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蹋老觀眾的回憶,作賤自己在年輕影迷眼中的地位,該退休就快點退休讓路給新人吧-《追捕》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17年12月02日
Manhunt

追捕
Manhunt

評分: N/A/10
年份: 2017
片種: 警匪
導演: 吳宇森
主演: 張涵予、福山雅治、河智苑、戚薇、倉田保昭、國村隼、池內博之、櫻庭奈奈美

注:內文包含結局劇透,慎讀。

當筆者我在戲院看完吳宇森這部久違的時裝動作片的時候,說真的…「吳宇森已死」這種心情在腦海裡是毫無猶豫的直接蹦出來。隨便一提一些劇本的明顯缺點真的是漏洞百出(而且動用到七位編劇,其中包含製片之一陳嘉上先生),而作品在娛樂性的表現,即使忽略日本拍攝所限制的槍械道具使用規定造成的規模縮減,也很能明顯感受到《追捕》是一部再次與《縱橫四海》處境相同情勢的跛腳作品。(中後段完全在棚內拍攝,彈藥上面的毫無節制明顯已經不是在日本當地拍攝的情況了,筆者大膽猜測是一如《縱橫四海》一樣碰到沒錢了,只好回家拍完剩下部分)

誠如筆者部分影評友人所提,吳宇森在製作上面確實拍攝調性有些許向日本電影靠攏的色彩(考慮到原著小說與第一部改編電影都是日本作品的前提),本來考慮有原著基礎的前提,或許未必需要苛責吳宇森的改編創作上有遷就個人情懷的成分。但是很糟糕的一點在於,一如《終極標靶》過度把美式動作片港片化的處境,《追捕》遭遇的處境可以說是遠比《赤壁》甚至是《太平輪》更為尷尬。一來遷就於中資作品的尺度問題(完全刪除了原著中男主角與女角之間的情慾戲),因此在槍戰暴力上面的奔放感不如過去作品的瀟灑(甚至無法比擬赴美期間拍攝的DTV作品《至尊黑傑克》),即使偶有輕喜劇的輕鬆元素在片中出現也不如過去初執導筒的幾部喜劇片那樣讓人會心一笑(甚至無法比擬在筆者來看很成功轉型的半套轉型經典《縱橫四海》),我這樣形容這部片的幾個笑位吧(如果這部片的原意確實是有笑位的前提),整體表現比起Alan Smithee執導的《Burn Hollywood Burn》更加讓人尷尬,處處充斥斧鑿痕跡。

赴美期間,吳宇森很難得的學會了與海外創作者合作的作品,不可以有太多個人特色,甚至正確地說應該是在一部作品盡量著重在單一的幾個個人元素上面,主要仍是以多數觀眾接受作品訊息的能力作為考量。至少在《終極標靶》的票房失利讓吳宇森沉澱了一段時間並且淡化了個人色彩,才推出了一部相對之下個人色彩沒這麼鮮明的動作片《斷箭》(儘管片中還是保留了單一角色被塑造成導演期待的形象,而且是建立在與演員相處取得信任之後才這樣做的前提…所以《不可能的任務2》吳宇森並沒有完全取得湯姆克魯斯的信任的情況是毫無疑問的),並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力拍好一部純種娛樂片,才因此爭取到《變臉》這部真正意義的吳宇森風格美國片的推出(儘管對比吳宇森與徐克合作期間的幾部作品仍然是欠缺火花,甚至比起吳宇森與張家振合作期間的港片作品都少了一些靈魂,多了些遷就)。

而從美國回到華語片市場開始,吳宇森幾部導演甚至監製作品都出現了非常強烈的水土不服這樣的現象,更直白地說…比起萌萌的誕生過程,觀眾更想看的是吳宇森如何以張徹精神,詮釋一個華人觀眾普遍熟悉的歷史事件乃至於對歷史意淫的浪漫。只可惜作品的最終結果仍是重覆了《喋血街頭》以及《獵風行動》對於大場面調度不熟悉的缺點,同時也浪費了一個本來可以闡述吳宇森過去的男性情懷價值觀的故事(《赤壁》的問題到了《太平輪》也不見改善,甚至更累贅冗長)。

也因此當《追捕》終於回歸時裝動作片的路線時,儘管從預告當初看下來均可以感受到格局並不如一些大型製作的作品,更甚至是完全就是只比美國錄影帶電影的成本高一點點(觀賞下來的感覺),筆者仍是願意期待能有機會留下對於吳宇森的期待。但從結論與事實來看,吳宇森即使將過去觀眾所熟悉的元素大量放入《追捕》這部片,卻也少了過去這些元素的出現登場是基於劇情需求的視覺美感而安排的橋段,取而代之的是在商業公式中的「五分鐘小場面,十分鐘大場面」這套模式…「五分鐘小吳宇森對峙,十分鐘大吳宇森槍戰動作」…成了這作品純粹販賣吳宇森情懷元素的僅有之商業價值。

而最致命的莫過於安排女兒吳飛霞演出要角的決定,生硬的演出(儘管動作能夠達到吳宇森的要求,未知是否動作戲自己上陣就是了,如果是…她當個替身比掛名主演合格有餘太多),毫無火花的單方面激情(絕對不是吳飛霞激起的),比起採取姊妹殺手的設定,不如讓她沒有台詞的演出孤狼殺手更能凸顯吳飛霞的演員特質(我沒見過台詞這麼生硬的演出)。其他部分姑且不說,國村隼作為與吳宇森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儘管仍是努力交出合格的表現,也無可避免地被劇本設定變成了一個紙老虎一般的灰太狼,一切的作為充斥著笑話…真正意義上合格的只有福山雅治,但也在最後結局的對白上面造成角色一致性的破功。

至於劇本…當一部作品試圖從有原著作品的前提下,加入了《喋血雙雄》、《辣手神探》、《終極標靶》…以及一點點的《縱橫四海》,但當最終表現遠比《至尊黑傑克》更糟糕甚至像個笑話…這似乎說明了問題不僅止於吳宇森的整合作品元素的能力出了問題,更大成分是遷就中資製作人的群星需求,從而導致了多達七位編劇被迫忽略劇本的合理性出來救場的結果。

也因此當結尾的藥廠槍戰演變成《記憶裂痕》融合了《終極標靶》(連《辣手神探》一半的水準都不到)的表現時,自然吳宇森這個名字曾經給予影迷的我的良好回憶,都如同國村隼的角色自殺一樣…「吳宇森已死」的想法自然是不言而喻。

真心想問,吳宇森好好地說好一個故事真的有這麼難嗎?打從某個美國大蟑螂恐怖片之後,我很久沒看過這麼災難的一部動作片了…

(我基本上是被吳宇森氣到承諾時間結束就說真心話了,評分的價值都沒有)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