道早年在電視業界工作的經驗,對他往後的創作歷程,有比海還深的影響。

是枝裕和撰寫的《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由早年為電視台拍紀錄片講起,一直到2016年拍攝電影《比海還深》為止。雖然整部著作不乏自傳況味,但是枝最關心,也寫得最多的內容,不是他自己在影圈的奮鬥史,也不是拍攝電影的製作困難或挑戰,而更多的是對電視製作的思考。

是的,我沒有寫錯,讀者也沒有看錯,是枝著眼的,不是電影,而是電視製作。是枝在書中序言已明言,一直不覺得自己是純粹的電影人,作品的風格也流露出他自以為的「電視腔」。他在書中最關心的課題,總是離不開電視製作的發展和局限,通篇都是在思考,如何能夠改變電視製作的生態,以及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認知,這當中包括了他對紀錄片和電視劇集的創作理念和觀點。

當然,作為一名電影導演,是枝也對入行以來的所有電影作品加以剖析。雖然他在序言中明言不太喜愛談論自己的作品,但是下筆時倒是鉅細無遺地交代了大部分創作的來龍去脈,尤其是針對演員的運用。是枝裕和的電影,多半由人物出發,聚焦於角色描寫和人際關係的變易,而非靠峰迴路轉的劇情推進故事,所以對演員的依賴非常重,例如讓柳樂優彌獲最年青康城影帝的《誰知赤子心》,便彰顯出他在調度演員上的匠心獨運。

正因對演員的依重,是枝在書中談論他們的篇幅挺多,例如談到上述的《誰知赤子心》和之後的《奇蹟》,便分享了不少大規模運用兒童演員的經驗。另外,一些曾多次合作的演員,包括樹木希林、阿部寬等,都有被談及。讓人好笑的是,是枝透露當初起用阿部寬,竟然是因為在電視上看過一部名為猩猩報新聞的搞笑節目。他看過阿部寬在該節目任嘉賓的演出後,立即決定邀請他主演《橫山家之味》,不過由於感到難為情,起初並未向對方透露,是因為看了該電視節目才會想到他。只是後來兩人混熟才舊事重提,大家都是一笑置之。而往後阿部寬也成為是枝的愛將,在幾部作品中接連演出。

要了解是枝裕和的影視作品,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想起來,近年購買的導演創作自述著作,大半都是來自外國的名導,本地的倒是不多。究竟是香港的導演都不愛寫作,還是太忙無暇動筆呢?這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