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香港政壇馬戲團 by Kantorates

香港政壇馬戲團

看當今政壇新聞,真的覺得好像馬戲團表演。今屆美國總統大選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兩名候選人不 是爭論政綱,而是不斷地互揭私隱,著眼點一直圍繞在兩人不堪的私德,水準之低可謂過去數十年 選舉之最,讓人看得啼笑皆非。

香港的政界則更為可笑,立法會儼然成為小丑藝人表演的馬戲團,一面是演技拙劣,厚顏無恥的偽君 子,另一面是被寄予希望卻不做實事的年青一輩,香港前途堪虞。不管是嘩眾取寵的口號式宣傳,或 者是金玉其外的滿嘴謊言,均讓人愈看愈納悶。

當中值得一提,有就任議員疑似講出以具侮辱華人的言詞「支那」,引起各界爭議。雖然該議員辯稱 為口音問題,並提出國父孫中山也曾用過這個名詞,但始終難以服眾。語言應用向來是約定俗成,隨 時代變遷被賦以不同意義,不可能單以其起源判定其應用性質。尋根探究,「支那」的源起的確沒有 貶意,上世紀日軍侵華前,中國歷史上不少文獻均有提及這個詞語,有中國人也曾以此自稱,但自從 日軍以此言詞羞辱華人後,詞語本身的意義已經變質,不能再用舊標準視之。

換個例子,英語文字中,現在被普遍視為歧視黑人的詞語「nigger」(後以n word代替),本來也不含 貶意,純粹是由西班牙及葡文演變過來,直到二十世紀的美國社會,才成為一個亟端侮辱性的言詞, 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在公眾場合和媒體上均被視為不能說出的禁語。如果按照該名議員只重視詞語起 源而無視字義變化的說法,認為只要起源正確便可自由運用,大家大可邀請他來到美國,在黑人社區 大喊這個n word,看看會有什麼後果?

種族歧視在國際社會是大忌,先別說上述侮辱黑人的例子,就是在美國華人被歧視,也可能弄至滿 城風雨。例如近日當地霍士電視台一個風格較輕鬆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拿華埠民眾開玩笑(甚至沒有 用上歧視華人的字句),已被全美華人聲討,包括華裔國會議員在內的大量抗議人士,紛紛對該電視 台予以譴責。相比之下,對華人更具侮辱性的「支那」一詞是否應被自由運用,當事人心知肚明,答 案其實簡單不過。

抗爭需要吶喊,製造聲音讓當權者聽到是必須的,否則反對派的存在便沒有意義﹐不過表達訴求的方 式也要經過大腦思考,所謂的政治智慧,不是只靠衝動。不滿國家或政府,表現方式很多,舉特別標 語橫額、宣誓後加料、拖長誓詞等作為抗爭手段可以理解,但「支那」一詞真的不是很好的利用字眼, 尤其「支那」代表的,其實和政權本身無關,更多的是背負著整個民族及血統的榮辱,胡亂用字只會 顯得使用者的文化基礎低落,也欠缺國際及民族視野。

知錯能改才是大將之風,「死雞撐飯蓋」不肯認錯,只會予人傲慢的印象。沒有人是百科通識,人總會有 無知的一刻,最重要是學會如何填補空缺。美國政客一般會聘請有能力的顧問及助手,專門解決自己不擅 長的議題,看來香港的一些新貴議員也大可效法,免得將來在為民請命前已出師不利,讓自己身含政治危 機之中,辜負選民期望。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