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 Air

鬼計
Dead Air
評分: 5/10
年份: 2007
片種: 懸疑
導演: 李伯達
演員: 曾國祥﹑ 唐寧﹑ 黎耀祥﹑ 尹子維﹑ 黃浩然﹑ 谷祖琳﹑ 謝雪心

注: 內文包含劇情及結局﹐ 敬請留意。

《 十月圍城》在香港票房不算很突出﹐ 但口碑良好﹐ 導演陳德森頓成 傳媒訪問對象。 電影公司藉著這個風潮﹐ 把陳德森監製的舊片《 心計》 推出影碟﹐ 可算是切合時機的商業決定。

這部電影早於2007 年拍攝﹐ 但看來未有登上大銀幕﹐ 而且一直拖至今年(2010) ﹐ 才承接陳德森的號召力﹐ 直接推出影碟。 影片講述電視製作人洛俊(曾國祥) 因為節 目收視欠佳﹐ 被電視台投閒置散﹐ 工作失意。 某夜他碰上交通意外﹐ 在陰 差陽錯下發現年青女子穎思(唐寧) 的屍體﹐ 並救出她尚存的嬰兒。 穎思化成 鬼魂後現身﹐ 逼令洛俊替他照顧嬰兒﹐ 但答應幫助他籌辦以挑戰死亡為綽 頭的全新電視節目。洛俊怯於穎思的威力﹐ 而且相信節目能令他低沉的事業 起死回生﹐ 遂答應幫忙。 另一方面﹐ 警方正調查穎思的死因﹐ 並把疑犯鎖定 在洛俊和他的幾位同事身上...

環觀近年香港影壇﹐ 大概只有兩種電影可以生存: 第一為和內地合資﹐ 或主要 以內地市場為主的高成本大製作。 這些電影多半以耗資龐大的場面和雲集兩岸 三地明星級演員的參演為號召﹐ 以荷李活大片為仿傚標準﹐ 例如上文提及的《 十 月圍城》或其同期對手《 風雲II 》﹔ 第二類別為極低成本﹐ 依靠銷售影碟為主要 收益的本地製作﹐ 這些電影可以是完全以香港市場為主﹐ 也可以賣往內地﹐通常 會由一些觀眾熟悉的二﹑ 三線電視或電影演員參演。 由於成本較低﹐ 可容納的風 險偏高﹐ 所以題材方面較富包容性﹐ 不會受制於內地市場的嚴格電檢制度。 明顯 是低成本製作的《 心計》﹐當屬後者。

記得去年也看過一些不上大銀幕而直接發行影碟的港產片﹐ 好像以未來為背景的 怪雞片《 三不管》﹐ 雖然整體不完善﹐ 但在粗糙中不乏創意﹐ 讓人想起港產片在八 九十年代的草創生命力。 新晉導演李伯達的《 心計》﹐ 同樣予人類似的印象。 影片 故事新意不多﹐ 離不開同類電影的厲鬼復仇格局﹐劇情和風格尤其和八十年代的鬼 片相似﹐ 但在近年港產鬼片賣少見少的情況下﹐自然為港產影迷帶來不少親切感。

作為一部懸疑驚慄片﹐ 編導並未顯示出很多的創意。 不論是故事表達方式或驚嚇的 手段﹐ 都流於九十年代。 其實自千禧年間彭氏兄弟的崛起﹐ 已大致為港產恐怖片的 美學形式訂立了一套新的標準﹐同類電影再不能以舊有的一套去經營畫面和氣氛﹐ 否則很難吸引要求愈來愈高的觀眾。《 心計》的最大敗筆﹐ 正在於拍攝手法未能達 到這個標準﹐ 例如女鬼青面獠牙的造型﹑ 附身嚇人等招數﹐ 都太殘舊了。 說得客氣 一點 ﹐ 可以算是為觀眾帶來一些看舊片的回憶﹔ 直接的話﹐ 就是過時了。

影片拍攝手法一般﹐ 若故事能出奇制勝﹐ 還可具備一點條件搬上大銀幕﹐ 可惜其厲 鬼復仇佈局﹐ 始終離不開同類電影的套路﹐ 難怪不獲片商興趣了。 其唯一在類型上 的變奏﹐ 或許就是把女鬼復仇的原由﹐ 徹底地邪惡化。 以往的恐怖片﹐ 通常都把女 鬼的身世設定得很可憐﹐ 她們總是因為在生前被虐待得很慘﹐ 或者受到奸人所害致 死﹐ 才回來報仇﹐ 但在這部電影中﹐ 穎思的死明顯是咎由自取﹐ 而她死後還不知悔 改﹐ 繼續害人﹐終釀成不可收拾的亂局﹐ 可以說這是對含冤女鬼形象的一點顛覆。 可 惜在劇本的不足和演員的稚嫩表現下﹐ 編導看來並未能夠把穎思的「 鬼計」表現得很 聰明。

影片卡士一般﹐主要演員曾國祥﹑ 唐寧﹑ 黎耀祥﹑ 尹子維﹑ 黃浩然等﹐都缺乏叫座力。 曾國祥扮演事業失意的年輕人駕輕就熟﹐ 黎耀祥演警探﹑ 黃浩然演神經噩噩的痴情漢也 沒有難度﹐ 全片唯一最讓人擔心的﹐ 是演女鬼的唐寧。 不知是否導演的指導不足﹐ 或 是劇本本身的缺陷﹐ 唐寧由始至終都未能表現出角色的心計﹐ 從片名和結局都可知道﹐ 此女鬼由於不能親自殺人﹐ 所以只能耍手段達成報仇目標﹐ 可惜編導只管拍她偷笑(或冷 笑) 的表情﹐手法單調﹐全然未能感受到她骨子裡的狠毒和陰險﹐ 加上唐寧一貫的baby face (很 可惜地局限了她的發展﹐ 就如當年的葉蘊儀) ﹐ 很難讓人信服。

新晉導演需要試煉的機會 ﹐低成本電影題材限制較細﹐ 風險也較低﹐ 確是訓練新手的 最佳途徑。《 心計》雖無新意﹐ 但拍得工整﹐ 表現不過不失﹐ 對懷緬舊日港產恐怖片的 觀眾﹐ 有一定的吸引力。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