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轉換與電影選擇;寫在國慶之前

撰文: 火神紀 | 發布日期: 2008年09月01日
身份轉換與電影選擇;寫在國慶之前


每個人都有一種過節的方式;而我,選擇電影。每個人面對別人都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而與不同的人一起看電影,選擇的電影也不一樣。

國慶日;漫漫長假,我與他們一起的時候,我想再看一次那些電影。

不為什麼。僅僅只是,我想與他們分享。

火神紀。題記。

【壹】和情人一起,《留給最愛的情書》(P.S. I Love You)

愛你,或者並不能永遠和你在一起。所以,假如我先你而離開的時候;我希望你知道,我也許 沒有辦法做得跟謝拉畢查(Gerard Butler)所飾演的Gerry一樣,做得滴水不漏源 遠流長,可是至少,從心理上來講,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部必須攜愛人同看的電影。因為某些時候,彼此相望,也就彼此相知;不 需要太多的言語,我們只要知道,當我們還能相依偎地坐在沙發上,翻看一張DVD帶給我們同 樣的一種感動,我們就已經很幸福了。

38


這部電影除了帶給我們由衷的感動之外,除了瘋狂地刺激我們的淚腺之外;它還在提醒我們, 我們很幸福。假如我們還沒有開始珍惜現有的一切,假如我們還沒有開始珍愛我們眼前的那個 人;一切,就從現在開始吧。

從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們也許就開始懂得珍愛我們所擁有的,也許並不十分完美的一切。

【貳】和朋友一起,《魔間傳奇》(I Am Legend)

我總覺得,正面意義的電影帶給我們的感知也許遠不如反面電影來得強烈。於是,我選擇這部電影; 尤其在和朋友一起的時候。 也許,不體會到孤獨;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和朋友在一起是一種怎樣的快樂。而最孤獨的場景,也許 就是《魔間傳奇》裡韋史密夫(Will Smith)所展現的那種無邊寂靜的荒涼。 山姆,一條德國牧羊犬能帶給僅有的那個人類多少關於友情的回憶;它則能帶給我們多少感動。當 韋史密夫對著山姆的屍體崩潰的時候,我能理解他的情感。當身邊所有的人都已經不在了, 當我們只能對著那些塑膠假人聊天的,當我們僅有一個非人類的朋友時,我們還得面對那些無比兇 險並且隨時想著把我們滅掉的異類;我們會知道,有一個忠實于自我以及忠誠于我的朋友,是多麼 難能可貴的事。

38


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們也許就開始珍視友情,珍視每一張已經熟視無睹卻真誠的臉。

【三】與長輩一起,《尋找快樂的故事》(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長輩們不會喜歡那種悲情的孤身英雄,也不會喜歡哭哭泣泣的愛情悲劇;尤其是在節慶日,所以, 這部《尋找快樂的故事》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依舊是韋史密夫領銜主演,可是這一次他給 世界貢獻了他的兒子--賈登史密夫(Jaden Smith);父子飾演父子,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一種 更真誠的味道。 一個生活於美國社會底層的中年黑人,帶著滿腔的無奈和貧困的家世,每天和妻子爭吵不休,每天 在社會上不停地受氣--然而,雖然被妻子離棄,可是他依舊不肯放棄兒子;帶著兒子流浪在最廉價 的汽車旅館,地鐵站的廁所裡以及最擁擠的收容站…… 可是就算如此,父子間的真情流露以及相依為命的溫情依舊讓人感動。天道酬勤,憑藉著對數字的敏 感和執著的熱情,功成名就的幸福生活最終還是在不遠的前方遙遙招手。 告訴我們摯愛的長輩們,我們明白他們曾經有過的艱苦歲月,我們知道他們也同樣摯愛著我們。

【肆】與晚輩一起,《Juno少女孕記》(Juno)

親愛的,我們會永遠地寬容你,永遠地幫助你。正如愛倫比芝(Ellen Page)所飾演的那個朱諾;並不是鼓 勵他們去做朱諾的事,電影很多時候,並不僅僅只是那些表像所表達的那麼直白。對於看電影的人們來說,我們也 許更應該去關注潛埋在電影底層下的真正意義。

38


我們沒有像朱諾所處在的社會對待性的開放姿態,可是我們關心他們的心情跟朱諾的父母親一樣別無二異。 朱諾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故事,可是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故事。 愛情是一種責任,對於自己,也對於愛人。我們也許更傾向於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這部電影所要告訴我們的, 其實與愛情無關。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寬容和幫助,對於一個未成年人而言,是如何重要的。而更重要的 是,我們總會在他們身邊。

親愛的,別怕犯錯;因為,挫折或者悲傷最後總會使我們成長。

【伍】與自己一起,《充氣娃娃之戀》(Lars and the Real Girl) 孤獨的時候,請不要做孤獨的事。當我們看著一個似乎已經精神錯亂的人,我們還能被他的癡情與專注 而感動;那麼,我們應該還屬於那些比較正常的人們。

學著去愛別人,學著去接納別人,學著去被別人接納,學著去被別人愛。我們都是群居的孩子,所以, 索居離群的生活最終只會讓我們崩塌在最深的坑道裡。

38


瑞恩高斯林(Ryan Gosling)飾演的Lars給了我們一個孤獨的自我,而我們也就開始慶倖,原來我們還不 曾如此孤獨。愛,許多時候也許並不要求回應;而僅僅只是必須付予。不管對方是誰,或者不是誰。

Lars也告訴我們,我們最愛的那個人,其實還是我們自己。可是我們,也許可以試著多付出,少索取。

文﹕ 火神紀 (9/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