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07 月11 日
港星再闖荷李活 by Kantorates

港星再闖荷李活

近日本地報章娛樂版傳出新聞, 港星甄子丹將接演一部荷李活系列 大片, 而且角色戲分 不少 , 讓人期待。 近年甚少有香港 演員前赴荷 李活參演國際級大製作, 若今次甄子丹回歸荷李活成功(他早在九十 年代已拍過幾部西片) , 未嘗不值得高興。

香港電影在八、 九十年代輝煌一時, 台前幕後被邀往荷李活拍戲的例 子不少。 例如大導演吳宇森、 徐克、 林嶺東、 黃志強、于 仁泰、 陳可 辛等, 均曾勇闖荷李活, 當中有人取得成功, 也有人際遇一般。 不過 隨著中國內地電影發 展迅速, 投資愈來愈大, 這些曾留洋的導演對 於荷李活都不再留戀, 紛紛回歸大中華地區拍戲。 事實上, 香港影 壇向來重視導演權力, 港產片導演在拍片過程呼風喚雨, 擁有 至高 無尚的權 威, 去到荷李活處處受制於電影公司和監製, 還三不五時忙 於應酬製作會議, 適應上的確不容易。 既然中國內地的製作條件已 愈來愈好, 投資也愈來愈大, 加上說起話來也是同聲同氣, 何不捨遠 取近, 北望神州?

和導演比起來, 香港演員要在外地爭取機會也不容易。 能夠在荷李活 打響名堂的第一位香港明星, 眾所周知就是六十年代的李小龍。 他獲 得肯定最難得之處, 是並非靠在香港影壇揚名後(他雖然在少年時已 拍片, 但顯然地美國人對這些粵語長片是一無所知, 他所謂的演藝世 家背景, 在外國人眼中也不值一提) , 才被西方賞識, 而是憑著自身 努力和條件, 自薦獲得機會。

直到八、 九十代, 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時期, 尤其是 動作 片, 廣受西方 觀眾關注, 香港演員也漸漸獲得開拓國際市場的機會。 成龍、 洪金寶 等動作巨星, 均成功打入荷李活, 前者經歷多年翻滾, 由八十年代不 太成功的中西合拍片, 到九十年代憑《 火拼時速》 系列搏得西方觀眾 的掌聲, 後者憑電視劇《 過江龍》 入屋, 成績得來不易。 其後李連杰 的崛起(他雖然在內地成名, 但為西方觀眾認識, 主要還是靠在香港 拍攝的一系列動作片,所以可算作港星) , 走的路線也差不多, 主要 還是靠動作身手打入荷李活。

相對於成龍、 洪金寶和李連杰等人, 沒有動作底子的周潤發能夠成功 為荷李活接受, 特別難 能可 貴。 雖然發哥起初拍攝的幾部西片, 都 只是重複其港片江 湖槍手形象, 但後來卻成功擴闊戲路, 和影后級 的珠迪科士打演出文藝片《 安娜與國王》 , 並在《 魔盜王》 和《 龍珠》 等( 爛) 片扮演卡通化的喜劇角色。 不過 和很多導演與演員一樣, 周 潤發、 洪金寶等港星在荷李活的發展並不特 別如意, 在沒有多少代 表作的情況下留洋事業難以持續, 所以他們大多在近年已回歸大中 華地區, 在多部大片演出 。

香港何時才能有演員再獲荷李活青睞? 有人說香港明星英語口音濃重, 要獲得美國觀眾認可不易。 但看看近年常參演西片的日本演員渡邊謙、 或者是一眾中國新晉女星便可知, 口音從來不是一個大問題。 說到底, 荷李活本來就是一個向錢看的地方, 看重的始終是演員帶來的商業市 場價值。 所以說, 與其把香港演員的先天條件不足作為他們未能打入 荷李活的藉口, 還不如思考一下為什麼香港電影的地位和香港這個彈 丸之地所代表的市場價值, 在外國人眼中會便得愈來愈一文不值。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