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04 月20 日
從波士頓悲劇看新聞操守 by Kantorates

從波士頓悲劇看新聞操守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大爆炸慘劇傷亡無數﹐ 固然教人黯然神傷﹐ 但對媒體研究人士 來說﹐ 倒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個案。

隨著近年網絡科技日漸發達﹐ 幾乎每個手持一部智能手機的人都能夠成為記者﹐ 比起主流報界還要快作出現場第一手採訪報道之際﹐ 傳統新聞報道的發布模式明 顯遭遇到很大的衝擊。 為了爭分奪秒﹐ 搶先別人一步﹐ 媒體注重的已由昔日的準 確性﹐ 漸漸變化為發布速度。 在今次波士頓慘劇﹐ 美國不少媒體便採取這種分秒 必爭的報道方法﹐ 盡量安排第一時間的貼身報道﹐ 然後把現場情況以最快的時間 張貼在網站之上﹐ 公告天下。

這種第一手新聞消息或許能夠滿足讀者對新聞多快好省的要求﹐ 可是只求快捷的 做法﹐ 往往容易忽略了求證過程﹐ 因而容易造成大量錯誤或未經考證的消息大肆流 通﹐ 直接損害了新聞的價值 。 舉例說﹐ 爆炸案發生後﹐ 便一度傳出在會場附近土書 館也發生和事件有關的同類事件。 當這樣容易引起大眾更深層次的恐慌消息傳出數 小時不久﹐ 又突然傳來最新跟進﹐ 圖書館的事件應和馬拉松大爆炸沒有關連。 及後﹐ 又有消息指爆炸現場發現多個未經引爆的裝置﹐ 然而事隔一天﹐ 有關方面卻澄清﹐ 這些裝置並不存在﹐ 一切只屬誤傳。 更甚者﹐ 事發後有傳政府勒令電訊公司臨時關 閉災區所有手機訊號服務﹐ 以免歹徒利用遙控裝置引爆更多炸彈﹐ 惟不久候電訊公 司卻出面澄清並無其事。

值得注意的是﹐ 這些一而再錯誤的訊息﹐ 並非由以往常常被人詬病的網絡業餘記者 透過Twitter 或其他即時社交網絡私人傳遞﹐ 而是都是實實在在地被全國各大小傳統媒 體的官方網站刊登發布。 至此新聞的價值和新聞從業界操守的問題 ﹐ 便不免讓人質疑。 發布速度與準確性魚與熊掌﹐ 究竟哪一方更為重要﹐ 教人反思。 尤其值得深究的是﹐ 雖說第一手簡訊稍後能夠被修正﹐ 但錯誤的第一輪消息經過權威媒體蔓延四方﹐ 往往 一發不可收拾﹐ 所製造的恐慌和傷口﹐ 也非一﹑ 兩個修正啟事能夠彌補。 單純為了比 拼發布速度而不惜對大眾利益置之不顧﹐ 甚至放棄對真相的追求﹐ 是否值得有待商榷。

在科技變化日新月異之下﹐ 新聞媒體的變革勢在必行。 只是現在仍處於過渡時期﹐ 訊 息流通混亂和發布取舍困難在所難免﹐ 行業前途的何去何從﹐ 總有待觀察。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