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 Ying

半邊人Ah Ying
評分: 9/10
年份: 1983
片種: 寫實
導演: 方育平
演員: 許素瑩、 王正方

《半邊人》是一部反映當代社會現實的電影,唯其骨子裡所欲呈現繼而批判的卻 是資本主義社會底下不變的真實。

人的生活總得分成兩邊:理想和現實。戲名「半邊人」指的就是其中一邊,主要是 理想方面的犧牲甚或是被閹割。

本片的女主角希望成為一位演員但在日復日的生活裡卻只是一位賣魚小販。在十口 子的家中,只有她肯承擔兩老的賣魚工作;愛情路上也只有她向對方單方面付出。圍 繞著女主角身邊的盡是不公平,她對現實跟理想的矛盾毫無辦法,只有寄情於搖滾音 樂逃離現實。

上面是女主角的背景而直到她遇上從外國回流的戲劇班老師張松柏,電影的主戲-在 現實與理想中間的掙扎-才正式開始。

而要分析主戲的結構及其意義,首先得作兩個前設:張松柏除了是女主角的戲劇班老師 同時也是一位準導演,他代表了女主角的理想。如上所述,女主角十口子的家庭讓她不 得不扛下賣魚的工作,所以家庭於本片是為現實的象徵。

依此出發,我們不難發現本片除了寫實的文本還在情節結構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女主角 自主戲開始到張松柏離開後的尾聲為止,一直被劇本工整地安排在張松柏(理想)與家 (現實)兩者間遊走。設想女主角由左至右被分成兩半,左邊代表理想右邊代表現實, 劇本的結構就像在模擬女主角的走路一樣,左腳踏一步然後右腳踏一步;上張松柏的課 跟他吃飯接下一個段落是在家跟兄弟姊妹於床上談天再接到張松柏的課又接回家中的戲... 如此類推。這個工整的結構勝過戲劇性的情節因它化成了無形的節奏一步步傳達著女主角 如何被切成兩邊並在中間掙扎的歷程。

除了結構上的心思,本片劇本還另有特點。那就是透過大量的預演暗示劇情和對前面的留 白作出回應。比如是影片中段女主角的妹子帶男友回家吃飯就是往後女主角帶張松柏回家 的預演。這個作法不獨突顯了兩個被帶回家的男人在態度上的差異和從此延伸出來的有關 兩人的不同身份(妹子的男友是被觀察者而張松柏則是觀察者),還借此讓觀眾掉進到跟 女主角同樣的,對張松柏與自己之間關係的誤會來說明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

本片正是透過上面兩種方法讓觀眾感受如何在現實不符理想的失望中掙扎。

而有如顯微鏡一樣的生活化筆觸一則提供了意料之外笑料,二來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諸種不 滿,但最重要的始終是要讓觀眾明白他所作的實際上是眾人的故事。他這樣作的目的不單純 為了反映現實卻是有如電影的結局:女主角在魚檔工作時收到電視台請她去第二次面試的電話。

藉此給予佔了社會上大半數的只餘下半邊的人要繼續上路的勇氣和希望。

猛人- 方育平

文: 陳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