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ko

Sicko

評分: 9/10
年份: 2007
片種: 紀錄
導演: Michael Moore 米高摩亞
演員: Michael Moore 米高摩亞

《健保真要命》:一個絕望的美國胖子

太多的話想說;但是同時,太多的話也不能說。這種感覺並不好,好像是渴望呼吸;然而,咽喉卻 被緊緊地掐扼,半點不能動彈。
也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那麼喜歡真相的;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真相都是讓人快樂的。有些會讓人悲 傷;有些,甚至讓人絕望。可是不管怎麼樣,我們總希望我們所聽到的會是最真誠的聲音;真相也許是 不能改變的所有事實,可是只有知道了真相,我們才能找到一個也許可以被稱為正確的方向。
--火神紀。題記。

這部電影顯然是游離在美國主流娛樂之外的另一種關乎民生大計的主流電影,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 說,他的美國夢已然破碎;然而,誰又不是呢。一個號稱來自全世界最富有的那個國家的國民,帶著滿 腹的疑問四處奔走。因為有太多的問題以及太多的疑惑,以至於摩亞看起來有點大腹便便行動艱難。打 造過《華氏911》(Fahrenheit 911),也關心過美國槍支私有化、伊拉克戰爭等這種大命題的摩亞的這 部《健保真要命》(Sicko)打起了醫療保險的主意,估計並不是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

縱觀美國的影視作品,大多數充斥著一種洋洋自得的大國主義,到處的歌功頌德歌舞昇平。所有的自由、民 主,好萊塢所傳道的是一個被稱之為"美國夢"的理想國度。美國人民熱愛美國,這顯然跟我們中國人民熱愛 中國一樣的天經地義無可厚非;而作為全世界領頭的好萊塢娛樂,替他們自己的國家載歌載舞地傳頌似乎也 並不為過。當我們大都被好萊塢式的狂轟濫炸得暈頭轉向的時候,摩爾總是喜歡給我們澆點冷水。

喜歡《老友記》(Friends)的人們應該還會記得馬特;理勃蘭(Matt LeBlanc)所飾演的喬伊崔比昂尼(Joey Tribbiani) 曾經有一次因為工作時長太短而失去了醫療保險時所度過的那段艱苦時光。做啞鈴練習的喬伊突然疝氣發作摔倒 在地,然後暈了過去,醒來了之後就一直爬不起來了;然而他卻不肯去醫院看醫生,因為沒有醫保的幾千塊錢手 術費是他所不能負擔的。錢德(Chandler)說要借錢給他做手術,可是他說:他不想為了這個手術而欠他一輩子 的錢。有點誇張,可是可想而知的是,沒有醫保的時候,生病是件可怕而昂貴的事。

忍著病痛連續工作了幾天之後喬伊又得到了他的醫保,他的慶祝活動是,戴上頭盔讓菲比(Phoebe)拿著棒球棒 打他的頭。如此這般,美國的醫療制度也許可見一斑。

這在我們看起來多少有點不可思議,甚至有些荒誕;受過了幾千年"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儒家教育讓我們如 此珍視自己的身體,如同這種"棒擊戴頭盔的腦袋"之類的動作大可列為大不敬行為了。但是這件事發生在美國, 發生在《老友記》裏,發生在喬伊和菲比身上;似乎就並不奇怪而且不難理解了。

從喬伊在醫保事件中一前一後截然不同的姿態裏來看,對於美國的普通民眾,醫療保險絕對稱得上是一件大事。 只要有足夠長的工作時間,我們所得到的酬勞會進入我們的銀行帳號,再由銀行帳號轉進保險公司,這樣萬一 我們遇到了諸如失業或者生病之類的意外時,保險公司則會替我們處理部分的帳單;如果我們在適當的時候申 請了保險理賠並且由保險公司核查並通過申請了之後。

從某種方面來說,這樣的醫療制度是一種挺完美的制度;正如這部電影裏的那些資料片段所給我們展示的,也 正如美國總統理尼克遜(Richard Milhous Nixon)所渴望的:所有的美國人都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治療,在他們需 要的時候得到治療,不論富貴貧窮;醫療保險保障著所有這一切的有力實施。

假想一下這種制度推行起來的情景:首先是我們投了醫療保險,然後我們有了保障;然後有一天當我們生病了, 我們可以走到一家醫院裏去看醫生,吃藥甚至做手術,而我們則不必為之後的醫藥治療之類的帳單去擔憂,保險 公司會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這看起來多少有點做廣告的嫌疑,也就像這部電影裏所截取的那些電視廣告上的所 有保險公司所宣傳的那樣。

摩亞所做的,則是在這種所謂的完美中揭示那些電視廣告裏永遠也不會告訴我們的真相。不管多完美的制度,總 會有暗角;而不論多完美的東西,總會有不為人知的瑕疵。

紀實的力量在於,喋喋不休地陳列在我們眼前的所有一切;曾經,帶給我們如此震撼的絕望。而因為絕望;我們所 以有了掙扎的勇氣。然後,我們會不會將看到所謂的希望,以及光芒。我在想,也許終極我的一生,我也不可能 看到曾經在1948年時曾經綻放在二戰後的英倫上空那樣炫麗而耀眼的光亮了。

摩亞的絕望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看完他所製作的這部電影,我顯然要比他絕望得多。絕望的根源在於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許並不足以讓人產生絕望的情感,可是作為國民與其他國民的差異就足以讓人產生一種撞牆面 壁的衝動了。

美國人向來以其自豪感而聞名於世,比如美國大兵的玩具公仔,至今依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玩具公仔形象;在這樣 的大國文化背景之下,摩爾的這部電影如果稱之為重磅炸彈也就一點也不過了。跟隨著摩爾的鏡頭一路從美國出發, 途經墨西哥、加拿大、英國、法國之後走過了古巴回到美國,我們可以看到的所有那些被稱為發達國家的醫保制度, 也可以看到像古巴這種發展中國家的醫保制度。

我的絕望無關抱怨;因為我知道,所有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其發展的步伐必須是步步為營的穩紮穩打。摩亞則不同, 當他說"美國仍舊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全民免費醫療保健的國家"時,他的絕望也許才是真正的絕望。

電影的最後是摩亞孤身走向白宮的鏡頭。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可以走進白宮並且把他想說的這一切都說出來而 不被當成一名"神經病人"帶離白宮。認知這一切,承認這一切並且正視這一切,也許才是摩亞想要警示給我們知 道的真相。

製造911事件的戰俘們可以呆在監獄裏免費享用全世界最選進的醫療設備和最好的醫療保健護理,摩亞則開著船載著 一群在911事件中被稱為英雄的人們,也是在911的廢墟中落得一身病疼卻求助無門的人們奔走在戰俘的監獄之外要 求和戰俘們一樣的醫療待遇,不要更好只要同樣的待遇,當然他們被拒之門外並且被鳴以警笛驅趕。這樣的反差是 摩亞所最不願意看到的,也許民是所有美國民眾所不願意看到的。

英雄的光環褪盡了之後,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裏卻得不到戰俘們同樣的待遇,摩爾把他的箭頭對準的是小布殊無奈的面 孔。作為政客們來說,戰俘的待遇所代表的是美國在世界的面容,所以他們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於是這些美國英雄 們輾轉無路地流落在了他們稱為最邪惡的國家古巴,他們卻得到了他們不曾在自己國家裏得到的尊敬、醫療和夾道歡 迎;這本身就已經是一件極具諷刺意味的事。

我沒有半點反美情緒,可是看到美國傳媒上一直鼓吹著的英雄們被如此安置了之後,我多少有點感覺,傳說中的那些美 國佬似乎也太不厚道了些。不只是對待他們的敵人,對自己的英雄們也同樣毫無情趣可言。

有傳言說,因為這部電影,摩亞可能將面臨監禁的可能。然而,美國又是一個宣導所謂言論自由的國家;如果真的發生 這樣的事,也許,摩亞的下一部電影可以對沖美國的所謂言論自由。可是,這畢竟是一部讓美國政客頭疼的電影。在那 些將政客們明碼標價的鏡頭裏,摩亞那胖呼呼的形象突然顯得如此高大而耐人尋味起來。

醫療保險喂飽了美國保險業們的腰包;而其他的發達國家則用全民免費醫療保健計畫避免了這種境況的發生。正如片中那 些有著強烈反美意識的法國人所說,法國政府害怕民眾,而美國民眾則害怕政府,為什麼有一個這樣的計畫,那是因為 民主的力量。

當美國的姑娘為了得到免費的治療而遠嫁到墨西哥,當911的英雄們反而在美國所說的那個最邪惡的國家古巴得到了免 費的治療,當法國的主婦們享用著半年的帶薪產假和半年的無薪產假並且在孩子出生後享用半年由政府雇傭的保姆替 她們完成家務,當所有發達國家裏的人們都可以走進任何一家醫院享用免費的醫治,到所有的藥房拿免費的藥品的時 候;美國人,他們又在做什麼呢。

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們被丟棄在街頭,有醫療保險的人們在擔憂著保險公司是否將否決他們的保險金賠償。摩亞所做的,是 展現了一個我們從來不曾見過的美國,一個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的美國。

一個絕望的美國胖子遊蕩在倫敦街頭,他走進所有的醫院問他們說看病需要多少錢,然後滿臉"unbelievable"地尋找真相。 當摩亞終於在諾大的醫院裏找到一個叫"出納(Cashier)"的視窗時停了下來,卻發現這並不是他所要找的地方。因為這個地 方不只不收費,反而給病人們錢讓他們用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交通工具回家;他們所擔心的是,他們如何在得到治 療好安全地回到家去。

加拿大人把推行《加拿大衛生法案》的湯米道格拉斯當成是偶像來崇拜也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至少從米高摩亞的角度 來說,他很希望美國也能出現這樣的一個偶像而不是從《American Idol》出來的人氣偶像。

猛人- Michael Moore 米高摩亞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