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訪問者與受訪者的互相尊重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09月08日

2017年09月08日
訪問者與受訪者的互相尊重 by Kantorates

訪問者與受訪者的互相尊重

近日看到香港一宗娛樂新聞,有香港藝人不滿採訪他的記者/主持人不熟悉該藝人擅長的藝術領域,憤而出言嘲諷,取笑後者「唔識扮識」,貽笑大方。

節目主持人或記者訪問嘉賓,對於題材有基本認識是必須的,這是採訪者需要保持的專業性,也是對工作的尊重。例如要訪問一位正要舉行演唱會的歌手,記者事前便至少要對該歌手的歌曲有一定認識;訪問一位電影導演,當然要首先掌握他過往的作品、合作過的演員等資料,深入一點的,甚至可以找他以往受訪的文章或節目看看,以免重複發問一些人所共知的問題,浪費大家的時間。

不過究竟訪問者對受訪者的理解要有多深入,則是值得思考的事情。畢竟電視、電台或報章雜誌等媒體訪問者,不少都是打工族,除非像《志雲飯局》這種完全由主持人掌控的節目,在絕大多的情況下,訪問者都只是按照上司要求進行採訪,而且工作是流水作業,可能每天或每個星期都要持續不斷地訪問不同領域的藝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他們深入了解有關受訪者的所有資訊,是不切實際,也不可行的。而且,本地傳媒分秒必爭,工作彈性大,可能訪問者在一個小時前接到上司的工作單,然後一個小時後便要跟受訪者談天,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求訪問者在亟短時間成為通曉受訪者領域的專家,便是吹毛求疵了。

藝人接受訪問,當然希望能夠獲得媒體的尊重。但同一時間,也應該將心比己,試一試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學習體諒訪問者的處境。其實訪問者和受訪者一樣,都只是職場上的一分子,只是大家崗位不同,不管是哪一方,都不應咄咄逼人。

在演藝圈,藝人和媒體的關係是唇亡齒寒,缺一不可。媒體需要藝人提供內容銷紙,相對來說,藝人也必須依賴媒體的宣傳,才能保持知名度,建立正面的公眾形象。商業社會沒有永遠的敵人,如果有藝人長時間被媒體「唱衰」,實在應該檢討一下,自己待人接物的言行是否出了問題;同樣地,如果有媒體長時間被某藝人或演藝公司杯葛,也應該審視其採訪守則,是否離經叛道。

近年香港社會戾氣愈來愈深,民眾觀看娛樂新聞,就是想放鬆一下心情,演藝圈為觀眾帶來歡樂,也是希望為大家洗滌心靈。既然如此,為何有些藝人和媒體硬是要把雙方置於不愉快的對立面,並且一而再地把無無謂謂的吵鬧搬到公眾的視線面前,讓大家受到這些無意義糾紛的疲勞轟炸呢?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