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失預算,變得無病呻吟的《Shock and Awe》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8年07月23日
Shock and Awe

Shock and Awe

評分: 4/10
年份: 2017
片種: 劇情
導演: Rob Reiner
主演: Woody Harrelson, James Marsden, Rob Reiner

歷史劇情片《Shock and Awe》講反戰反霸權,開拍時應該正值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不久,鷹派政治抬頭之時,看來製作人本來以為可以「食正條水」,為鞭撻特朗普政權四面樹敵,自製國際危機的執政方向出一分力,殊不知過去半年國際形勢大轉向,北韓突然「扮矮仔」求和,讓拍成後拖延公映良久的《Shock and Awe》大失預算,頓時變得無病呻吟,吸引力大減。

影片故事以911事件後美國政府的應對為主題,講述布殊政權以該恐怖襲擊作契機,乘機將責任放到伊拉克身上,藉此摧毀薩達姆的政權。正當各主流媒體都在配合政府的大方向,一致將矛頭伊拉克之際,獨立報Knight Ridder的編輯部門則對布殊政府聲稱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指控產生懷疑,多名記者透過明查暗訪蒐集證據,勢要揭破政府的謊言...

關於十多年前美國侵略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的史實,其實早有公論,美國不少媒體事後也早已確認,當年伊拉克政府倒台後,的確沒有找到大殺傷力武器的證據,所以《Shock and Awe》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不是要做什麼揭秘,戲中記者追查到的所謂謊言和真相,當年可能還有一點新聞價值,現在再看已不會讓人感到驚訝(「shock and awe」)了。正因如此,編導的意圖頗為明顯,這就是要透過借古諷今的方式,批評現屆特朗普政權的外交軍事政策。

正如上述,特朗普上台之初,不論在中東和北韓議題上,都展示強硬態度。例如在以色列問題上,便不顧各界反應遷移大使館到有領地爭議的耶路撒冷,面對北韓更是不斷的和金正恩展開罵戰。當時的主流媒體,便紛紛指責他把美國帶入開戰的邊緣,尤其在北韓的對策上,不少人以五十年代韓戰為鑒,特別擔心特朗普會重複歷史教訓,再次把美軍拖進難以抽身的泥沼之中。正因如此,《Shock and Awe》的意圖便路人皆見了,編導透過當年侵略伊拉克的史實,不但清楚表達反戰立場,更提醒政客切勿窮兵黷武,否則受害的只會是下一代國民(以片中被炸成殘廢的黑人士兵為代表)的事實。

這樣的題旨,如果能趕及去年底上映(影片早於去年9月已曾在影展首映),配合當時美朝關係跌入冰點的時期,確是非常鏗鏘有力的批判聲音,也能為國民帶來反思的機會,然而有誰又會想到,今年伊始世界政局卻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朝兩股被視為完全敵對勢力的元首,竟然願意面對面握手和密會,而耶路撒冷大使館開幕後,也未有演變出更大規模的地方衝突。正因為時勢的瞬息萬變,本來充滿野心的《Shock and Awe》,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便大大減低了。

影片另一未能引起注目的原因,是編導拍攝手法太呆板了。Rob Reiner是荷李活著名導演,早於八九十年代已拍過不少佳作,也曾獲提名金像獎和金球獎,但今次處理這部歷史政治片,未知是否主觀意識太強,訊息量太大而又不想多作放棄,結果全片幾乎都只能依賴talking head的方式,透過一班角色的口把劇情和訊息帶出,劇情的處理完全缺乏高潮起伏,比起電視劇集更電視化,特別單調乏味,即便影片卡士不俗,坐擁活地夏里遜、湯美李鍾斯等演技實力派,也始終無法吸引觀眾追看。

以時事政治為題材的電影,在適當時候推出,配合天時地利可以產生很大的力量,相反時機不對便不奏效了。《Shock and Awe》顯然是計算錯誤,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但電影拍攝需時,電影人要看準機會狙擊,看來不是易事。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