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ita

Lolita

評分: 9/10
年份: 1997
片種: 劇情
導演: Adrian Lyne 阿德裡安萊恩
演員: Jeremy Irons 謝利米艾朗斯 、 Dominique Swain 多米尼克斯萬

《一樹梨花壓海棠》:畸戀裡的唯美曖昧

什麼是愛——尊重、渴求、滿足。而欲念,也許只是位於末位的末中之末了。
總有人說——愛情裡,所謂年齡其實並不重要。只是如果,當某種情感發生在 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的女童身上;說這話的人是否還能如此開通並且寬 容呢。
從愛情到畸情;從道德拷問回歸到人性根本——什麼是對;而什麼又是錯。其 實我們永遠也找不到通往最後那個正確答案的康莊大道。
火神紀。題記。

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並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以,期待在這部作品裡尋找人性昇華以及道德拷問的人們恐怕 只能失望了。原著小說《Lolita》是納博科夫最珍視的作品之一,用納博科夫自己的話來說:虛構作品存在的理由僅僅 只是提供我直率地稱為審美狂樂的感覺,這是一種在某地以某種形式同為藝術主宰的生存狀態相連的感覺。以納博科夫 這種看似簡單卻苛刻的標準來審視他的小說;他所以能以一種更超然的姿態來對待他筆下的人物,他也能站在道德之 外來刻畫他筆下的人物。

如果以道德標準來審視納博科夫;有人說他也許還比不上他筆下那個瘋狂迷戀L(洛麗塔)的H(亨伯特)。至少當H在他的 自白裡,他總是時時地反省自己的審美以及迷戀;但是我們更多看到的依舊還是納博科夫的戲謔表情而不是H的那種自 悔和羞慚。或者,是人們強行地賦予了作者應有的對道德以及倫理的責任而顯得有些一廂情願的想當然了。

無關道德;無關情色;也無關倫理。這部作品所要給我們講述的,是一個有悖於常規道德倫理的愛情故事。假如H對 L的情感可以被稱為愛情的話;只是,除了愛情也似乎找不一個更適用於這種情感的詞匯用於形容與概括了。

豔情、愛情;情色、情感;畸戀、迷戀;肉欲、精神;齷齪、純潔。所有這些相互矛盾卻又相互依存相互論證甚至 相互統一的情感成份似乎都能在這部作品裡找到並不充分的存在卻又無法抹去的痕跡。這是原著小說留給這部電影 的珍寶;但同時,如何把這些文字轉化成影像也同樣是這部電影的一個難題。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複雜的故事,甚至可以說,這個故事本身其實很簡單,每個看過原著的人也許都能把這個故事複 述出來。只是,不管講述的人如何聲情並茂繪聲繪影,作品裡原來的味道依舊會喪失,最後變成了另一個故事。這 是《一樹梨花壓海棠》中文版譯者頗有感慨的一聲輕歎;這部電影是否能走出《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作品本身的這個怪圈呢。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在這方面完成得還算出色。成功地把原著小說裡的許多經典的場景轉化成了影像;而這部電影 最出色的地方還在於,並且保留了納博科夫用於描繪唯美曖昧的那種味道。在把抽象的曖昧轉化為具象的視覺,這 部電影在這方面極為成功。

拍這樣的一部電影是很需要勇氣的。首先,這是一部具有傳奇色彩的經典小說;其次,早在1962年的時候電影大 師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就曾拍過一部也被譽為經典的同名電影。如何復活經典並且走出大師的陰影,既要拍 出原著的味道也要走出經典在前的留給人們的固有印象突破兩層經典;這些都是必須考慮在內的。

這部電影基本上沿襲了原著小說的敘述手法及風格,也採用了前作那種倒述的講述模式。電影開始在H被捕的前刻, 渾身是血的H開著他那輛曾經帶著他的夢以及他的欲念橫穿美國高速公路的平頂老爺車左搖右晃地絕望前行,一邊開 車一邊以一種喃喃自語式的闡述開始了這場自述式的回憶。

相比起原著小說,這部電影的自述性成分也成功地轉化成了影像。將納博科夫的審美狂樂從閱讀上的快感轉化成視 覺快感並不能生搬硬套地將所有的自述性文字當成是冗長的旁白;畢竟,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忍受乏味的講述而捨棄 更為直觀簡潔的視覺刺激。

拋開我們固有的道德模式,我們也許才能做到去理解H心裡那種瘋狂而糜爛的情感。我們可以指責H與他對L的種種行 為構成了亂倫,有違人倫道德;我們也可以指責他那畸態的審美與瘋狂的迷戀;甚至有人提出了這是“腐朽歐洲引誘 年少美國”這種可怕的暗喻……然而從情感上,他的所有一切似乎也無可厚非。

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也許各不相同,符合大部分人審美觀點的美的定義也許可以直接歸類為美學。而H對美的定義也許 並不符合美學上的定義;然而,他無法自抑地去追逐在他心裡最美的那個意象,我們縱然沒有辦法認同卻也似乎無 力去橫加指責。

沒有太多的道德優勢,H也從不曾為自己的瘋狂畸戀尋找任何辯解的理由。我們可以指責他的迷戀不合倫理,然而他 沒有半點在道德上足以讓我們去指責的詬病;他的道德準則無疑是符合傳統的審美標準的。或者說,H在超我的認知 上跟一個衛道士的道德標準並無二樣,但是他卻擺脫不了自我的渴求與本我滿足這二者給他構建起層層疊加的道德枷鎖。

每個人都有著一個屬?自我的審美觀點,而當這種審美觀點有違人類社會所必須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的時候,這樣 的審美是否應該被批判呢。愛情,可以忽略年齡的界限;只是,當一個中年男子瘋狂地迷戀著他心裡那個能夠給 他滿足和幸福的小仙女時,這樣的愛情還算是愛情嗎?

像是一部單純的公路電影一樣迷人。驅車,帶著自己所愛的那個女子在高速公路上不停地前行,沒有盡頭,沒有目標。 只要她想去哪裡,我們就往哪裡去。如果L不是年方十二,我想也許沒有人會覺得這部電影所描繪的那種情感有任何 地方有違愛情的任何定則。

迷戀她——精神的、肉體的。滿足她——合理的、苛刻的。妒嫉。追逐。快樂。傷悲。為之而瘋狂。沉醉。沉迷。所 有的這一切無疑都是符合愛情裡所有那些捉摸不定的感覺;只是,當這些發生在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的女童 身上,所有的這一切都將被賦予了一種猥褻而肮髒的色彩。

小仙女;這是中文譯本裡的一個特定的詞匯。最低級的天使;超越了人性,卻也並不遙不可及。靈與肉的交融也許是 這個詞匯賦予了我們所有想像力所能及的意淫所在。

少年時期的那場可以稱之為悲劇的戀愛;H說,那是一種一見鍾情難分難舍的狂戀,給他留下了終身的烙印。在他 的視覺所到之處尋找已經逝去的愛人殘留給他的回憶;這部電影裡到處充滿了那種自我的渴求、本我的滿足與超我 的克制。H說過,自己的這些回憶可以當成是戀童癖病例的一個垘本;所以這部電影同樣離不開以弗洛伊德的病態 心理學作為理論基礎。少年烙印、意象迷戀、自我本我與超我的爭鬥,所有這些似乎都是拋不開的。

這部電影用了許多細緻的鏡頭用於描繪細節;也正是這種細膩入微的鏡頭,把原著小說裡的唯美曖昧表現得淋漓盡 致。文字之於影像的一個長處在於,它可以用細膩的筆調來描繪人物的心理活動;而轉化成了影像,如果只是直白 地用旁白來表現心理活動就流於俗套了。

近鏡,近得可以看到皮膚上的汗毛,漫長而輕緩,一個表情或者一個動作,也許同樣能夠有文字所長之處的表現力。 當然,或許也只有像謝利米艾朗斯(Jeremy Irons)這樣的演技才能把鏡頭無力表現的心理活動如此生動而具像地詮 釋之後演繹出來。

幼女、戀童、情色、道德……這部電影所涉的雷區並不少;然而,從鏡頭上來看這部電影並沒有任何過分的鏡頭。它 所讓人玩味的更多的不是直觀的肉欲描繪而是唯美的曖昧描寫。說到情色,它甚至比原著小說還要更加隱晦內斂一些。

回憶裡泛黃的春色,沙灘上情人間輕輕的觸碰;或者是午後悶熱的房間,油脂在皮膚上慢慢滲出時L嘴角的輕歎。 光線柔和、色調緩和、構畫優雅、動作輕柔、表情細巧、聲音清脆;說到曖昧,這部電影有著我所見過關於情色最 唯美的鏡頭。畸戀裡的唯美曖昧,這樣的寫實風格要比直白赤裸的情色描寫更誘人。或者說,通過假想和意淫, 曖昧往往比直白的描繪更讓調動起我們的胃口;而通過曖昧的情色描繪,這部電影同時避開了低俗情色的泥塘。 進雷區而全身而退,這也是這部電影非常成功的一個地方。雖說它也許讓那些僅僅帶著獵豔眼光來看這部電影的 人們失望了,然而它卻完成了從低俗到藝術的質的昇華。

猛人- Jeremy Irons 謝利米艾朗斯 、 Dominique Swain 多米尼克斯萬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