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ide, B Side, Seaside

十七歲的夏天
A Side, B Side, Seaside
評分: 7/10
年份: 2005
片種: 青春
導演: 陳榮照
演員: 江玲、 陳良韋、 靜儀

( 內文有提及劇情之處, 敬請注意!)

雖然2005 年港產片的產量持續偏低﹐ 但仍不乏有心人落力 拍片﹐ 當中獨立製作的興起更是不容忽視﹐ 好像近年尾的 時候﹐ 便有兩部同以青年人為描寫對像的低成本獨立電影 推出﹐ 分別是陳榮照的《 十七歲的夏天》和鄧漢強的 《 b420 》。 巧合的是﹐ 它們都獲海外的影展垂青參展。 兩 部片我都看過﹐論完整性以《 b420 》稍勝﹐ 不過主觀地比較的話﹐ 我個人倒是喜歡紀錄味道比較濃厚的《 十七歲的夏天》多 一點。

《 十七歲的夏天》主要由兩個故事組成﹐ 分別講述四個中學 生往長洲作畢業旅行﹐ 以及一個在香港工作的長洲原住民 忙裡偷閑﹐ 回老家和兩個青梅竹馬的男性朋友聚舊。 兩段情 節本身沒有關聯﹐ 唯一相同之處﹐ 就是都發生在長洲 這個小 島內。 編導陳榮照本是拍攝商業片出身﹐ 但近年專注於獨立 電影的發展﹐ 尤其是傾向紀錄片的方向﹐ 所以在處理這部劇情片 時﹐ 也滲入了很強烈的紀實風格﹐ 盡量淡化了戲劇感﹐ 換 來的是一個異常踏實和清新的年青人紀錄。

香港的劇情長片多受西方電影影響﹐ 一向以戲劇為主﹐ 著重 人物的刻劃和事件的開展﹐ 電影結構離不開傳統的起承轉合﹐ 很少例外。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特別喜歡 《 十七歲 的夏天》的「 叛逆」 。 作為一部作公開放映的商業片(影片 雖不以商業為先﹐ 但據編導陳榮照接受本站採訪時所說﹐ 他 們是有打算為影片作商業發行的) 來看﹐ 影片膽敢以一班非 專業﹐ 一點魅力也沒有的演員掛帥﹐ 而且更連最基本的線性 敘事也幾近放棄﹐ 單是這兩點已令人敬佩。 影片的取向明顯 令我想起內地和台灣的紀實派電影﹐ 例如賈樟柯﹑ 王小帥的 影片﹐ 又或者是侯孝賢的《 咖啡時光》等。 雖然陳榮照或許 未及侯﹑ 賈等人的匠心獨運﹐ 也沒有他們那種程度的文化意 識﹐ 更遑論是宏大的拍攝意圖和氣魄逼人的野心﹐ 但他銳意 擺脫傳統戲劇包袱而偏向紀實方向的發展﹐ 卻是不能否認的。

影片的手法簡潔平實﹐ 全無花巧手段﹐ 例如前半部份拍攝 四個女生﹐ 多以追蹤鏡頭或遠鏡拍攝﹐便細緻而不含糊地捕捉 了幾個女生的互動﹐ 以及眾人不斷在浮動的情緒變化。 後 段描寫女生和兩男的聚舊﹐ 則採斷落式的敘事﹐ 情節本身 並不環環相扣﹐ 而是從情感本身出發﹐ 每一個段落皆自成一 角﹐ 細節頗堪玩味。 不過整體來說﹐ 我比較喜歡四個女生的 一段﹐ 覺得情節比較豐富﹐ 鏡頭和對白特別精準﹐ 人物的刻 劃也來得深刻。 相對來說﹐ 一女二男的故事也豐富﹐ 但太過 蜻蜓點水﹐描寫寬而不深﹐ 抽離得實在無法讓人進入角色的 感情世界。 我認為若刪去此部份而專注於四女生一段﹐ 尤其 是加強其中的重心人物陳甜和風帆青年何苦的故事﹐ 影片的 成績或許會更出色﹐ 整部戲也可能會更完整。

儘管紀實流劇情片在世界影壇並非特別新穎或破格之舉﹐ 影 片本身也的確頗不完善﹐ 但《 十七歲的夏天》始終值得我 投下支持的一票。 正如我一向所言﹐ 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 應該能夠做到百花齊放﹐ 各類型的影片都能夠獲得尊重。 依此而論﹐ 我特別希望將來的香港影市能夠出現更多像《 十 七歲的夏天》這種比較另類但不刻意標奇立異的獨立製作!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