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room

Chatroom

評分: 6/10
年份: 2010
片種: 驚慄
導演: 中田秀夫
演員: Matthew Beard、Imogen Poots、Hannah Murray、Daniel Kaluuya、Aaron Johnson、Richard Madden

在網路普及的年代,人們的生活無不與之息息相關,甚至成為聊天、聯繫情感的主要工具之一,網路聊天室便隨應運而生。在這虛擬 世界構築成的環境中,人們企圖從中建立真實的情感──包括友情、愛情等──為寂寞、空虛的心靈找尋一絲溫暖的慰藉。然而,人 心隔肚皮,更遑論是隔著由看不見的訊號組成的複雜網絡,虛擬世界中的情感到底有幾分真實性,讓人不禁懷疑。對於拍攝恐怖片起家 ,以《午夜凶鈴》(1998)成功打響名號,讓電視和錄影帶蒙上一層鬼影的中田秀夫來說,這樣的題材無疑能引起極大的興趣。

正如英文片名所示,《聊天弒》的劇情是以一間名為「雀兒喜青少年」的聊天室為中心進行。聊天室當中,集結了吉姆(Matthew Beard飾)、 伊娃(Imogen Poots飾)、愛蜜莉(Hannah Murray飾)和莫(Daniel Kaluuya飾)四位年輕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擁有各自的煩惱,在版 主威廉(Aaron Johnson飾)的引導之下,每個人試著傾吐出自己的心事,並獲得威廉正面且積極的鼓勵,讓他們重新找回希望。在看似充 滿光明的劇情之下,其實暗藏威廉可怕且黑暗的心計,他就像操縱著黏土人偶般玩弄著每個人,單親的吉姆甚至差點步入死亡的陷阱。

既然是以聊天室這項網路功能當作題材,想當然耳,真實和虛擬的二元對立是中田秀夫在電影中首要處理的部份。在色調處理上,中田秀夫 以明顯的差別來區隔真實世界和網路聊天室的虛擬世界:真實世界以灰白色調處理,使人有種冷冽、死氣沉沉的感覺;虛擬世界則呈現出 五彩繽紛,特別是黃色調和藍綠色幾乎佔滿畫面,讓人感覺溫暖、歡樂、有活力。其實,這樣的差異正反應威廉一干人──當然,也明顯指 涉所有沉溺於網路世界的人──的狀況。不管是患有憂鬱症的吉姆、感覺家人關係疏遠的愛蜜莉、屢遭友人冷嘲熱諷的伊娃、有戀童癖的莫, 還是被父母親視為一事無成的混蛋的威廉,他們在真實生活中幾乎沒有笑容,無時無刻窩在電腦螢幕前,全心全意投入虛擬的網路聊天室中。 因為,在聊天室裡,他們可以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或笑或哭,反正都有同伴給予支持。

中田秀夫在片中將原本虛擬的聊天室具象化於銀幕上:一條長廊旁有許多小房間,每間房間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代表一間間風格、取向不 同的聊天室;房間內的裝潢擺設隨房間主人,也就是版主的意思呈現出多樣化,例如:渴望成為知名時尚雜誌模特兒的伊娃,在屬於她的房 間裡掛上自己的大幅時尚海報。理應是虛擬的聊天室,在中田秀夫的巧妙呈現下,成為一個個實際存在的房間,人們可以自在地穿梭其中, 在這裡真實和虛擬的界線彷彿不存在;本來透過鍵盤打字、電腦螢幕顯示才能出現的聊天文字內容,在電影裡化作人們面對面聊天的情景, 喜怒哀樂等的情緒、臉上的細微表情,以及靈活的肢體語言全都一覽無遺。所有存在於虛擬世界的文字和符號全都具象化顯現於觀眾眼前,讓 網路聊天室中的行為無異於真實世界裡的談天說笑,聊天當下表現出的情感也忠實呈現。那麼,難道虛擬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假的嗎?又,真實 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真的嗎?

在網路聊天室中看似積極、正面且和善的威廉,在真實世界中和家人的關係惡劣,又有自殘的傾向,需要接受心理諮商。然而,不同於威廉的 異常,母親是暢銷作家,父親總是西裝筆挺、看來嚴肅,唯一的兄弟雷普利(Richard Madden飾)在自己的領域上也小有一番成就。對於威廉 的狀況,相較於父親的嚴厲、沒耐心,母親總表現出溫柔的關懷:「我愛你,你可以隨時來找我談。」讓人以為威廉並非毫無依靠,實則不然。 在母親的新書發表會上,當威廉真的想找母親談,解決他所犯下的錯誤時,母親僅是冷漠地別過頭,好似在向周圍的人撇清:這個失敗品不是 我的兒子。早先的溫暖親情,頓時幻滅,兩相對照之下更顯現出母親的虛情假意。

接著,再回到虛擬世界中。當伊娃、愛蜜莉和莫得知威廉意圖引導吉姆走上自殺一途時,眾人紛紛跨出虛擬的網路,極力挽救吉姆的性命。先撇 開他們是基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是道德良心的譴責不談,不可否認的是,這份急於救人的心情絕對是真真切切的。此外,我想伊娃對威廉的愛 也是無庸置疑,否則當眾人在威廉自殺後一個接一個地轉身離去時,伊娃就不會獨自留在原地呆立哭泣。

我想中田秀夫無意透過《聊天弒》批判現代人沉溺於網路的虛擬世界的現象,因為劇中的角色在真實生活中本來就面臨各種問題。中田秀夫試圖 指出的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疏離,特別是父母親和子女之間的隔閡。網路是一個早已存在的媒介,它或許會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但不過是催 化劑罷了。若非是人與人之間參雜太多的負面情緒──諸如:欺瞞、憎恨、歧視、冷漠、虛假等──與人真誠交往變得困難,那麼網路社交活動 也無法趁虛而入,讓人甘心從危險的虛擬世界中找尋真實的情感當作慰藉。

文: 張冠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