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 - 法國皇帝及軍事天才拿破崙 Napoleon Bonaparte 史詩式傳記電影

撰文: 編輯部 | 發布日期: 2023年11月22日
Poster

拿破崙 Napoleon

資料
發行:Sony Pictures Releasing International
導演:Ridley Scott 列尼史葛
主演:Joaquin Phoenix 華堅馮力士、Vanessa Kirby 雲妮莎卻比
級數:IIB
片長:158分鐘
上映日期:2023年11月23日

電影介紹

荷里活罷工潮後首次齊腳 《拿破崙》世界首映星光熠熠

史詩式鉅獻《拿破崙》於 11 月 14 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首映,導演列尼史葛(Ridley Scott)、男主角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女主角雲妮莎卻比(Vanessa Kirby)及一眾台前幕後均有出席紅地毯盛會,是荷里活罷工潮結束後第一個有演員出席的電影首映禮。飾演拿破崙一生摯愛約瑟芬的雲妮莎卻比在紅地毯上談到她的角色:「我鼓勵任何人去了解她。」並提及罷工後的想法:「罷工後來到這裡真是太棒了!很高興我們度過了難關。」而《卡露的情人》朗妮瑪娜(Rooney Mara)亦有出席首映禮,身體力行支持丈夫華堅馮力士,場面星光熠熠,盡顯法國大帝的皇者氣派。

首映即獲爛蕃茄80%評分 全球期待

《拿破崙》在全球首映後,不負全球影迷的熱切期待,在爛蕃茄網站上獲得高達80%的評價。在首映禮上,索尼影業集團董事長湯羅夫曼(Tom Rothman)說:「列尼史葛已經85歲了,他比你我還精力充沛,拍攝出我們一生中一些偉大的電影。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他從未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因此,我真心希望這次他能夠實現這個夢想。」

名導列尼史葛與金像影帝華堅馮力士 23年後再次合作

《拿破崙》是列尼史葛和華堅馮力士自2000年的《帝國驕雄》後,闊別23年後再度攜手合作的作品,以史詩式手法將拿破崙這位軍事天才的崛起呈現在大銀幕。列尼史葛說:「我喜歡歷史題材,因為歷史很有趣,拿破崙的歷史是近代史的開端。他改變了世界並打破某些常規。」除了多場高成本、極少CGI的真實打仗場面,列尼史葛同時希望探索拿破崙在戰場之外,對愛人、妻子、皇后約瑟芬的痴迷,猶如他打過的仗一樣,盪氣迴腸,刻骨銘心。

Sony Pictures史詩式呈獻,《拿破崙》(Napoleon)聚焦法國皇帝、軍事天才拿破崙的崛起和稱霸之路,由《帝國驕雄》大導演列尼史葛執導,《JOKER小丑》金像影帝華堅馮力士及《心碎的女人》威尼斯影后雲妮莎卻比實力主演。

拿破崙,憑藉驕人軍事才智,征戰連勝令他雄心滿溢;但他與一生摯愛 — 約瑟芬的轟烈愛情變幻莫測⋯⋯透過連場浩瀚戰役,探視拿破崙的政治謀略,見證這位不敗雄獅的性情與野心!


場王者 傳奇的一生

拿破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領導人之一,他的一生引起學者、政治家和他自己臣民的狠批或欽佩。他的崛起、嚴厲且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行動,至今仍引起爭議。他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冷酷無情使他被視為暴君,但同時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成功發跡的人,證明了「領導才能」可以來自任何階層。拿破崙在戰場上的成就,讓他成為傳奇。他運用戰術才華,讓當時的世界需要七個不同的歐洲列強才能擊敗他。然而,在戰場之外,他對他的愛人、妻子、皇后約瑟芬的痴迷,猶如他打過的仗一樣,盪氣迴腸,刻骨銘心。

對於金像獎提名導演列尼史葛Ridley Scott(經典作品有《異形》、《末路狂花》、《黑鷹15小時》)來說,以史詩式手法拍攝拿破崙這位軍事天才的崛起,是個展示他的二元性和心理的好機會,也是列尼史葛多年來一直想搬上銀幕的故事。列尼史葛說:「我喜歡歷史題材,因為歷史很有趣,拿破崙的歷史是近代史的開端。他改變了世界並打破某些常規。」但更重要的是,拿破崙對電影世界來說,是個極其迷人的角色——他是自己內心情感的囚徒。導演續說:「他是位天才戰略家、一位傑出且無情的政治家…… 但令我著迷的是,像這樣一個即將佔領莫斯科的男人,竟然會如此痴迷於他妻子在巴黎的一舉一動。」

接受演出這軍事天才重任的,就是奧斯卡影帝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多年前在《帝國驕雄》跟列尼史葛合作過,他表示,導演的事前準備工作非常細緻,所以,演員們可以在片場自由地爆肚演出探索角色。

華堅馮力士加入後,劇組必須找一位最適合又最匹配演「約瑟芬」的人——一位堅韌、骨子裡又有雄心壯志的女演員。對列尼史葛來說,選角最終還是依賴「直覺」,「如果你一直認為某角色需要一個高個子、黑髮的人,然後一個矮個子、金髮女郎走進房間,或會令你覺得,『啊,這又很有趣啊。』你必須對選角保持開放態度。雲妮莎卻比(Vanessa Kirby)以自信又性感的感覺飾演這個角色,但最優秀的是她的幽默感,節奏的把握非常自然。」

這個故事將拿破崙和約瑟芬的關係作為講述重點,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戰略天才變成了一個無助的小男人。導演表示:「他完全愛上了這個女人,承認沒有了她,他就什麼都不是。他寫給約瑟芬的信非常浪漫,甚至有些粗疏。然而,在他們最後一次分開後,她甚至沒有讀過那些信。當她去世時,那些信件都還在她床頭櫃的抽屜裡。」

Napoleon

列尼史葛:「史詩式,無難度,我已拍了近五十年戲!」

《拿破崙》這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對攝影和美術兩個部門的要求極高:作為攝影指導的達利魯斯禾斯基(Dariusz Wolski)必須確保每台攝影機都能捕捉到絕頂燈光配合構圖的畫面,而美術總監亞瑟麥斯(Arthur Max)的設計,必須還原「現實」當時的時代感。

其實《拿破崙》的拍攝,對於每個部門負責人來說,也是個艱鉅的任務。「中世紀是列尼史葛最喜歡的時代之一。」在導演的指導下,禾斯基也向拿破崙的著名畫作尋求靈感。「製作古裝電影,拍攝時總會嘗試使用自然光,就像林布蘭、卡拉華佐的畫作一樣,總是只有單一的光源:一扇大窗、一個壁爐或蠟燭等等,令一切看起來都很漂亮。」列尼史葛會同時使用多達十一台攝影機,因此,拍攝地點和空間必須經過精心計算和裝飾。

拍攝史詩式電影的關鍵之一,是找到配合該時代背景的宮殿、豪宅的拍攝地點。《拿破崙》在英國拍攝時,麥斯找到許多合適的地點。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型製作都力求留在倫敦附近,而不是把整個製作轉移到相對偏遠的地方,「鮑頓莊園位於北安普敦郡,距離倫敦約三小時車程,」麥斯說道。「它是由一位熱愛法國建築的英國人於十八世紀時建造,看起來就像一座美麗莊園裡的法國城堡:佔地數百英畝、羊和馬在吃草,到處都是美麗的老橡樹。正因如此,我們決定將其作為拿破崙的城堡場景。」

今次有部份拍攝地點,在列尼史葛其他電影中也使用過,例如《帝國驕雄》,但即使是跟以前相同的區域和空間,但拍攝時使用的方式和佈置卻大不相同。列尼史葛可算是這方面的大師:稍為移動一些家具、改變燈光和拍攝角度,這對他來說毫不費力。

男女主角對角色的解讀:王者與王后

對列尼史葛來說,自從《帝國驕雄》後,多年後才再次與華堅馮力士合作。他表示:「很有趣,因為他能引出我創作上的『誠實』,而我,就可以導向他必要遵守『規則』(笑)。老實說,他非常適合演拿破倫這個角色——他某些面部特徵與拿破崙驚人地相似。」

華堅馮力士承認,在參與這次電影之前,對拿破崙一無所知。導演表示,華堅專注於如何模仿拿破崙的行走方式、說話方式以及坐姿。「我們一直在觀察拿破崙的畫像。從本質上講,他一點也不討人喜歡,他有著強烈的自我感。」

雲妮莎卻比是透過閱讀和研究,來深入了解約瑟芬的性格。「我盡我所能地讀完所有關於『她』和『他』的書、資料、一切一切。我們還去了巴黎、拿破崙博物館,我甚至還去了約瑟芬的墳墓。這是對那段歷史和那個時期的深深的沉浸,能夠了解她真是一種榮幸。」

「她曾被邊緣化,就像拿破崙一樣,」雲妮莎說,並指出約瑟芬在馬提尼克島長大,遠離她後來嫁入的貴族階級。「她在貴族社會中沒有一席之地。」,但與此同時,她在恐怖統治期間差點跟隨她的貴族丈夫走上斷頭台。「華堅和我,總覺得曾被『邊緣化』是他倆互相理解的主因–她是個寡婦,有兩個孩子,還比他大六歲。但她徹底地迷住了他。他倆之間有個共通點——就是有同理感。」

雲妮莎表示,她深入研究約瑟芬是如何度過種種難關。「導演和我,就約瑟芬的性感層面,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談。我想,也許她天生的性感來自於她的原生成長環境——溫暖、有音樂、有文化…… 但當她嫁給拿破崙時,她必須適應,徹底改變,才能生存。她必須成為一個更好的妻子,他想要的妻子。」列尼史葛表示,拿破倫在彌留的最後一刻,還喊著約瑟芬的名字。「當拿破崙在大西洋聖赫勒拿島快要死的時候,拿破倫對於這個女人是如此地鍾情,永遠在他心裡有著重要位置。」

戰爭場面:集研究和經驗之大成

列尼史葛的史詩加動作片的專家,他力求重現拿破崙著名的戰役——土倫、奧斯特利茨、滑鐵盧等等,這些場面需要大量演員,他們要像當期時的士兵那樣移動和戰鬥。負責組成「軍隊」(法國軍隊,還有奧地利、俄羅斯和英國軍隊)的就是軍事顧問保羅比迪斯(Paul Biddiss)。比迪斯幫助列尼史葛決定如何安排戰鬥場面,就如何實現他心目中的想法,再向其他部門(特技、特效、服裝)提出建議。「軍事諮詢,有六成是研究,其餘,就是你在武裝部隊服役過的經驗之談了。」

「我們為演步兵和砲兵的演員,舉辦了特別訓練營,他們必須接受拿破崙時代的動作訓練——那是不容易模仿的年代,當時軍隊演習的技術性非常強。」拍攝時,因為有多部攝影機同時無死角拍攝,不可能將做不到的事在大場面中胡混了事,因為根本沒有任何遮擋。」比迪斯強調,拿破崙戰爭的特色是消耗戰。「人們成群結隊地去送死!」他解釋道,「演員們需要在演出上傳達到這一點給觀眾——他們準備迎死,要走進砲火、霰彈槍和步槍的火光裡。但也要準備好隨時執生,因為臨場導演或說,『我需要這些人列成方陣,然後,這些人就會對騎兵做出反應』,我們要馬上做得到。」

Napoleon

特效:精心設計 還原砲彈、落馬陣、長梯陣

特效總監尼爾科普特(Neil Corbould)曾兩度獲得奧斯卡獎(其中一次是因列尼史葛的《帝國驕雄》而獲獎)。拍攝《拿破崙》實在挑戰重重:砲彈爆炸、翻轉馬匹、斬首……甚至還有馬匹從結冰的湖面上掉進冰裡的戰鬥場景。科普特最大的挑戰是在拿破崙命令他的軍隊砲擊冰湖表面時,敵軍馬匹墮進冰湖的場面。

馬術大師丹尼爾納普魯斯(Daniel Naprous)曾與導演合作過四部電影,他表示,《拿破崙》製作的關鍵是要弄清楚一匹活馬能夠做什麼,以及團隊需要在哪裡使用機械馬。「我們盡力在安全範圍內用活馬進行拍攝,」在雪層下,製作團隊放置了橡膠墊(類似放於兒童遊樂場地下那種),普魯斯表示,真馬可以通過下坡道進入水中,他們可以接受游泳訓練,可以通過坡道離開水面。

為了展示馬匹在冰上墜落的效果,團隊使用了機械馬,並建造了一個大缸來進行這項拍攝,「我們在地下挖了一個三十公尺乘四十公尺的水箱,並將其用作FX區域(以防止工作人員墜入)。導演用上八台攝影機,當初估計,我們只需一、兩次即可完成所有內容。結果,我們花了一段長時間的設定/準備,但最終我們卻要拍五、六十次。」由於導演使用幾部攝影機,科普特的團隊必須穿著軍服來操作,免得『穿崩』。

另一個挑戰是呈現馬匹在戰鬥中被砲彈射中的情節:必須有一個特殊裝置,機械馬必須翻轉又噴血,「這相當複雜,它需要很多特效、義肢、視覺效果、操作木偶師相互配合,才能在電影中呈現完美的場景。」

在土倫港戰役中,有一個場景要求隊伍帶著長梯子奔跑,以便攀爬進行攻擊。當時,梯子是用木頭製成,科普特的團隊最初試著用橡木製造梯子。「哈哈,那重得六個人也無法抬起,太重了,」科普特的解決方案是製作三十個輕型金屬梯子作代替品,四人一組可以輕鬆搬運。另一個科普特團隊的強項就是製作爆炸場景,其中最有趣的,是他們模仿真實砲彈爆炸的聲音,但改用更安全的的『空氣撞擊』來代替,使得特技人能夠更接近「爆炸」位置演出。

服裝:帝王的新衣 滿滿年代感

服裝設計師珍蒂葉斯(Janty Yates)曾多年來與列尼史葛合作(包括《帝國驕雄》),「跟列尼合作,是艱鉅的工作。你必須付出超過十成功力。」作為研究的一部分,葉斯冒險前往法國探索更多關於這些角色的資訊。「我去了 Musee de L’Emperi、Musee de L’Homme 和 Malmaison,那裡是約瑟芬度過晚年的地方。」這些研究,都有效幫助她將約瑟芬置於故事的各個時間線中,描繪出她與拿破崙關係的軌跡。「她禮服從簡單變成華麗,她開始穿戴更多的珠寶。」

為了應對龐大的製作規模,《拿破崙》必須聘請大量輔助藝術家。珍蒂請來了軍事服裝設計專家大衛郝斯曼(David Crossman)幫手,負責拿破崙的服裝以及所有軍服的設計工作。對郝斯曼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製作所需的「量」,「我們製作了超過九成的服裝,為了按時完成所有戲服,我們幾乎把製作工廠搞得一團亂。」對於《拿破崙》服裝的細節,郝斯曼旨在捕捉當時的時尚,「當時,制服與民服的關係密切,所以,我們找到了一些真品,製作時以這些為藍本,再進行修改和複製。」

演員們常言道,當穿上服裝時就能找到自己的角色,雲妮莎卻比也不例外,「我簡直不敢相信每件衣服的工藝。一切都是珍蒂根據真實服裝設計,且完全手工製作,即使是三十秒的鏡頭,我每天早上也要經過『該穿哪件好呢?』的過程……服裝數量之多、細節之豐富,令人難以置信。」服裝團隊非常努力地,確保所有的軍裝造型都是真實、忠實於時代、符合年代感,甚至連鞋底都如此,無論是民用還是軍用服裝都令人驚嘆。

配樂:帝王戰曲 出動拿破倫當年的鋼琴

導演邀請了英國作曲家馬田菲普斯(Martin Phipps)負責這部電影的配樂,這是他們的首次合作。他們初次會面時,導演向菲普斯講述他想要《拿破崙》電影音樂的質感。「導演談到,他十分喜愛寇比力克的《亂世兒女》(Barry Lyndon),但《亂世兒女》實際上是沒有配樂的——只有寇比力克精心挑選/編輯那個時代的曲目。所以,我就把這方法帶到《拿破崙》的配樂中:我寫的很多首曲,就像是當時的音樂/具有那時代的風味,是非傳統的配樂手法。」

這次配樂其中的創意/重要元素,是嘗試投入拿破崙那種「邊緣化」的感覺——一個來自科西嘉島(Corsica)的人,鬱不得志,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們加入科西嘉歌手——這些專業人士,除了唱科西嘉音樂之外,什麼都不做,而科西嘉音樂在島以外並不為人所知。另外,我們有幸可以使用拿破崙本尊用過的鋼琴,那是從倫敦博物館借來的。配樂部分還有用上民間樂器在其中,包括手風琴、早期的弦樂器,甚至有手搖風琴。電影的主題,自然是拿破崙和約瑟芬兩人的關係。」馬田菲普斯說。

Napoleon

演及主要演員簡介

導演 列尼史葛Ridley Scott- 英國著名電影導演、監製,早期作品有《異形》、《銀翼殺手》。以《帝國驕雄》獲得200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近年代表作史詩式戰爭片《帝國驕雄》、描寫美軍對索馬里軍事行動的《黑鷹15小時》、羅素高爾與丹素華盛頓合演的《犯罪帝國》,以及《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火星任務》等。

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 2000年憑《帝國驕雄》飾演反派Commodus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2012年憑《大師》奪得第69屆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2015年再憑《觸不到的她》榮獲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提名及第71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20年憑《JOKER小丑》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雲妮莎卻比Vanessa Kirby- 曾獲英國BAFTA大獎,舞台劇演員出身,之後再涉獵電視和電影,參演過人氣英國電視劇《王冠》。電影方面,她的作品有《回到最愛的一天》、《木昇戰紀》、《筆羈天才》、《遇見你之前》及《職業特工隊》系列等等。

《拿破崙》報名競逐奧斯卡 演繹皇者稱霸風範

隨著獎季逼近,《綜藝》雜誌獨家披露《拿破崙》報名競逐奧斯卡的細節。曾以 《JOKER小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將憑《拿破崙》再度爭取角逐此獎項,而金像提名導演列尼史葛(Ridley Scott)則會繼續挑戰最佳導演的提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雲妮莎卻比(Vanessa Kirby)在2021年以《心碎的女人》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這次她將以飾演拿破崙一生摯愛約瑟芬的角色爭取提名最佳女配角。此外,這部史詩式鉅獻還報名參與競逐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美術指導等八個獎項。究竟《拿破崙》能否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獲得多個提名並橫掃多個大獎,成為皇者的代表?

列尼史葛大讚:「華堅馮力士是演繹『壞咗嘅人』的最佳人選!」

金像提名導演列尼史葛早前接受《帝國雜誌》訪問時大讚:「華堅馮力士是演繹『壞咗嘅人』的最佳人選!」而事實上,華堅馮力士非常懷念與列尼史葛在《帝國驕雄》的合作,並表示:「當時我還很年輕。那是我參與的第一個大製作。我真的渴望再次體驗那種感覺。」

華堅馮力士與拿破崙 原來好似樣?

對列尼史葛來說,自從《帝國驕雄》後,多年後才再次與華堅馮力士合作。導演指:「老實說,他非常適合演拿破崙這個角色——他某些面部特徵與拿破崙驚人地相似。」導演還表示,華堅專注於如何走路、如何說話、如何模仿他的坐姿,「我倆一直在看拿破崙的畫像,從本質上,他一點也不討人喜歡,有著強烈的自我感。」

Napoleon

力求重現戰場場景! 演員被送進拿破崙時代軍事訓練營 領略「送死」真實體驗!

列尼史葛是史詩加動作片的專家,他力求重現拿破崙著名的戰役——土倫、奧斯特利茨、滑鐵盧等等,這些場面需要大量演員,他們要像當期時的士兵那樣移動和戰鬥。「我們為演步兵和砲兵的演員,舉辦了特別訓練營,他們必須接受拿破崙時代的動作訓練 – 那是不容易模仿的年代,當時軍隊演習的技術性非常強。」

軍事顧問比迪斯強調,拿破崙戰爭的特色是消耗戰。「人們成群結隊地去送死!」他解釋道,「演員們需要在演出上傳達到這一點給觀眾——他們準備迎死,要走進砲火、霰彈槍和步槍的火光裡。但也要準備好隨時執生,因為臨場導演或說,『我需要這些人列成方陣,然後,這些人就會對騎兵做出反應』,我們要馬上做得到。」

拿破崙24歲做將軍,35歲登上皇位!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16歲才剛上高中,24歲還是一個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然而,拿破崙在16歲就開始踏上軍旅生涯,並在24歲成為一名將軍,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拿破崙不但在35歲成為皇帝,一生曾經指揮過38場勝仗,征服歐洲大部分地區,領土版圖達到1,300,000平方公里,更先後被法國放逐兩次,並兩次登上皇位,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最後於1815年,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被迫退位。

拿破崙係浪漫小說家?

眾所周知,拿破崙與一生摯愛 — 約瑟芬有大量的日記和書信來往;事實上,拿破崙不只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統帥,也是一位極富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作家!他於1795年意大利領軍進行遠征時,寫下一部浪漫小說——《Clisson and Eugénie》。

書中故事講述一位注重榮耀和戰功的軍官Clisson,他在一次休假期間意外遇見少女Eugenie,二人逐漸譜出一段愛情。兩人一起的時光相當甜蜜,但Eugenie漸漸對Clisson產生極大的情感依賴,導致她在情緒上變得失控。另外Clisson雖然享受著愛情而來的快樂,同時也對自己過去在軍中的榮耀感到矛盾。後來隨著戰爭爆發,Clisson再次參軍,而Eugenie因思念導致情緒失控,最終更釀成悲劇。

資料提供:Sony Pictures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