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首爾之春》: 無論做什麼事 要取得成功最重要是具有決斷力和及時行動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3月12日
12.12 The Day

12.12: 首爾之春 12.12 The Day

評分: 8/10
年份: 2023
片種: 劇情
導演: 金成洙
主演: 黃政民、 鄭雨盛、 李星民、 樸解浚、 金成畇

南韓電影《12.12 首爾之春》去年在當地上映票房大賣,口碑載道,大受歡迎。影片以七十年代末南韓前總統全斗煥發動的軍事政變為背景,雖然眾多人物姓名改頭換面,但全為事實根據改編,難得的是在觀眾明知結局的情況下,仍然憑著緊湊的情節,讓人無法抗拒地一再追看到底。

1979年12月12日南韓發生的軍事政變,對當地人來說應是耳熟能詳的當代史,因此編導如何作出一個符合通俗劇情片需要的改編,其實頗考工夫。金成洙的做法,主要就是把兩個多小時的劇情,聚焦於12月12日前後的時間,幾乎完全略去所有前因後果,也沒太多交代人物背景,單刀直入大拍兩軍交鋒的經過。正如上述,由於這段歷史對於韓國觀眾來說家傳戶曉,就算片中沒有花費時間交代人物背景,觀眾看到黃政民的禿頭將軍出現,立時便能聯繫到全斗煥的形像,相對來說,對於不諳韓國歷史的外國觀眾,對於如走馬燈進進出出的眾多軍人,便可能需要較多時間消化,例如經常在全斗光(片中化名)身邊出現的副手(朴解浚)盧將軍,其實就是後來繼全斗煥後接任總統的盧泰愚,外國觀眾不熟悉這一大堆人物的來龍去脈,觀影趣味不免減半。

不過即便不諳韓國歷史,單純地作為一部軍事政變主題的電影來看,這還是一部拍得節奏明快,毫不含糊的通俗娛樂大片。全片真正開槍打鬥的場面不多,但兩方人馬透過不同的政治手段和計謀較技,各施各法鬥智鬥力,總算精彩生動,特別是最後的兩軍對峙充滿迫力,編導只用文場戲的方式,已成功牽引著觀眾的情緒。說到這一場戲,意即最後李泰信(鄭雨盛)率領殘兵,意欲圍剿全斗光一夥,但其時政府軍已是強弩之末,最後只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的確拍得扣人心弦,但據知全是虛構創作,史實中李泰信的原型人物張泰玩並無率領殘部出動,而是在出發前已知道政府軍敗象呈現,放棄最後的行動。

雖然說悲劇英雄總是令人惋惜,但在《12.12 首爾之春》中,作為主角的李泰信,角色魅力其實不及以反派形象示人的全斗光。未知是否角色設計問題,還是因為黃政民的演技實在太強,他在片中幾乎是完全碾壓鄭雨盛,因此全斗光的角色魅力,是遠勝李泰信。不知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因為演員的氣場問題,看下去就覺得,雖然全斗光被塑造成流氓軍閥,經常保持笑面虎的神態,並不討好,但角色完整性和血肉感,卻遠遠強於本應被尊崇的正直將軍李泰信,甚至有點令人懷疑,編導對於全斗煥是明貶暗褒,全斗煥能夠在政變中取得勝利,不是單靠耍無賴和兵權,而更多的是顯露出獨特的個人魅力和行動力,否則也不太可能獲得眾多軍方將領的支持,及後更成功奪得政權,擔任總統多年。

《12.12 首爾之春》是成功的軍事政治電影,影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訊息,就是提醒政治家以至一般人,要取得成功,最重要是行動力,想做就要立即實行,而不是只說不做,就算像全斗光這等梟雄,只要及時把握機會採取行動,便能奪得先機,相反像政府軍一樣只懂紙上談兵,遲遲不敢行動,多次錯失反擊良機,便是注定失敗,擺著一副好棋也難有作為。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