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 - 動盪歲月中每個人的縮影

撰文: 陳薇心 | 發布日期: 2019年07月05日
Farewell, My Concubine

霸王別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評分: 9/10
年份: 1993
片種: 劇情
導演: 陳凱歌
演員: 張國榮、 張豐毅、 鞏俐

約莫三個小時的電影,對於習慣一般商業電影的我來說有點長,但對於中國來說,卻短的像一眨眼。這部電影是小豆子的一生,是見證中國歷史的遺物,也是霸王別姬的重演。

看完《霸王別姬》,一直讓我想到另一部完全不相干的作品《阿甘正傳》。程蝶衣的一生從民國初年到文化大革命,貫穿中國近代歷史重要的一頁;而阿甘的 一生,也是近代美國歷史的見證。上網一查才發現,兩部影片發行的時間相差不過兩年,彷彿各自為兩個 21 世紀最強大的國家,在 20 世紀末作的回憶錄。兩部電影分別在中國和美國的歷史價值都是受到肯定的,其中,《霸王別姬》更令我印象深刻,畢竟是我的民族的歷史,在還沒分岔以前。

小豆子的師父在教導他的時候曾說過:「是人都會看戲,豬和狗不看戲,因為畜生不看戲」彷彿在諷刺文革時期的那些紅衛兵,北洋軍閥看戲、日本人也看戲、國民黨的人看戲,共產黨的人也看,雖然看不懂,只有紅衛兵不看戲。這裡可以看得出導演陳凱歌對於文化大革命的不認同,借程蝶衣之口,說出他對於文革的看法。

程蝶衣在電影裡是演戲的人,也是看戲的人。他活在戲裡,看著時代演戲。一 齣又一齣,直到文革來了,沒人要看他演的戲,段小樓想把他從戲裡叫醒,他又何嘗不想將段小樓從時代這齣戲裡叫醒。

電影寫三人的感情糾纏,也寫時代的變化。菊仙是我又愛又恨的角色,她勇於為自己爭取,是程蝶衣的情敵也是最心疼他的人。劍是程蝶衣送給段小樓的, 他想成為他妃子,但段小樓不在乎。兩次,劍在菊仙手上,一次用來保程蝶衣,一次她替程蝶衣救回被段小樓丟進火堆的劍。如果劍代表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那菊仙是認真的守護這份真情。反之,鞋子則是菊仙對於追求自我的表現。

導演在電影中利用外在環境對應角色的內心情感,像是批鬥時在三個角色間燃燒的火焰,是群眾被煽動的情緒,也是燒盡菊仙和程蝶衣對段小樓感情的烈火。 還有國民黨在抗戰結束後鬧事,程蝶衣穿著戲服站在殘破的戲台上,四周破敗的景象彷彿他的心境—絕望。

電影從 11 年後開始,也從 11 年後結束,把結束放到開頭,兩人是霸王和虞姬,還是段小樓和程蝶衣。不變的是,這 20 幾年來,程蝶衣始終活在戲裡,就如師傅教的「從一而終」。小豆子從講出「本是女嬌娥」這句話開始,就已經接受虞姬的身分了。闊別重逢,師哥再次唱起《思凡》,「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 句話喚醒了程蝶衣,戲中的虞姬為霸王自刎,戲外程蝶衣為段小樓自殺。我想最後程蝶衣是用小豆子的身分死去的,他面前的是師哥段小樓,而不是烏江畔失意的霸王項羽。

陳凱歌導演這部作品的意義,已經不單純是電影這門藝術,而是對於時代悲劇的紀錄,是他對近代中國的吶喊,也是程蝶衣一生的側寫。歷史上沒有程蝶衣這個人,但他卻是那個動盪歲月中每個人的縮影。

猛人 - 鞏俐、張國榮、陳凱歌

文: 陳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