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港腔英語為何成為笑柄?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9年06月01日

2019年06月01日

港腔英語為何成為笑柄? by Kantorates

港腔英語為何成為笑柄?

香港男藝人陳偉霆近日為代言的鐘錶品牌拍攝一個英文廣告,由於唸英語對白時夾雜廣東話口音,登時成為網民笑柄,不少網紅更乘機抽水,拍攝搞笑版本,一時成為話題。 對於鐘錶品牌來說,網民的熱烈迴響,可算大收宣傳之效。看這個廣告的設計,看來製作成本不高,就是簡簡單單地安排藝人在鏡頭前談話,內容頗為沉悶,本身並沒有什麼話題性可言,現在單憑演出者的口音問題,立即成為全城焦點,即便和拍攝者原意有出入,但以成本效益計算,簡直是物超所值的宣傳。

話說回來,嘲弄別人口音,可算是香港一個特有傳統。不論是英文、廣東話或其他語言,說得不純正便很容易遭到取笑。早於七、八十年代,內地新移民湧入香港,這些來自廣東不同地方的人,雖然說的都是廣東話,但不免夾雜鄉音,一開口便遭人笑話。同樣地,香港作為曾經的殖民地,人人講求字正腔圓的英式英語發音,遇到濃重港腔英語口音,自不免也要嘲弄一番。

不過值得一提,自八十年代後期開始,香港人的英語水平其實已在不斷下降,直至回歸後更是呈現插水式倒退,年青一代說英語的機會小,實際應用也不多,即便學校一直都有傳授英語課程,但卻難見進步。不要說教育程度不高的低下層,就是所謂的大學生,能操流利英語者也不多,例如當年有人說出一句「return home card」,便被嘲笑多年。如果真要作出嘲笑,其實要笑的不應是個別人士的口音,而是對整個世代英語水平下滑的悲嘆。

看陳偉霆的廣告,的確有口音問題,但是內容並無文法大錯,實在不明為何會被嘲弄。即便真有文法錯誤,口語會話和書寫英文,本來就是兩套標準,除非完全語句不通或不知所云,否則也不應成為嘲笑對象。

至於有人質疑,為何陳偉霆的英語會話水平如此肉腳,鐘錶品牌的洋人老闆會收貨。其實道理很簡單,說英語最重要其實是自信,外國人最介意的,不是口音問題,而是說話者是否展現出信心和說服力。想當年已故華人科學家田長霖說英語時一口華語口音,但人家就是服他的學術成就,心悅誠服讓他擔任美國第一公立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的校長一職;其他如李小龍、成龍和洪金寶等,說英語也有口音,但從來沒有外國人因此而加以取笑,因為大家都佩服他們在武術或演藝領域的成就。相反,一直拘泥口音問題的,來來去去就只有香港人。

回說陳偉霆的廣告讓人看不順眼,與其說口音出事,還不如看成是拍攝問題。不論是造作且不精緻的黑白攝影,還是陳本身煞有介事,笑得如烚熟狗頭的曖昧笑容,都非常礙眼,這除了和陳本身的演技水平有限有關,導演的調度能力也是難辭其咎。真要嘲笑的話,這些才應是批評的重點。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