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endence Day : Resurgence

Independence Day : Resurgence

評分: 4/10
年份: 2016
片種: 科幻
導演: Roland Emmerich 羅倫艾默烈治
演員: Jeff Goldblum 謝夫高拔林、 Bill Pullman 標布文、 Liam Hemsworth 里安咸斯禾夫、 Angelababy

我相信,不少觀眾買票支持《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有一部份是為了抓回首集所帶來的回憶跟情境,用一種 懷舊的心情進場觀賞。縱然,影片的成果是如此令人不堪。

要說這部電影可以為筆者帶來甚麼回味,不能過於昧著良心說完全沒有。至少片中各種孰悉的場景設計,劇情橋段 重新複製首集的再現,經典配樂的再次響起,彷彿都讓筆者回到孩童時到電影院,被外星人入侵的恐懼驚慌、外星 戰艦巨大而壓迫的造型,陰影覆蓋土地及建築物的深刻震撼。我相信曾在電影院看過這些影像的觀眾,就跟筆者一 樣已烙印在腦海裡,只要回憶或談論到《天煞地球反擊戰》,這些影像可以倏然的馬上浮現。羅倫艾默烈治的電影 作品,劇情發展向來都是標準公式化,不複雜且簡單易懂,觀眾很容易進入故事且不需要什麼額外思考(當然如果 真要挑缺點,則另當別論),節奏緊湊且刺激感夠,但同時故事也相當薄弱,人物角色刻畫往往也不是重點。

那到底《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帶給筆者有甚麼特別的感覺嗎?有的,那就是剩餘價值的剝削。對於過往經典 電影所積累起來的價值(在此不分電影是否為公認且頗具藝術價值的電影,而是對電影當代的一般觀眾影響來說), 不少娛樂商業片續集或重拍只是無止盡剝削著過往電影還可被利用的價值。一部商業娛樂片有需要在乎這些價值 嗎?至少筆者認為就算是「ID4星際終結者」這部商業娛樂片,它依然有其存在的價值意義。當年的特效視覺、轟炸 紀錄、高票房及浩大場面,第一次看到這些聲光科技的觀眾來說,是印象深刻、瞠目結舌且頗具懷念的。這種從當 下觀影的心理震撼轉變到現在的過往記憶,都是這部電影價值累積的過程。一部電影能累積價值實屬不易,但要 利用資本破壞這樣的價值卻相當簡單。

這點要怎麼說?從《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來說,如前述筆者所提,諸多攝影畫面及劇情設計都是直接拿首集重 新複製生產,企圖用一個更好的特效動畫來包裝。認為觀眾這樣就會買帳,彷彿把觀眾當了個傻子般。卻沒認真去 思索,隨著時代、知識、觀念的演變,觀眾對於電影內容要求以及思考能力也會跟著變化。套用一個20年前的說故 事方法,卻沒有對應到當代觀眾觀影經驗,如此尷尬不已又矛盾的作品成果,說好聽點是致敬,說難聽點就是已經 沒有梗了。

不以經典電影來論,就以現代電影來說本片也相當不及格。本片東湊西湊而拼裝起來的劇情,所有人物的動機曖昧 不明,純為製造橋段而製造。經過20年後,人類依然自大、英雄旁邊一定有個甘草角色、兩任總統毫無意義的犧牲、 不需要解謎過程的謎題設計、影響心靈思緒的干擾也沒任何表現之處;災難當前亦毫無任何末日恐懼感,彷彿一 切只是過眼雲煙,角色彼此之間情感互動不需擴充展演,人物設計簡單到一種你似乎覺得這幾個人只是徒具人類外 殼形式,而沒有任何內在靈魂。

災難特效一切從簡,戰鬥過程一切隨意,人際互動機械化,情感造作膚淺。

筆者其實不太計較這種能讓觀眾充滿心情愉悅且達到紓壓快感的爽片。用直觀的說法就是:「只要你讓我感到爽,我大 概就給你不錯評價了」。但綜觀《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它該給觀眾的娛樂效果一樣都不缺:有大場面的轟炸,卻顯得老梗 (吸引力場使物體漂浮);各種親情愛情的人際互動,顯得廉價浮爛且過於刻意;危機橋段造作且不合劇情邏輯(筆者至 今還是摸不透讓年輕戰士進入到外星戰艦,然後藉此有機會搭乘外星戰機逃離的這種「陷阱」意義在哪?);以及解決 任務的簡化異常(首集還需要病毒才可解除外星防護罩,本集完全不需要,飛彈猛射就對了)。一種你就算不計較,也 很難不去責罵電影這種敷衍了事的劇情發展的心情,是筆者觀影過程的感受。

在觀影一半時,筆者頻頻捫心自問,還能對這部電影有多少期待?我還有辦法從電影裡面找到當初的感動嗎?沒有, 筆者只感受到這部電影價值的崩毀,讓我對星際終結者成為系列作品感到憂慮。

導演對自己重要的經典作品如此不用心,觀眾想必也不用對電影找理由為其辯護。在不斷複製影像然後置入到電影 裡,流於形式不具靈魂,失去的往往是對於電影的尊重,更對電影淪為號召觀眾記憶買票進場感覺可歎。

走出電影院後,除了失去對製作團隊的信心外,剩下的是落寞。

文: 郭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