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vatar

評分: 8/10
年份: 2009
片種: 科幻
導演: James Cameron 占士金馬倫
演員: Sam Worthington 森禾霍頓﹑ Sigourney Weaver 薛歌妮韋花

《 阿凡達 》在世界各地票房報捷﹐ 破盡各地賣座紀錄﹐至截稿前還差一點便 破《 鐵達尼號 》保持多年的終極紀錄。 不論是否電影迷﹐ 為了趕潮流﹐ 為了 在朋輩間有話題﹐都要到戲院看看﹐ 而且還心甘情願地購買票價較高的IMAX 3D 版本戲票﹐ 這可以算是西方影壇自七十年代的《 星球大戰 》以來﹐ 最富革命 性影響的一部奇片。

以戲而論 ﹐ 《 阿凡達 》並不能算是很特別的影片。 劇情主要還是依循荷李活 科幻片的一貫模式﹐ 故事情節簡單直接﹐ 人物設計忠奸分明﹐最後邪不能勝正 的結局也很大路。 另外﹐ 主角藍色外星人的造型不算太討好﹐ 外星奇景異獸和 太空飛船等﹐ 都是在意料之內﹐美術設計雖然很出色﹐ 但不具有驚天突破性。

不少坊間 評論在談及故事時 ﹐ 主要牽扯到科技 和自然的抗衡之中 ﹐ 細節讓人 想起日 本動畫大師宮崎駿 的作品。 對於宮崎 駿的喜愛﹐ 占士金馬倫從來沒有 否認 ﹐ 也強調電影的確 表現了當中的影響 ﹐ 所以這樣的比較 不無道理。 但看到 不少內地觀眾的評語﹐ 紛紛把影片附會到中西文化衝突﹐ 甚至是中國現今反遷拆 情況的對照﹐ 便感到有點不太認同。 崇尚自然﹐ 主張天人合一﹐ 不獨是東方人的 傳統﹐ 從片中角色的造型和整個故事背景來看﹐ 這明顯地更像是諷刺中世紀西方列 強殖民主義興起﹐ 不斷向落後國家和地區發動殖民戰爭的寫照。 他們利用先進的科 技和武力﹐ 把不服從的原始部落消滅殆盡﹐ 例如美洲一些古老民族﹐ 便曾被歐洲的 入侵者殘酷地滅族﹐ 一夜之間在歷史上消失。 《 阿凡達 》的故事﹐ 明顯是借鑒了 這段歐美民族的黑暗史﹐ 並以此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過去與未來﹐ 作出了一種反思。 然而如此﹐ 影片故事普及性強﹐ 官逼民反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生﹐ 不同 觀眾看過後有不同感想﹐ 也無不可﹐ 如香港觀眾也可能會把影片故事和近來的高鐵 收地事件扯上關係﹐ 若作出有關聯想能紓緩一下現實的不滿﹐ 不是壞事。

不過值得 一提﹐ 編導雖然對 原始部落表現同情 ﹐ 並如宮崎駿的動畫一樣﹐ 一再強調 人類必須嚴守維護大自然的重任﹐ 但和荷李活商業主流一樣﹐ 影片還是在宣揚美國人 的智慧與毅力。 說到底﹐當外星異族領袖均顯得無能為力之際﹐ 還是要靠變節的西方 大兵領導和煽動﹐ 才學懂團結抗敵。 所以﹐ 和近年不少荷李活大片一樣﹐ 影片表面上 抨擊當今歐美霸權﹐ 鞭撻科技的過度開趨對大自然的禍害﹐ 但骨子裡並不否定西方人 的領導地位和個人優越性。

影片故事 普通﹐ 真正讓它走上經典的關鍵﹐ 在於導演占士金馬倫 的野心。 從他決心 開發全新的拍攝器 材﹐ 對於拍攝科技 的無止境追求可見 ﹐ 他的目標已不是 如《 鐵達尼 號 》一樣﹐ 拍攝一部要打破票房紀錄的大片﹐ 而是要模仿佐治魯卡斯﹐ 成為真正留名後 世﹐ 對電影技術發展舉足輕重的電影大亨。 魯卡斯的《 星球大戰 》系列﹐ 對世界影壇的 貢獻﹐ 不單純是一部好電影﹐ 或者開創科幻類型片的新潮流﹐ 而是影響了一整代電影科 技發展的開發。 荷李活以至世界影壇現今電腦特技發展純熟﹐有一半的功勞﹐ 幾乎都和魯 卡斯有關。 如果沒有《 星球大戰 》的賣座﹐ 也成就不了魯卡斯主導研發的THX 聲音系統和 Skywalker Sound 公司﹑ 也沒有現時為荷李活大部分A 級特技大片製作特效的ILM 公司﹔ 同樣 地﹐ 占士金馬倫開闢新款3D 立體拍攝技術的野心顯而易見(先不談荷李活﹐ 單在香港﹐ 政 府也在《 阿》的成功後﹐ 急急宣布要全力支援本地3D 電影的發展了) ﹐ 而從《 阿凡達 》的成 功可以預示﹐ 他已為這個目標鋪平了一個平坦順暢的基礎。

P.S. 我觀看的 是IMAX 3D 版﹐ 立體效果好 得沒話說﹐ 不過未 知是否遷就普通版 的關係﹐ 除 了少數的場面外﹐ 主要的動態都是橫向移動﹐僅能表現出人物或物件的前後空間感(但部分 在前景的人物如紙板) ﹐ 而稍為忽略了對觀眾官能刺激更強烈的縱向移動效果。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