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鐵娘子: 梅爾夫人 - 奧斯卡影后海倫美蘭飾演鐵娘子「梅爾夫人」演活以色列唯一女性

撰文: 編輯部 | 發布日期: 2023年09月22日
Poster

以色列鐵娘子: 梅爾夫人 Golda

資料
發行:高先電影
導演:Guy Nattiv 佳納提夫
主演:Helen Mirren 海倫美蘭、Camille Cottin 卡美爾科坦、Liev Schreiber 利夫舒華伯
級數:IIA
片長:101分鐘
上映日期:2023年9月21日

故事大網

1973 年贖罪日戰爭(又稱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的十天,當時以色列總理 梅爾夫人必須作出一些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以穩固以色列的局勢。這部電影亦描述了她在精神上及身體上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她如何指揮這場以色列有史以來最艱苦的戰爭。


導演的話 - 創作源起

我是以色列人,正正是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那年在以色列出生。當我的父親參戰時,我的母親就抱我躲進避難處。我從小就是聽著關於戰爭的故事長大的,以色列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Choref Shiv'im Veshalosh》(《73 年的冬天》)。這首歌告訴我們,當我們成年後,便不會再有戰爭,因為贖罪日戰爭是一場會結束以色列所有戰爭的戰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被灌輸我們在戰爭中很強大及有力量,並取得了勝利,而果爾達.梅爾更是我們的英雄。然而,我在成年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場可怕的戰爭,以色列接近3000名士兵陣亡,很多單位都受重擊;在這當中,我卻意外地發現果爾達.梅爾的個性很吸引,而且非常複雜。但除了 1980 年代的一部電視電影外,就沒有人如此深入地探索她的性格。

導演Guy Nattiv 佳納提夫介紹

以色列導演及編劇,曾以短片《皮膚》Skin (2018) 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短片,後來拍了電影版本,並由 A24 發行。

果爾達.梅爾 原型人物 充滿爭議性的政治家 - 剛正不阿抑或剛愎自用?

據導演對果爾達.梅爾 的了解,她認為 果爾達 是個十分堅強的人,因此常被稱為以色列的戴卓爾夫人。「她真的很聰明,很能幹,對世界形勢瞭如指掌。她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而且很懂得與美國人打交道,並知道如何從以色列境外得到援手。」而 果爾達 也是一個很有原則的女人,絕不動搖。她對大部份人都抱著不信任的態度,尤其是阿拉伯領導人,而她也不願以中東整體形勢及大局為重。果爾達 長袖善舞,沉著冷靜,但她的固執同時讓她陷入困境。她只懂得發動戰爭及恐怖襲擊,但從沒締造和平的視野和遠見。和這部電影所描繪的一樣,戰爭期間她患上癌症,但一直沒人知道,也沒有人得悉她曾被秘密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果爾達.梅爾一直被認定是贖罪日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大家都認為她是錯誤的人選,在錯誤的地點和時間出現。然而 果爾達 根本不想當總理,可惜因當時沒有人想當總理,所以她必須上陣。她被推舉成為總理,然後就被丟進這個爛攤子,並要收拾殘局。以色列人對她又愛又恨,以色列國外和海外猶太人會覺得她很傳奇,她年輕時由密爾沃基(Milwaukee) 來到以色列,懷著猶太復國運動的熱誠希望報效國家。她就是以色列的鐵娘子,而她也和戴卓爾夫人一樣,既受人愛戴,同時也被人厭惡。

Golda

贖罪日戰爭

又稱第四次以阿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原來的停火線蘇彝士運河,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這場戰爭對多個國家有深遠的影響,相較之前埃敘約聯盟在「六日戰爭」的慘敗,阿拉伯世界從這場戰爭早期的成功進展找到信心,埃及成為首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同時埃及持續遠離蘇聯乃至完全脫離其勢力範圍。

除了以色列外,歐美國家亦為此戰爭負上沉重代價。由於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採取了干涉行動以幫助以色列,但同時歐美國家害怕 OPEC (石油輸出國組織) 會因此停止向其出售石油以及關閉蘇彝士運河。戰爭結束後,阿拉伯國家對歐美和以色列的仇恨進一步增強,同時阿拉伯國家在戰爭期間將原油價格從戰爭前的不到3美元一桶提升到接近12美元一桶,迫使美國尋求其他方法滿足自身的能源需要(如降低限速和室內溫度,以及研究水力壓裂技術等)。贖罪日戰爭是阿拉伯國家在二戰之後發起的第一次同時反對歐美的聯合行動。 海倫美蘭化身果爾達 效果令導演讚嘆不已

「我第一天見到海倫美蘭飾演 果爾達 時是在倫敦,那天正下著雨。我們正在進行效果測試,她從旅行車步出,我只看到她的背影。她戴著假髮,穿上果爾達的衣服,而我就走在她身後。當她轉向我時,我登時呆了,感覺就像果爾正在我面前一樣。我們的髮型和化妝設計師嘉琳哈特利 (Karen Hartley) 與她的團隊聯手,效果令人讚嘆。她在臉上、手上、每一個角落和縫隙中都注入了細節,讓海倫美蘭成為果爾達。海倫美蘭不想使用太多的模具,她想讓我們看到果爾達的內心,這就是我們保留海倫美蘭眼睛的原因。我們嘗試設計了她的頸項和面模,過程花了很長時間,但當我們拿著它時,覺得它非常栩栩如生。嘉琳哈特利的技藝是非常出色,海倫美蘭每日早上四時便和她一起開始化妝和弄髮型,收工時還需花一小時卸妝。我承認當時我很擔心打造不出一個像真的果爾達,但當我看見海倫美蘭時,所有緊張和擔心的感覺一掃而空,讓我可專注其他手頭上的事情。嘉琳哈特利和她的團隊非常出色,令我深感讚嘆。」

角色介紹

果爾達.梅爾 Golda Meir (海倫美蘭 Helen Mirren 飾) 以色列至今唯一女總理,由於做事鐵面無私而被稱為「鐵娘子」。電影中主要描繪她面對贖罪日戰爭時的軍事取態以及得知自己患癌時的心態轉變。在面對阿蘭委員會(Aran Committee)的質問時, 果爾達 知道時不予我,雖然她生病了,但卻沒人知道,亦只能夠承擔所有責任。

海倫美蘭 Helen Mirren- 英國女演員。她獲得了無數的榮譽,是唯一一位在美國和英國都獲得演員獎大滿貫的人,包括多次奪得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金球獎和艾美獎,並獲兩次康城影后和一次威尼斯影后。於2007年憑電影《英女皇》贏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2014年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2020年獲得柏林國際影展終身成就獎肯定。

導演的話

很多人問我和海倫美蘭一起工作怎樣,我總是說我不知道從現在起怎樣與其他演員合作,因為和她合作時,她在各方面都是如此完美。當我加入劇組時,海倫美蘭已經加入了。我們在肺炎疫情期間進行了一次 Zoom 會議,她問我為什麼我認為她應該飾演 果爾達。我告訴她:「你擁有氣魄和智慧,也有果爾達 的氣質。對我來說,作為一個以色列人和猶太人,即使你不是猶太人也沒關係,你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女演員之一,對我來說你就是 果爾達。」當我第一天在片場看到她戴著造型模時,已令我感到喜出望外。我感到十分驚訝,心想這就是 果爾達。她如實地演繹了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動作。能和這位影壇傳奇人物合作,讓我非常感恩。

路.卡達 Lou Kaddar (卡米爾.柯坦 Camille Cotti 飾) 果爾達.梅爾長期私人助理,是 果爾達 最好的朋友,也是她最親近的人。路 知道她所有的秘密,包括她患病這件事。她陪 果爾達 一起去接受治療。她帶食物、香煙給她,她們會一起下棋,而當 果爾達 感到沉悶時,她會打電話給路,她就是她的一切。果爾達 失去丈夫後,路 在她生命的最後歲月中,就如同她的伴侶一樣。

Golda

卡米爾.柯坦 (Camille Cottin) 法國女演員,曾獲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薩獎提名,最近因在 Netflix 的 Call My Agent 中的角色以及在名導湯麥卡菲 (Tom McCarthy) 執導的 Stillwater (台譯:《止水》) (2021) 中與麥迪文 (Matt Damon) 演對手戲而被國際影壇肯定。 卡米爾在列尼史葛 (Ridley Scott) 執導的《GUCCI 名門望族》House of Gucci (2021) 中與 Lady Gaga 和 阿當戴華 (Adam Driver) 演對手戲,並於 2022 年初再度參演屢獲殊榮的 BBC 美國劇集《獨行殺姬》Killing Eve。

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李佛·薛伯 Liev Schreiber 飾) 美籍猶太人,在贖罪日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是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的左右手。那時是 1973 年,白宮備受各種難題困擾。基辛格飛到全球各地,從沒在任何地方找到歸屬感。後來他來到以色列,見到 果爾達 時,感覺就像見到祖母一樣。她刺中了他的神經,令他生氣,但又像朋友般和他交談,給他喝湯,招待他到她家裡作客。基辛格從未在其他國家受過這種款待,他的態度和立場也開始軟化。果爾達 聰明幹練,她有一半美國血統,所以懂得如何和美國人打交道。果爾達 總能從基辛格處得到她想要的東西,在贖罪日戰爭中,她便得到了一批戰機。

利夫舒華伯 Liev Schreiber 美國演員、製片人、導演與編劇等。岀道成名於1990年代,並於2000年代演出許多知名荷里活主流商業電影例如:《X戰警:金鋼狼》(2009)、《特務間諜》(2010) 等。 除了電影演出外,他也是知名的舞台劇演員,並於2005年獲得東尼獎舞台劇的最佳特色演員頭銜。

資料提供:高先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