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系列回顧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3年08月13日
《德州電鋸系列》回顧


其實2009年的版本,我在上映當年寫過一個版本的文章,現在回頭看當年的稿子,談的不是很深入,所以因應這次全系列文章的補充,決定把2009年版本的文重寫一個版本。

說起傑森渥西,很多人未必知道這位殺人狂的樣貌(儘管「傑森」這個大名已經跟面具殺人狂畫上等號),但是看到那個曲棍球面具配上一把特大號冷兵器的殺人狂造型,馬上第一時間就是想起沒看過也聽過大名的《13號星期五》系列。

但有趣的是,傑森的曲棍球面具造型是到第三集才正式定案的招牌印記,而傑森使用大型開山刀作為主要兇器,其實也是在第三集才正式定調的標準配備。而考古整個系列甚至可以發現,《奪命狂呼/驚聲尖叫》的死亡猜謎陷阱題真的沒騙人,第一集祖師爺的兇手,就是傑森渥西的母親。而傑森初次登場的第二集,當時他還是以麻布袋作為面具造型,主要兇器也只是一把軍規獵刀。

而這個系列的推出,其實也多少受到197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影響,還因此引發了抄襲版權之爭。但有趣的是,多年後,1980年的《13號星期五》第一集的製片之一,在1998年YA恐怖片浪潮裡,以導演的身份,執導了評價毀譽參半的《H20抓鬼節》(月光光系列第七集),姑且也算是小老弟終於圓夢碰觸了老學長麥克邁爾斯的傳奇。

斷斷續續的陸續完稿的整個系列的各集碟評,現在伴隨著2009年版本的重寫文稿,又完成了一個恐怖片系列的文章系列。

聽聞多災多難的傑森即將有機會結束版權爭議,同時有望推出全新影集《水晶湖》,只希望這次別再因為外在因素而讓這位銀幕經典殺人狂只剩下大名與舊作傳世⋯⋯畢竟老學長開高走低的40週年新三部曲(新慌慌系列)也完成了引薦經典銀幕殺人狂給新一代觀眾認識的使命了。

注: 以下電影按年份排列,片名盡量以香港或台灣上映時的譯名為主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 (1980)
13號星期五2 Friday the 13th Part 2 (1981)
13號星期五3:立體殺手 Friday the 13th Part 3 (1982)
13號星期五4: Friday the 13th: The Final Chapter (1984)
13號星期五5: Friday the 13th Part V: A New Beginning (1985)
13號星期五6:傑森復活 Friday the 13th Part VI: Jason Lives (1986)
13號星期五7: 破繭天魔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13號星期五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I: Jason Takes Manhattan (1989)
13號星期五完結篇:傑森下地獄 Jason Goes to Hell (1993)
太兇殺人狂 Jason X (2001)
鬼王再生 Freddy vs. Jason (2003)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 (2009)
他是傑森 His Name Was Jason (2009)

80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 (1980)

1979年,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大放異彩,不但確立了狂殺片的文本套路,更成為了開啟80年代YA恐怖片框架的文本發展。

儘管更早之前在1972年的《殺人不分左右》其實就初步打造了部分基本公式的雛型。

而《月光光心慌慌》的成功,促使了隔年跟風的《十三號星期五》的誕生。是的,1996年《驚聲尖叫》開場白那場謀殺案的猜謎遊戲,導致我們以為是女主角的茱兒芭莉摩的男友慘死的陷阱題的那部電影。

而這部片也確實一如劇組成員自己回顧的,劇本真的很爛,甚至當家主演的恐怖媽媽Betsy Palmer自己都把本片一度視為黑歷史(但在回顧紀錄片她釋懷的自認是一代開山刀大媽)。

事實上,《十三號星期五》確實就是一部急就章的電影,成本不高,拍攝時間吃緊,連拍片場地也是跟業主半哄半騙借到的。劇情也是零碎且為嚇而嚇,主演群的角色在進入退場的劇情點就通通智商下線。

但要說這片一如當年各國影評所批判的「毫無營養的無腦娛樂片」,似乎又不太公平。畢竟片中花了不少篇幅提到幾位成年人先後「警告」幾位年輕人主角;而真正危機到來的劇情點,本該帶領照顧年輕人的成年人又「缺席」,甚至成了傷害年輕人的兇手。

相較於1984年的《半夜鬼上床》將世代隔閡隱喻在劇情之中的比較成熟的敘事表現,仍然停留在跟風公式雛型,《十三號星期五》將年輕人隔絕在成年人都保護之外,並且成為了成年人怪罪年輕人的輕狂、不負責任,甚至是縱慾的遷怒對象。

基本上,作為一部拍一步想一步的電影(拍攝期間不斷的調整嚇點與追加嚇點),本片撇開那些可看性很高的模型特效與嚇人恐怖場面,全片塑造最成功的,似乎也就只剩下那位偏執的復仇母親是全片唯一可視為最具戲味的符號。

只是這仍無損本片的劇本零碎且邏輯不通的根本問題⋯⋯倒是片尾那短暫出現的傑森渥西,反而促成了本片狗尾續集浪潮,以及那版權混亂的精彩戲外戲。

1980年出品,《十三號星期五》第一集,唯二兇手不是傑森的狂殺片,是的,《驚聲尖叫》那題陷阱題的答案。順帶一個小彩蛋,其實《驚聲尖叫2》有致敬了「恐怖媽媽」這個設定,比利盧修斯的母親偏執的對女主角的報復心態,就是取經本片。

台灣曾少量發行華納代理版的DVD,日前美國版尖叫工廠有推出大全套合輯與數位修復畫面的藍光(無中字)⋯⋯台版DVD版的畫質真的慘不忍睹。

80


13號星期五2 Friday the 13th Part 2 (1981)

作為《驚聲尖叫(奪命狂呼)》害死茱兒芭莉摩陷阱題的作品,因為首集的跟風《月光光心慌慌》換來的高票房報酬率,續集的推出當然是勢在必行的。

因此第一集留下懸念的小水鬼傑森,自然就從此被扶正擔當起續作的反派角色了。而為了故事開展全新的劇情,本集開場前半段先後就處決了首集倖存的幾位要角,以此來讓路給續作的新角色們。

但相比於首集在同樣低成本的跟風之下的粗糙生猛,故事開宗明義直言這是續作的文本發展,卻仍刻意的淡化了續集的故事背景,轉而將第一集的事件定調為五年前的慘劇,同時讓第一集的事情成為了後續幾部續作的「地方傳說」。

即便故事變成了「傳聞成為現實」(儘管從觀眾角度來看都是故事裡的真實事件),在首集隔年快馬趕出來的續作裡,部分角色慘死的鏡頭安排,仍可看到延續自首集的手段變奏,亦即是毫無突破感的自我重複。

更甚者,雖然安排了大量的年輕角色加入故事,卻還是在收尾前夕的觀眾期待的砍殺場面回歸到落單者死的傳統套路上面(直到2003年跨作品合作的《佛萊迪大戰傑森/鬼王再生》才真正出現大場面的砍殺橋段)。

基本上,《13號星期五續集》本身就是典型的商業票房的產物,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就好比《奪魂鋸系列》或是「華倫夫妻系列」這樣的作品,直到票房慘死之前,片商就永遠不會讓當家角色退休。

1981年出品,本來因應片中大量殘暴鏡頭可能列為X級,後來成了現在的R級。聽聞原裝X級版本有收錄在美版尖叫工廠的藍光大合輯套裝裡頭。

本片台灣至今只有發行DVD與VCD及VHS,均為協和國際版本(後來DVD版權轉移到巨圖手上),台版特收只有預告片。

80


13號星期五3:立體殺手 Friday the 13th Part 3 (1982)

接續前一年的作品尾巴餘韻,砍殺題材恐怖片沒完沒了的狗尾續集,似乎在《13號星期五系列》成了這類電影的指標代名詞的箭靶。

而相比於前一集在劇情上的直接延續收尾,並帶出續作主角群的文本安排。本集片頭直接定調前作的故事為連環殺人事件,且兇手在逃的故事世界觀,讓本片開場就直接賦予觀眾「兇手隨時登場」的預期心理⋯⋯以及片中只要出現殺人場面,就滿滿的刻意製造景深效果,以遷就3D技術的鏡頭。

是的,不知道那個時期是誰腦子壞了,利用紅藍偏光效果,製造了影史首波3D電影熱潮,不僅止於本片,包含同期(隔年)的《大白鯊3》也是大量的超爛合成特效與遷就3D效果的廉價嚇點。

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在片中不只是抓住嬉皮浪潮尾聲(大麻與飛車黨)的流行世代餘韻,甚至還想使用全新觀影體驗,來作為本片跟進時代流行特色的文化跟風。第三集本身就是一個貪心的想要一把抓所有當代文化元素,卻沒有一個可以合理化角色登場必要性的片廠商業取向的產物。

整部片即使稍微帶到本集女主角的PTSD作為故事契機,但最後也就只剩下傑森終於戴上日後成為招牌的面具,以及再次出現的水鬼(從傑森變成傑森媽媽)鏡頭,與致敬第一集的穿喉模型特效,這三樣東西,是本片僅有值得稱讚的元素。

而特別有意思的一個點在於,普遍觀眾認為傑森被非人化成為怪物是從第六集開始,但其實第三集尾聲女主角與傑森的對峙就已經埋下傑森非人化的伏筆了。

《13號星期五3:立體殺手》,1982年出品,台灣至今只有DVD與VCD,尖叫工廠曾發行大全集,內有收錄花絮滿載的修復版片源的藍光。美版派拉蒙也另有發行全新封面並帶有官方花絮的藍光,全球目前暫時無中字版藍光。

80


13號星期五 4 Friday the 13th: The Final Chapter (1984)

不曉得這樣講恰不恰當,但第四集比起屍體,裸體的比例反而還更高,讓人不禁懷疑第四集到底主題是在看傑森砍人,還是看天體營的性解放⋯⋯

當故事來到第四章,並主打是為「最終章」,其實大概就能看出第一階段,派拉蒙也知道故事玩不下去了。

可不是嗎⋯⋯同樣是出遊的青少年,同樣是縱慾派對,然後同樣是(你知道的)沒死透繼續跑出來遷怒的傑森大殺四方。

撇開後來再起新局的第五集,第四集很有趣的一點在於,傑森沒蠢到看不出來槍的殺傷力,以及5、6兩集故事主要敘事角度的湯米在本集劇情是怎樣被影響精神狀態的。

另外,直到第四集為止,故事給予了傑森將水晶湖週邊區域都是他的私人領域的文本安排(換言之,2009年版本的「獵犬性格劃分地盤」的劇情設定,其實是有原著基礎的)。

而本集即使試著安排一些主角群人際互動,讓觀眾稍微有一些對角色認識的基礎,但實務上來看,劇情效果倒是沒有預期那麼好。

同時,文本安排了一位想找傑森報仇的兄長,結果在劇情推演的幫助幾乎沒有,基本上,就是看起來很威的來送頭而已(反倒是在後來2009年版本給了找妹妹的兄長很多戲份,補足了這部第四集缺乏的主線劇情)。

相較於首三集每年一部的製作速度,跳過1983年改在1984年推出的第四集,並沒有因為晚一年推出而避免粗糙濫製的劇情,反而更強化了一票看起來很威的主角在為難關頭的弱智思維。

以及不明所以的貢獻了這系列最多的破窗鏡頭(被丟出的、自己跳出去的⋯⋯)

1984年出品,結局安排湯米那充滿殺人狂眼神的表情,直到現在我仍覺得意義不明(明顯也不是當初為了續集留的伏筆,文本邏輯來說並不高明)。

80


13號星期五5: Friday the 13th Part V: A New Beginning (1985)

當一套系列片迎接最終章之後,如何延續故事呢?《13號星期五第五集》其實給了一個不錯的發想,也就是從倖存者在事件後的際遇作為出發點,講述精神創傷的影響。但可惜從實務表現來看,第五集仍然只是一部徒留概念卻完成度不佳的作品。

故事講述經歷第四集事件倖存的湯米(對,第六集回鍋又真的不小心復活傑森的那位),因為非常嚴重的精神創傷,在多間精神病院陸續放棄治療後,最後被送到一個地方小鎮經營的療養院。

而就在湯米入住之後,先後發生的暴力事件,開始了一連串的惡意謀殺案,並且根據線索都直指湯米是兇嫌⋯⋯

其實本集故事開始後,劇情大都以零星暴力事件與突發殺人事件作為故事契機(療養院的犯人被激怒而殺人、湯米被觸動創傷而把人往死裡打),反而真正涉及殺人的橋段,都很零碎與隨機(與故事的實質劇情關聯不高)。

而雖然本集劇情文本講述的是湯米的心理創傷,但明顯編劇也不知道怎麼去講述湯米如何逐步走出陰影,反而讓人懷疑療養院的人是不是其實比小鎮居民還更精神正常(惡鄰居的農場母子反而更像精神病患)。

還有像是片中幾位戲份吃重的精神病患,其實除了片頭遇害的溝通障礙的胖子與義憤殺人的躁鬱症患者,也就口吃非常嚴重的表達障礙的傑克還算有觸及精神疾病的邊,其他人真的看不出來哪裡有精神疾病,完全就是編劇想不出好的人物設定給青少年主角群的即視感。

另外則是本集刻意走回第一集兇手身份不明的套路,直到最後主角群反擊才殺死兇手並揭曉身份。但其實故事前半段爆發第一場死亡事件,就暗示了可能的兇手人選。該說是太明顯了嗎?至少不會太難猜。而最後兇手的動機,其實也在還能接受的範圍(至少沒有太牽強)。

只是最後結局,湯米人格被傑森精神影響的文本安排,雖然看得出編劇想要做的是「惡的傳染」這個文本發想,但這個概念在作品推出當時過於高概念,而且拍攝上的手法表現也沒能很好的呈現。

類似概念的東西在後來版權一度轉移到新線時期的第九集暨又一次的完結篇也曾經出現過,但同樣是表現上的問題非常多,而且劇情主題混亂。

是的,第五集本身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劇情定位,創傷症候群+謀殺事件+系列片延續招牌的世界觀,這就是第五集在文本整合上的問題。

而這一切就在於第四集賜死傑森,導致編劇在兇手角色安排上活像是韓信點兵的閉著眼睛在劇中角色隨機抽選一般⋯⋯反正最後來個《驚魂記》類型的動機設定就好了。

而第五集發想與執行的落差,最後讓片商不得不重新請回真正的傑森,從此開啟了傑森變成惡靈不死殭屍的水晶湖出產的沼澤怪物的劇情路線⋯⋯

結果說來好笑的是,《13號星期五》作為精神延續與抄襲祖師爺的《月光光心慌慌》的跟風片,相當於「超前部署」所發想的「創傷症候群」的故事文本,後來在20週年的《H20抓鬼節》、Rob Zombie羅勃殭屍版本《血染萬聖節 H2》以及40週年的《月光光新慌慌》三部本家系列的《月光光心慌慌》,都有使用到《13號星期五第五集》的文本概念。其中最成功的,是2018年版本的《月光光新慌慌》的表現。

《13號星期五第五集:新的開始》,1985年出品,台版有發行DVD,只有收錄預告,美版尖叫工廠套裝版藍光另有收錄大量花絮(均無中字配置)。

80


13號星期五6:傑森復活 Friday the 13th Part VI: Jason Lives (1986)

第五集的文本災難(倖存者的創傷導致倖存者自己變成另一個加害人,在當年這想法太超前,觀眾無法接受劫後英雄變成壞人),導致片商不得不把招牌當家傑森重新請出山。

結果就是讓4、5集的男主角(角色,未必是同一個演員)變成一個偏執狂的混蛋,還害死自己的好朋友,導致了本來應該死透的傑森就這樣復活了。

然後按照慣例,闖禍的主角要找上其他成年人幫忙(同樣是慣例的沒人信),然後在說服成年人幫忙之前,總會多幾個屍體來撐時間篇幅(我真的不知道打漆彈那組人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除了傑森那把標誌開山刀的取得過場)。

最後等人死的差不多,只剩男女主角的狀況,就展開其實漏洞百出智商掉線的對決。最後看起來成功了,但實質仍只是階段性的尾聲。

後來開始慢慢導向成單元劇的第七集開始,就逐步的讓前六集的事件慢慢轉變成野史傳說,而這也是第六集開始的設定調整轉變的結果(將傑森非人化的成為怪物)。

作為入門系列的電影,第六集算是充斥觀眾熟悉的傑森設定的元素(除了自打嘴巴的那個怕水的設定,這片傑森在尾聲玩水玩得可開心了),算不上好看的續集片,但至少節奏算快不會悶。

1986年出品,《13號星期五6:傑森復活》,台版舊系列派拉蒙版權期的最後一部中字版DVD(7、8兩集沒發行中字版DVD,只有VCD),台版DVD花絮只有院線預告,美版新版DVD與藍光(包含尖叫工廠藍光)花絮比較多,美版沒收錄中字。

而本集與《奪命狂呼/驚聲尖叫(1996)》其實有點間接關係,凱文威廉森(《驚聲尖叫》的編劇)曾跟《13號星期五6》的導演提到,是第六集啟發他拍《驚聲尖叫》。

另外,第六集最終劇情變成現在這樣,也跟飾演男主角湯米的演員有關係,他不想演出第五集收尾那樣,變成一個發瘋的殺手模仿犯。

最後,本集因為少量到幾乎不存在的重口味床戲,以及明顯避重就輕的暴力場面,製片人一度擔心這會導致本集變成PG-13電影,因此在部分暴力場面要求至少撐到R級的擦邊球。

至少這點來說,我們知道了為何第七集有這麼多場重口味床戲,而不是暴力血腥場面的升級。

80


13號星期五7破繭天魔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 The New Blood (1988)

打從第六集主創團隊把第五集歪樓成PTSD的病患變成兇手,重新導回傑森沃西身上(同時讓他成為惡靈活屍的怪物化的存在),最後編導在故事結尾暗示了傑森成為殺不死的存在。

這讓第七集開頭有了故事出發的基礎,奠定了傑森並沒有淹死在水晶湖,而是沈睡在湖中的不死存在,並且部分回顧前幾集的經典傑森行兇橋段⋯⋯是的,基本上最血腥殘暴的橋段都在片頭的前情回顧了。

有趣的是,本片現在看來不怎樣的暴力場面,在當年仍送審9次與大修剪,才從X級降為R級,但我認為是因為片中以四場床戲取代血腥暴力導致。

然後就引導到本集故事的主角凱蒂身上,一個從小就有靈動能力的女孩,她在片中第一件大事,就是義憤中誤殺了家暴累犯的父親。而後面故事就導向了凱蒂長大後回到水晶湖老家,同時接受心理醫生的精神治療。

而故事就從凱蒂在湖邊因為思念父親而喚醒傑森展開,一方面描述傑森逐一殺害凱蒂老家隔壁的開趴青少年們,另一邊則著墨在凱蒂質疑自己真的精神失常的可能性⋯⋯

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從文本框架來看,還真有幾分2013年版本《屍變》的韻味,只是從附體邪靈變成具體化的怪物。而女主角的靈動能力,則取經了近12年前的《魔女嘉莉(1976)》。

基本上,第七集感覺就像是一個靈動能力人士的心理療傷為文本的驚悚片,但因為片商對這樣的劇情沒什麼信心,所以只好修改成《13號星期五系列》的世界觀之下的作品,變成一部續集片的劇本。儘管這部片不是改劇本的產物,但拍攝期仍是以無關系列的《Birthday Bash》片名開鏡攝製。

而本片的某位劇組人員在殺青上映後曾表示不太喜歡這個故事的呈現,換作是他的話,結局他會比照類似第五集的做法,讓男主角成為兇手殺害女主角,而傑森行兇的遭遇,不過是主角的一場幻覺。

整體來說,本片比起半吊子的劇情噱頭,其實更多的是展現首次接手傑森的Kane Hodder在本片(以及之後幾部續作)親身上陣所有特技場面的演出表現。

最後,其實本來1988年的第七集就該製作《佛萊迪大戰傑森》了,但是大家也懂一點⋯⋯版權問題,所以才拖到2000年後。

《13號星期五7破繭天魔/新血》,1988年出品,今年5月中迎接35週年,台版截至目前僅發行VHS與VCD,美版DVD初版無特收(英法音軌,英文字幕),後來另有發行特收版藍光與DVD還有尖叫工廠合輯版,皆無中字。

結論,算不上真的難看,但確實讓人蠻失望的一部所謂爛尾續集片。

80


13號星期五8 Friday the 13th Part VIII: Jason Takes Manhattan (1989)

伴隨著《奪命狂呼6/驚聲尖叫6》的上映,對於喜愛YA狂殺片(Slash)片種的觀眾來說,應該是能在作品中找到不少的80年代Slash電影的集體回憶。

特別是作為全系列引導故事情緒的開場白謀殺案,所定調的故事發展主題方向。而片頭反轉再反轉的戲中戲,電視中所放送的《黑色星期五8/13號星期五8傑森入侵曼哈頓》,毫無疑問的為《驚聲尖叫6》做足了故事部分文本致敬的心理準備建設。

喔~是的。同樣故事從主角群的主場地點,轉移到全新的故事舞台⋯紐約。但不同於《驚聲尖叫6》故事開場就已經生活在紐約的主角群,《13號星期五8》的主角群,仍然是以水晶湖為故事起始出發點,從而帶出傑森登場緣由⋯⋯以及大城市外景不用太多卡司消耗預算的血流成河的合理過程。

基本上,延續前一集的超能力女主喚醒的父親亡靈協助鎮壓在湖底的傑森的結局,本集開場按慣例就是需要幾個傻子不小心的解除封印惹禍上身,來帶出傑森的復活。

後面則交代了主角群的小型遊輪為何出現在水晶湖,以及水晶湖與紐約港口的水路位置,還有(大家不會意外又牽強的)傑森因故登上遊輪的劇情轉折。

中間安排幾位角色慘死(包含當年不算紅,後來也沒真正紅起來的胡凱莉),順便點綴提到女主角能感應與看到靈異現象,亦即是傑森年幼的精神體向女主角求救的劇情設定,以及女主角與傑森互相感應只是因為女主角也是怕水的心理陰影。

當遊輪劇情死人死的差不多之後,故事也才演一小時上下,然後才真正進入了本集主場的賣點⋯⋯傑森在曼哈頓大開殺戒。

但說來也逗,傑森在曼哈頓也才擺平三個無關到水晶湖鬧事的人而已(其中兩個還只是毒蟲搶匪),傑森即使到了曼哈頓,仍是繼續追著主角一行人跑。而片中比較有新意的,也就餐廳求救未果,以及地鐵的徒步追逐戲。而這兩段也正是《驚聲尖叫6》取經致敬的段落(不算雷,預告自己都講到了),只是《驚聲尖叫6》的人潮數量與緊張感更有看頭。

說實在的,狂殺片系列發展到一個階段,讓當家殺人狂轉移陣地出差工作,一直都是這類作品到後來的常態(我們也別忘了傑森甚至上過太空,第10集)。問題就在於,這出差工作的劇情文本能不能說服觀眾而已。

而就這一點,《13號星期五8》並沒有做好一個劇情文本該有的說服力,充其量只是各自獨立段落的可看性好一點而已,但仍是死在劇本連貫性很差的問題。

1989年出品,美版DVD派拉蒙版本沒有花絮,但後來尖叫工廠美版的藍光花絮滿載(美版皆無中字)。台版曾出過錄影帶與協和國際版本VCD,但台版絕版多時。

80


13號星期五完結篇:傑森下地獄 Jason Goes to Hell (1993)

1993年,傑森從老東家派拉蒙轉移到佛萊迪的東家新線,並且在生父Sean S. Cunningham(第一集監製)參與製作的前提,推出了又一次號稱完結篇的第九集的《13號星期五》系列片。

儘管第四集就已經說是最終章,第五集開啟新系列失敗,才在第六集以惡靈之姿復活傑森,而開山刀形象也是這集正式登場。

撇開第九集本質仍然是老梗的狂殺片套路,其實在第九集追加的「傑森這個惡靈可以轉移到別人身上,但肉身復活需要血緣親人」這個設定,本來有很多東西可以拿來玩的。

結果全片基本上就是看一票要角智商展現下限,話也不會說,人也不懂救,只有被傑森上身的幾位配角稍微抓到點傑森的詭異特質(而且還會有表情,甚至後來還懂得裝正常人)。

但是本片撇開新設定稍微能拿來提一下,包含主角傑森在內,到片尾才想起來血親能復活傑森,且不論生死這樣的前提,劇本才想到開場慘死的傑森的親姐妹能拿來當作復活媒介這件事(那整部片傑森追著姪女與孫姪女是追辛酸的?)。

說真的,整部片挑戰觀眾智商的嚴重程度,甚至無法靠「死亡之書(《鬼玩人》系列)」以及「佛萊迪庫格(新線影業的當家鬼王角色)」的彩蛋救場整部片只有特效能看的慘況。

同時,全片因為夜戲居多的情況,仔細看能發現場景變化不足的問題,甚至是成本低廉的不像是續集片該有的感覺(院線片比電視電影更像電視片)。

這部片難看的程度,比起跑到太空殺未來人類的《Jason X》還要慘不忍睹(起碼第10集的霸氣金屬造型值得稱讚,場景佈置也還算用心)。

我說真的,如果我看一部狂殺片只是想看屍體與裸體(雖然第九集這方面誠意十足),也許我會選擇獨立製片電影而非系列片……系列片最大包袱在於,故事性不能把觀眾當傻子。這一點,第九集不止當觀眾傻子,還當觀眾是盤子。

所以,大家應該就明白為何《FVJ》的推出是如何讓觀眾稍微拉回口碑了,至少是有故事的東西,而非只是純粹屍體裸體賣血賣肉。

《最後黑色星期五/13號星期五完結篇:傑森下地獄》,1993年出品。美版DVD收錄院線版88分鐘與未分級版91分鐘,差別只在血腥場面停留時間稍長一點而已。

新線版DVD特收就只有導演講評能聽聽,其他的部分特別是刪減替代片段,其實感覺蠻多餘沒意義的。

80


太兇殺人狂 Jason X (2001)

台灣上映當年,在文宣主打「請自備嘔吐袋」,老實說,除了傑森被「解凍」以及初登太空殘殺的受害者這兩幕,其他部分都還只是停留在過去系列暴力場面的及格線而已。

本片作為Kane Hodder(系列最長壽的扮演者)最後一次出演傑森的作品,基本上算是面子足了。不但兩套造型設計(始祖造型與科幻風造型),而且還給予他非常大量的砍殺橋段演出。

同時本片在有限的成本裡,場景佈景也是設法誠意做足,至少讓觀眾覺得有花心思製造質感。但這就是本集最大的問題⋯⋯一個典型的太空怪物電影,這個怪物真的非傑森不可嗎?

打從新線接手《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版權之後,先是在第九集從片名開始試圖區隔作品與舊系列的連結(變成單元式的作品,同時穿插點其他編劇因應作品劇情新增的合理範圍的新設定)。更糟的是,在第九集再次做出的「傑森死亡」這個劇情決定(很明顯是想再次的試圖鋪陳FVJ的前置準備)。

結果我們沒迎接到期待許久的,傑森與新線當家恐怖片吉祥物的對決,反而先迎接了已經有點過時的狂殺片上太空出差這個文本前提的第十集《太兇殺人狂/星際公敵 Jason X》。

其實系列取向的狂殺片上太空,早在90年代中期就出現不少片是這般套路,像是電視電影《魔鬼生化人3》、《鬼精靈/放肆精靈4》,甚至是《養鬼吃人4猛鬼磁場》,無一不是讓當家殺人狂角色成為太空站的怪物。

我想同期作品裡,也就邁可邁爾斯還堅持留守地球,改玩那當年還不算成熟的付費網路直播節目,結果題材類型框架的不成熟,搞死了舊系列的故事線。還留下了個千古之謎,到底誰TM是踢人很厲害的李華忠?

但先回頭繼續討論《星際公敵》,別理那個玩殘自己的月光光第八集(反正我也早就寫文罵過了),基本上本片就是用一個蠢的可以的理由送傑森上太空耍狠而已。

可不是嗎⋯⋯美國軍方覺得傑森的再生能力可以作為軍事用途研究,結果這個犯蠢的決定害死了實驗室所有人(包含菁英軍事行動隊員們),然後女主角冒死與傑森一起被冷凍休眠。故事就瞬間跳到2455年後,一群學生暨古董獵人解凍了女主角⋯⋯以及傑森。

非常典型的太空科幻片作死引狼入室的框架,只是從外星不明生物怪物,變成傑森沃西而已。在觀眾熟悉故事發展的文本下,本片不知道是否刻意為之,淡化了片中的暴力驚悚(甚至讓暴力呈現一種殘酷的幽默惡趣味),同時強化了片中黑色幽默與更為犯蠢的人人講幹話。

這使得《星際公敵》成了全系列最為弔詭的一集,在成本相對看起來很高的可見範圍的製作用心(佈景與模型特效),卻讓劇本弱智化的問題以更誇飾突兀到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拍笑片的方式,包裝這個路走死的系列舊故事線⋯⋯是的,直到第十集,傑森在第三集的左額頭的刀痕仍然存在,故事文本確實是延續了第三集以來的世界觀。

我想,這個劇情徹底弱智的文本,似乎可以解讀為編導認為即使科技進步了,智障作死的蠢事還是會繼續發生吧⋯⋯畢竟科技的存在,也只是讓電影的殺人魔多了一點花俏的創意。

2001年出品,《星際公敵》,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第10集,台版至今只有VCD與DVD,尚無藍光。

80


鬼王再生 Freddy vs. Jason (2003)

回想當年2003年的7/15,北美舉辦了噱頭十足的宣傳記者會,打造了一場擂台賽前造勢風格的文宣活動。而這場狂殺片兩大台柱的對決,何止是Freddy等著回歸等太久而已,連同觀眾從1988年的《十三號星期五7破繭天魔》就開始破滅的期待,直到《最後黑色星期五(1993)》那版權問題的解決,所帶來的結局帶有幾分惡趣味的彩蛋(Freddy幫Jason把面具帶下地獄的那隻手),終於又隔了10年,影迷一如北美文宣主打,等待20年(其實是15年,但聽聞實際上很早就在規劃談版權了),萬眾期待。

作為香港導演于仁泰在北美市場的第三部美國電影,撇開那幾隻功夫袋鼠帶給他的事業傷害,至少在成本更低但片種轉型成功又高報酬的《鬼娃新娘》之後,接手又一部經典恐怖片續作ip,而且是兩個具有高度影壇文化象徵的ip同台。從結果論來看,至少作品的表現不過不失,保留了兩個系列的特質,卻又很好的融入了當代感。

而即便是又隔了一個20年的時間,《FVJ》仍然算是沒有太多時代隔閡的耐看系列片。

本集既是《半夜鬼上床(猛鬼街)》的續作,同時也是《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續作。但當年的版權方新線影業卻是定調《FVJ》屬於《半夜鬼上床》的官方續集,只是剛好跟《十三號星期五》取得版權的跨ip作品而已(Freddy飾演者羅勃英格蘭在訪談中親口強調的,本作同時也是他最後一次出演Freddy這個戀童癖殺人狂)。

本片文本設定前提其實蠻有趣的,定調是Freddy因為被人遺忘,而沒有了基於對他的恐懼而讓他有了強大的本錢。因此他利用傑森到榆樹街大開殺戒引發恐慌,從而讓自己有機會再次引發當地居民對他的畏懼。

結果按照慣例,請鬼容易送鬼難的情節必然發生,因此兩個惡魔的廝殺就因此一觸即發。

即便這是故事發展的主軸,看起來人類青少年故事線可有可無,但難得的是片中保留了兩個系列對於成年人的不信任的文本,特別是對於過度保護造成的無知所引發的世代隔閡,這個屬於80年代YA狂殺片的框架仍然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同時本集文本更有趣的一層設定在於,傑森的心智其實是停留在幼童與青少年,因此也能將整個《FVJ》的故事看作是從敵對到聯手的正邪雙方的青少年,最後基於共同敵人(Freddy這個邪惡大人)而在廝殺中讓Jason找到了對其他青少年(女主角)的和解。

當然,本片畢竟還是以重口味狂殺片的噱頭為主,因此片中不少殘殺場面的血漿仍然是灑免錢一般的尺度。特別是農場派對那場篇幅不多,但是場面氣勢十足的屠殺橋段,可以說得上是狂殺片少見的格局。

而結尾的鬼打鬼,基本上也是誠意十足的打好打滿(而且絕對殘暴),保證不會像超人與韋恩少爺,或是貞子與伽耶子那樣,給對方摸個幾下就沒了(跨ip作品涉及對決的,2004年的《AVP》與之後的《AVP-R》以後,幾乎沒多少作品把主打賣點的「對決」拍好)。

《佛萊迪大戰傑森/鬼王再生》,2003年出品,將於8/15迎接20週年。

本片發行過特收(包含刪剪片段)很多的全中文化的台版DVD(港版安樂版只有收錄預告當特收),但比較可惜的是未收錄海外版包含的講評音軌,以及北美上映前的造勢文宣記者會活動紀錄。

80


13號星期五 Friday the 13th (2009)

老實說,本來很想放生這集重拍版不打算重寫(上映當年就談過2009年的版本),但這陣子完整補坑這個系列的文章,不把2009年版本拿出來談又好像說不過去。

同時這次為了重寫2009年版本的文,重看的過程裡還發現了一個米高比爾/麥可貝版本重拍恐怖經典IP的彩蛋,也就是2003年版本《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同一個角色-蒙叔。

但其實那並不是同一人,因為麥可貝版本的《德州電鋸殺人狂》故事背景,仍然是1970年代的背景⋯而2009年版本的《十三號星期五》則是橫跨1980年代(片頭4分鐘)到2000年的時間點(整部主線劇情)。也就是說,只是一個小彩蛋給觀眾挖掘的小小惡趣味而已。

回頭看2009年版本,當初上映前的影展(正確來說,comic-con的宣傳)預告,麥可貝親手操刀的兩個版本預告,在展示新版的傑森更具侵略性與獵人性格的一面(首度看到傑森會跑步追殺受害者),卻也不忘展現重拍版本大量取經舊系列的經典殺人場面的橋段。

這偏偏正是本片最大的硬傷,儘管全片在文本真的是取經了舊版系列的1~4集內容(傑森的復仇母親、圍在爐火旁講鄉野傳奇、傑森悼念亡母,以及舊系列觀眾一看就懂的既有元素重拍),但同時本片也更貼近現實的創造了傑森之所以能知道受害者的位置的緣由(觸動警鈴的陷阱、舊礦坑的地道、傑森擅長狩獵的追跡),並且讓傑森擺脫舊版怪物化,而是更像個偏執的殺人狂這樣的形象改造。

如果能放下舊版元素的既有印象,整體來說,2009年的版本確實是娛樂性與文本都比過去除了《FVJ》之外的10部舊作完整,且劇情合理性也較好一些。同時在屍體與裸體的呈現也不會過度遮掩,大都直白呈現整個完整過程(除了為淡化血腥感而將畫面調色調黑)。

只是偏偏觀眾喜歡的不是會跑步的傑森(我們不想看一個畸形兒版本的黑化藍波,對,這次的傑森比照FVJ的壯碩高大形象,看起來活像是壯得跟阿諾一樣誇張的老史),而是仰賴緩慢移動神出鬼沒所創造出來的壓迫感。

同時,相較於原版打造的「進入水晶湖領域就是找死」這一層設定,宣傳主打傑森被塑造強化獵犬領地觀很強烈的這部分,在故事中後段也被打破這部分的設定(一如第八集與FVJ的外地出差,只是他跑出水晶湖周邊向外延伸一點點而已)。

而故事主打主角的妹妹被傑森當成亡母的綁架,主角因此找尋妹妹的文本,實務上的發揮也沒有很徹底(同樣是舊版文本取經,第三集)。

是的,雖然2009年版本改善了很多舊系列文本冗長與拖戲的問題,但整體在劇情推演上,仍然沒有賦予一個主角群之所以要被傑森追殺的理由。或者更正確說,片頭20分鐘那五位誤入水晶湖營區的受害者們的遭遇,反而比正片還更像是正片⋯⋯後繼無力正是2009年版本尷尬的部分。

但如果不至於過度苛刻,整體的娛樂性仍然是合格有餘,只是放到整個系列來看,充其量只是精緻化原版受制年代與經費的缺點,讓作品不至於難以下嚥而已。

《黑色星期五》,2009年出品,美版由新線發行,國際版由派拉蒙負責,台版DVD有收錄三段花絮,其中包含傑森2009年版本的曲棍球面具登場橋段的院線版未採用的原始劇情,而美版加長版因為正片就是直接收錄這段原案片花,因此收錄未包含這段花絮。

80


他是傑森 His Name Was Jason (2009)

這部在2009年推出的紀念全系列迎接第一集30週年的紀錄片《His Name Was Jason》,真的就是給鐵粉的系列影迷,看看一些系列參與製作的劇務成員的回憶訪談。有些是為了這部紀錄片特地訪談的素材,但也有部分片花是取得原出品片商的花絮短片(像是傑森的媽媽,使用的片花是第一集DVD收錄的花絮訪談)。

其實整部紀錄片談的都是鐵粉早就知道的花邊以及設定,不過作為一部系列片的文化發展脈絡,以及暢談系列發展如何配合時代變化的尺度調整,這個紀錄片還是有不錯的參考價值。

特別是紀錄片引言主講人,就是第一集的模型特效師暨知名演員與導演的Tom Savini,他在片中也有幾段談及他參與製作的一些經驗談。

《His Name Was Jason》,2009年2/3首發DVD(北美),《13號星期五系列》故事發展史的紀錄片,邀請了系列中的幕後成員與部分演員回鍋訪談回憶,以及討論全系列在影視文化的影響。唯一可惜的是,片中並沒有談及當初被指抄襲《月光光心慌慌》的風波之後的收尾細節。

目前本片並未發行中字版本影碟,本文照片素材來自美版DVD(雙碟版,無中字,有英文字幕),目前只有歐洲發行過藍光版本(已難找),除了正片之外,也收錄了遷就片長而未收錄到正片的完整訪談片花,特別是歷代JASON飾演者與替身的訪問。

文: bio-man (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