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奪之路》: 販賣民族感情和熱血愛國情操的主旋律電影 是否已經不合時宜?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3年12月26日
Road to Boston

松奪之路 Road to Boston

評分: 6/10
年份: 2023
片種: 劇情
導演: 姜帝圭
主演: 河正宇、任時完、裴晟祐

南韓大導演姜帝圭2011年的鉅製《登陸之日》票房慘遭滑鐵盧,之後甚少執導,過去十年僅拍過兩部中型成本製作,反應也是一般。直至今年他再有新作《松奪之路》,而且還是少有規模較大,曾被外界視為其有望翻身之作,可惜影片早前在南韓首映,再次遭遇票房失利,令人質疑他作為導演是否已不合時宜,難獲觀眾歡心。

《松奪之路》之所以被寄予厚望,主要是其製作規模和整體布局,都跟姜帝圭的大型製作電影如《太極旗飄揚》和《登陸之日》相似,都是非常韓式主旋律的題材,而且都以販賣民族感情和熱血愛國情操為主軸。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時下南韓觀眾對於這類型的主旋律故事,看來不是特別賣帳,即便姜帝圭在片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挑動觀眾的愛國情緒,但是卻無法像以往一樣打動人心。

影片改編真人真事,講述南韓馬拉松運動員孫基禎參加1936年奧運獲得金牌,但因為當時是日治時期,他是以日本代表身分參賽,令他頗感屈辱,並從此不再踏上賽場。十年後他發現青年徐潤福天賦驚人,於是努力把他培養成才,參加194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可是他們參賽前卻發現,大會堅持他們只能穿著美軍附屬隊伍的運動服比賽,因為當時南韓剛獨立建國不久,仍由美軍代理看守。孫徐等人為著民族尊嚴據理力爭,必定要穿著南韓國旗的運動服,才願意參賽...

全片劇情主要就是圍繞著所謂的民族尊嚴之爭開展,由始至終都在強調,國家興亡比運動比賽更重要,國民必須對於自己的國家民族感到驕傲,才能奮發自強。這樣的主題,其實並無問題,然而當全片絕大部分情節,尤其是中後段劇情,都放在這種主旋律的渲染之中,人物塑造便不免顯得較為單薄,戲味也變得輕淡乏力,缺乏複雜的人性衝突。

當代觀眾不同以往,太直白的說教,有時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近年中國內地的主旋律電影就是最佳例子,為著遷就黨教訊息的宣傳,人物和劇情都成為陪襯,很難讓人共情。由於中國國情關係,在官方加持和推廣下,主旋律電影可能還有一點出路,但對於浸淫歐美文化多年,而且屬自由市場的韓國影市,這種刻意經營的主旋律手法,看來愈來愈難產生效果。再者,《松奪之路》一大問題是,作為劇情重心,即運動服國旗之爭的歷史原型,看似並非如片中所言嚴重。翻查網上資料,孫徐兩人到波士頓參賽,並無因為隊服爭拗幾乎罷賽,電影版加鹽加醋,不免流於矯情。再者,當年南韓和美國關係密切,韓國人對於美國的反感,肯定不會像現在一樣,徐潤福參賽也確有獲得美方經費支援,不太可能在波士頓當地發難。編導為求以古諷今而竄改歷史的做法,看來也未獲當地觀眾認可。

不過姜帝圭畢竟是拍慣大場面,經驗豐富的大導演,最後的馬拉松比賽,不論節奏和氣氛營造等,都頗為流暢,由開跑到結束,都保持通俗娛樂性,也沒如上述國旗之爭的濫情,反而更討好。題外話,之前看任時完的演出,不覺得他如此矮小,但今次站在身高六呎的河政宇和五呎十的裴晟祐身邊,好像突然變成小矮人,看著令人有點尷尬。

或許用《松奪之路》的票房失利去引證主旋律電影不合時宜,有點不太恰當。畢竟近年韓國影壇還是有不少愛國電影受到歡迎,尤其是把美日視為敵人的一些間諜動作片。不過有一點不容否定的是,主旋律不能固步自封,必須與時並進,在宣揚訊息之餘,也學會迎合觀眾口味,才有出路。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