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天》-不應拘泥於所謂的「港味」與否之爭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9年05月16日
Crossing, The

過春天 Crossing, The

評分: 7/10
年份: 2019
片種: 劇情
導演: 白雪
主演: 黃堯、孫陽、湯加文、陳健朗、江美儀、廖啟智

《過春天》這部看來走文藝路線的非主流電影,在香港票房沒有泛起多少漣漪,但在本地評論界卻引發激烈的迴響,當中有人對於片中描寫的港深兩地生活狀況表示認可,但也有人批評全片散發濃烈的偽港味,讓人不敢恭維。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極端的意見分歧呢?

影片引發「港味論」之爭,看來還在於其主創單位。表面來看,這部電影以一名走水貨的單非家庭女學生為主角,全片大部分對白都是廣東話,令人覺得是一部港產片,但其幕後製作班底,原來全是來自內地。新晉女導演白雪長居深圳,監製則是第五代名導田壯壯,主創成員大多也是內地班底,換句話說,這其實是一部以香港和深圳為故事背景的中國內地電影。

正因為這樣的創作背景,不少香港評論便著眼於影片散發的港味問題,甚至搬出文化侵略的罪名。其實在作出相關評價前,我認為應該首先了解,電影公司的市場定位。如果影片的主要市場就是香港,那麼編導便亟有可能是有意識地為作品披上港味的外套,以便吸引香港的觀眾入場。相對來說,若影片並非以香港市場為主,那麼其實並不存在要加入港味的問題,注入港味不過是劇情需要,而有關真港味或假港味之爭論,是毫無意義。

以這樣的前提來看,我是比較傾向後者的角度去評看這部電影。畢竟電影公司宣傳時,從沒刻意隱瞞主創單位的內地背景,編導白雪接受訪問時,也曾強調長居深圳的經驗對創作的影響,正因如此,她才會想寫這個涉及港深兩地人的故事。也正是這個原因,片中描寫的深圳景象,比起香港的部分更細緻和寫實。

有評論謂影片寫深圳到位,但鏡頭下的香港卻一片模糊,並引此為偽港味的證據,但其實這樣的輕重對比,是頗為切合故事需要,並非偽港味失敗之舉。因為片中女主角佩佩(黃堯),本來就是一名由香港人和內地小三結合的產品,嚴格來說,她並不是純粹的香港人,而事實上,她的家也在深圳,只是每日乘火車到香港上學。正因為這種背景,片中展示出模糊狀態的香港,其實正好反映了她對這個地方的疏離感。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影片並未多拍香港的大小街區,而是一直局限在粉嶺的學校和火車站等場景,而且學校內的同學也大多面目模糊,因為在佩佩的角度,香港對於她來說,由始至終都不是家的所在。

編導對於地域描寫的敏感,還體現在選角之上。片中多個大小角色的背景,基本上都和飾演演員吻合。例如女主角佩佩是居於深圳的港人子女,而扮演她的黃堯,就是廣東人。她的女同學頌兒是地道香港人,演的也是香港演員湯加文。佩佩的香港父親和香港水貨集團主腦,分別都是由香港演員廖啟智和江美儀扮演,至於男主角阿豪,演繹者孫陽在台灣發展,但其實也是香港人。如果純粹是偽造港味,編導選角時應該不用這樣的刻意配合,例如湯加文一角,要找個會廣東話而且演技更好的內地演員,應該不會太難。

作為新人導演的作品,《過春天》的劇情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香港水貨集團的描寫便太假太理所當然的《古惑仔》化,江美儀的角色更直情脫胎自電視劇,而地域描寫不平衡卻剛好切合劇情需要,也不排除在某程度上是一種歪打正著,但是如果單純因為港味與否的問題而對於影片的成績全盤否定,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

猛人 -黃堯、湯加文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