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ing of a Republic, The

建國大業
Founding of a Republic, The
評分: 6/10
年份: 2009
片種: 劇情
導演: 韓三平、黃建新
演員: 唐國強、張國立、陳坤﹑ 劉勁﹑ 許靖﹑ 陳凱歌、馮小剛、黎明、 劉德華﹑ 王學圻

看《 建國大業》這類型的中共主旋律電影﹐劇情沒有驚喜是意 料中事﹐ 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袖人物被加以神化也是可以預期。 全片最讓人留下印象的﹐ 反而是作為失敗者﹐ 但卻處處顯露人 情實感的蔣介石父子。 在一部歌頌共產黨的電影中﹐ 最搶戲的 竟然是國民黨的角色﹐ 實在不無諷刺。

影片以抗戰後的國共內戰時期為背景﹐ 由國民黨掌政的中國政府﹐ 對內面對官僚和商界的貪污腐敗﹐ 對外飽受共產黨的進逼﹐ 內戰 一觸即發。 中共為奪取政權﹐ 不斷向各黨派代表游說﹐ 並在多場 重要戰役把國軍擊潰﹐ 終逼使蔣介石(張國立) 為首的國民政府遷往 台灣。 毛澤東(唐國強) 和一眾中共首長在北京宣布建國﹐ 時為1949 年10 月...

中共以往的主旋律電影﹐ 常被評為官腔沉悶 ﹐ 而且過分美化領袖 人物﹐ 無法吸引新一代觀眾。 今次以群星拱照為賣點的《 建國大業》﹐ 的確引起不少平日不為所動的觀眾的注意。 全片參演的中港紅星過 百人﹐ 旋即成為娛樂新聞的話題﹐ 拍攝者的策略頗為成功。 另外﹐ 編導也揚言會以全新角度描寫中共領袖人物﹐ 把他們拉下神壇﹐ 賦以人情實感﹐建立親切形象。 這種種手段﹐ 或許的確製造了一 些話題﹐但看過電影的觀眾或許都會發現﹐ 除了明星的參與外﹐影 片其實並未帶來很大的突破﹐ 尤其是對於中共領導人的描寫﹐ 所 謂的親切形象﹐ 不過是另一個角度的美化。

對於一部慶祝國慶的主旋律電影﹐ 或許我們不應有太多不切實際 的幻想﹐ 走馬看花的明星秀﹐ 也始終未能帶來什麼驚喜。 全片最 教人意外的﹐ 反而是對一貫負面人物的細緻刻劃。 可能不少人都 會覺得﹐ 在現今國共兩黨關係最友善的時局之下﹐這樣的安排是 可以理解﹐ 而且蔣家政權在片中還是不無負面的描寫(影片對國民 黨的描寫﹐ 還不如數年前的《 太行山上》﹐至少該片對國軍將領對 抗日軍奮戰到底的犧牲予以肯定) ﹐ 但純粹從戲劇角度去看﹐ 編導 讓人驚訝之處﹐ 是把所有最富發揮和戲劇性的段落﹐ 都給予蔣公 父子﹐ 尤其是形象鮮明的蔣經國﹐ 簡直是全片最討好的悲劇英雄﹐ 讓人印象難忘。

悲劇英雄從來都 最能獲得中國人的歡心﹐ 例如著名文學如《 三國 演義》﹐ 最受歡迎的角色﹐ 正是「 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 忠 武一生卻不得善終的關雲長和力難回天的忘國英雄姜維等﹐ 中國 人總是對富實力的失敗者抱有一種莫名的同情心﹐總會替落難英雄 惋惜﹐ 甚至歌頌一番﹐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 建國大業》的蔣介石 和蔣經國﹐能夠受到不少觀眾的注意 。 另外﹐ 片中正面人物如毛澤 東和周恩來等中共領袖﹐ 在這類型電影中的形象固若金湯﹐ 所謂增 加親切感﹐ 不外乎是一種糖衣包裝﹐編導可供發揮的地方始終不多﹐ 更何況是添加人性實感﹔ 相對來說﹐ 作為反派的蔣公父子便沒有這 樣的限制﹐ 編導處理上的包袱也小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的發 揮空間反而更大﹐ 對這兩個角色的著墨也更深刻 ﹐ 出來的人物自然 顯得更飽滿和立體。 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 不少評論讚揚陳坤的演 出讓人驚喜﹐ 其實與其說演員突出﹐ 還不如把功勞歸於編導對蔣經 國塑造的討好。

劇情片畢竟以戲劇為先﹐ 即便是宣揚政治訊息的主旋律電影﹐ 最吸 引觀眾注意的﹐ 始終是人物和情節﹐ 尤其是反派﹐ 最容易受到觀眾 的喜愛﹐ 從近年不少電視劇集中﹐最出位的都是反派人物便可知道 。 在這個大前提下﹐ 《 建國大業》把最富戲劇和驚喜性的部分(全片最 富戲味和感情張力的場面﹐ 分別為蔣經國與孔令侃的舌戰及蔣公父 子敗退前在花園的真情對話) ﹐ 全部留給反派人物蔣公父子﹐ 實在讓 人感到既詫異卻合理。

猛人- 張國立﹑ 陳坤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