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07 月16 日
「 我是一個仆街」 by Kantorates

「 我是一個仆街」

近日網絡上接二連三流傳一些網民自拍的短片﹐ 內容大同小異﹐ 離不開有市民觸犯交通法例被警 察逮住﹐ 未知是否心生不忿﹐ 拿起攝像鏡頭不斷大拍自己如何以亟其輕佻及拙拙逼人的言詞挑釁 執法人員﹐ 質疑對方的工作表現或態度。

姑物論誰對誰錯﹐ 這許許多多挑戰執法權威的視頻﹐ 被放上網絡公開後﹐ 幾乎無一例外地遭遇網民 的強力反彈。 不過大家並非支持這些所謂的「 法紀挑戰者」 ﹐ 而是一面倒的狠批他們﹐ 認為這些故 作委屈的自詡受害者﹐ 根本目無法紀﹐ 俗稱「 惡人先告狀」﹐ 被警察開罰單完全是咎由自取﹐ 而且還 不思悔改﹐ 簡直是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作為一個不知事情原委的觀眾﹐ 單憑視頻提供的線索﹐ 往往只見所謂的事主在鏡頭前(或後) 盛氣凌人﹐ 態度囂張地挑戰執法權威﹐ 的確很難產生任何同情感。 所以我特別好奇﹐這些事主究竟抱著什麼樣的 心態把自己幹出的醜事公開﹐ 明明道理不在自己一邊(借近來一電視劇語) ﹐ 還膽敢邀請公眾評理?

思前想後﹐ 發覺一個很簡單﹐ 但又往往為人忽視的事實﹐ 就是通常做錯事﹑ 幹壞事的人﹐ 永遠不會覺 得自己有問題﹐ 尤其是以一些不觸及公眾社會道德底線的事情而言。 例如說﹐ 殺人放火等行為﹐大家都 不會縱容﹐ 也沒有多少對錯爭議性可言﹐ 可是遇著一些生活中的衝突或小風波﹐ 牽涉其中便往往容易迷 失判斷能力﹐ 當局者迷。

在大眾眼中﹐ 這些人的所為﹐ 等同自己犯錯後還要把「 我是一個仆街」的牌子掛在身上一人﹐ 招搖過市的 吹噓自己無知惡行一般無稽﹐ 但明顯地﹐ 當事人肯定不會覺得自己有錯﹐ 甚至是感到很委屈﹐ 否則不會 大膽的把所作所為公開﹐ 希望由公眾為他討回公道。 或許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 和朋輩友好的提點﹐ 他們 終有一天會開竅﹐ 可是這些一時衝動的行為﹐ 放上網絡後往往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傳遞﹐ 到了真正覺悟時已 為時已晚﹐ 早被網上的「 有心人」起底辱罵﹐ 為自己帶來難以清洗的壞名聲﹐ 真正地成為一名受害人﹐ 不過 不是他們當初自己定位的交通事故受害者﹐ 而是網絡欺凌的犧牲品。

造成這種社會畸型現象湧現的肇因﹐ 很多人批評是過去十多年香港政情生態的改變(即咆哮抗議文化的盛行) 及 部分媒體加以推波助瀾渲染所致﹐ 這樣的看法我不反對﹐ 不過在我看來﹐ 香港電影界也有一定的「 責任 」﹐ 因 為熟悉港產片的觀眾或許都會發現﹐電影中的惡人往往就像這些視頻事主一樣﹐ 總喜愛把「 壞人 」兩字紋在臉 上﹐ 生怕觀眾不知道他們在幹壞事一般無稽。

以近來的大片《 新少林寺》為例﹐ 謝霆鋒飾演的軍閥副官本來打扮正統﹐ 形態正常﹐ 可是出賣劉德華飾演的長 官後﹐ 卻突然來一個大變身﹐ 不但把原來打理整齊的頭髮撥前﹐ 如現代古惑仔般遮著眼睛﹐ 還要蓄上一把好像 生意失敗的鬚根﹐ 身體動作如地痞流氓一般﹐行為猶如上述的視頻事主一般﹐ 向所有人明確高呼 :「 我是一個仆 街!」更甚者﹐ 導演可能嫌這樣的改變還不足夠﹐ 硬是要推波助瀾一番﹐在他出賣劉的一幕﹐ 為他加插幾個典型 的奸人笑容鏡頭﹐ 提醒觀眾這人的確是一個仆街。

過火的安排不免弄巧反拙﹐ 種種明顯的人物和場面設計﹐ 不禁更加加強觀眾的疑惑﹐ 做壞事的人不是理應不覺 得自己正在犯錯嗎? 正如謝在談及該片的訪問便曾表示﹐ 他的角色只是亂世梟雄﹐ 出賣上司純粹因為時勢和利益﹐ 而非為邪惡﹐ 偏偏他為自己改造的外型﹑ 身體語言卻處處提醒觀眾和戲中人﹐ 他就是邪惡的終極代表﹐ 這不是自 相矛盾﹐ 精神錯亂嗎?

電影是反映地區文化的鏡子﹐ 或許這正好解釋到﹐ 為什麼現在香港愈來愈多思想混亂﹑ 自相矛盾的瘋子﹐ 一方面高 舉正義旗號﹐ 一方面卻在有意無意間﹐ 處處把自己包裝成一個沒法讓人同情的仆街。 因為這些人不過是在模仿我們 電影中那些荒謬的人物而已。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