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激情和非理性宣泄的吳宇森 - 《追捕》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8年02月16日
Manhunt

追捕 Manhunt

評分: 6/10
年份: 2017
片種: 警匪
導演: 吳宇森
主演: 張涵予、福山雅治、河智苑、戚薇、倉田保昭、國村隼、池內博之、櫻庭奈奈美

以回歸警匪槍戰電影為號召的吳宇森新作《追捕》,在中港兩地不論票房或口碑均未如理想。吳宇森想憑藉著這部充滿懷舊氣息的火爆動作片,讓自己從《太平輪》失利陷入的谷底中反彈的願望,看來未能奏效。

由日本推理小說改編的《追捕》,七十年代曾被拍成電影,由佐藤純彌執導,高倉健和原田芳雄主演。該片長達兩個半小時,不算特別精彩,但聽聞當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曾引起轟動。吳宇森的新版,片長大概100分鐘,顯然作出不少改動,例如加入舊版電影沒有的殺手兩姊妹,以及把舊版牧場主人女兒真由美和男主角杜丘的愛情關係,過戶到女殺手身上。很難說新版的改動是否恰當,但從整部電影的情節安排來說,卻不見得比舊版有力。

不過吳宇森的警匪電影,向來不太重視劇情的合理性,而更偏重於角色爆發出的激情,如果在人物塑造上的處理得宜,還是有一定的可觀性。例如當年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反覆細看便會發覺劇情非常離譜,完全不合情理,但是觀眾還是會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因為編導在作品中注入了細膩的感情,片中人豪情壯志,情感表達處處洋溢出激情,血肉感特別濃烈,所以觀眾能夠暫時屏棄情節上的一些漏洞,完全投入於導演打造的情感世界之中,為著電影角色一幕接一幕非理性、盡是暴力盡是張狂的宣泄行為動容。

在這樣的前提下,《追捕》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未能延續吳宇森以往擅長販賣的激情。無疑在更龐大的成本和可供調度的製作條件下,吳宇森拍出了比以往八十年代港產片更華麗的畫面,但是論情感效應,卻遠遠不及他的舊作。或許是因為兩主角的言語不通(福山唸起英語對白就是怪怪),也許是如本站另一評論者bio-man所言,日本當地對槍械動作片拍攝上的一些法規限制,即便吳宇森已是積極透過大量熟口熟面的拔槍姿勢,甚至是大放白鴨,試圖勾起觀眾對他以往的豪情英雄電影的回憶,但是在過度工整的場面設計下,這許許多多所謂的經典重塑,往往只是有形無神,尤其是要配合內地上畫作出的審查妥協,更讓吳宇森以往英雄片中教人看得最痛快的非理性狂暴宣泄結局,完全落得蕩然無存。

《赤壁》、《太平輪》系列等的失利,也讓吳宇森在選擇演員一環的一些問題浮現。未知是他本人意願還是其團隊操作的結果,他從荷李活回歸後,每次拍片都特別強調國際化,尤其是喜愛集合中國、香港、台灣、日本和南韓等地的紅星參演,可是他卻好像沒有多考慮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調度這種文化差異不少的演員陣容。《赤壁》和《太平輪》這種時代劇還能靠服裝和配音支撐下去,但是回到如《追捕》一般的時裝片,不協調的感覺便特別明顯。如上述福山雅治的唸對白問題,影響的不只是他個人的演繹,更包括和戲中對手的互動。結果就是兩個男主角沒能擦出任何火花,雙雄亦敵亦友的關係也缺乏真情實感。至於新加入的殺手姊妹,人物設計更是全片最大敗筆,當中韓星河智苑沒頭沒腦戀上男主角杜丘,特別突兀;吳飛霞的造型,則更是嚇人。星二代不是問題,看看人家向佐,外貌和演技等條件也不突出,但至少肯花點工夫鍛煉體能,練出一身肌肉,這是作為演員的基本職業道德。換過來看,一個幹練的殺手,怎可能是這樣的體型?

觀眾若期待吳宇森能恢復《英雄本色》時代的豪情壯志,應會感到失望。畢竟時代不同,拍攝者的心態也今非昔比(當年吳宇森可是在人生低潮開拍《英雄本色》,透過電影把心中的鬱悶宣泄),《追捕》不可能重拾舊作品的趣味和情感,更遑論要打動觀眾。希望《赤壁》、《太平輪》和《追捕》的接連失利,沒有打擊吳導的信心。畢竟正如上述,他當年也是在低潮期拍下《英雄本色》,只是在當今擁有的地位之下,要完成自我救贖,看來需要更堅定的破釜沈舟決心。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