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巫》: 善良且無力自救的人們如何走出困境

撰文: 火神紀 | 發布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Story of Southern Islet, The

南巫 Story of Southern Islet, The

評分: N/A
年份: 2020
片種: 驚慄
導演: 張吉安
主演: 徐世順、蔡寶珠、吳俐璇、雲鎂鑫、鄧壹齡

80年代末的馬來西亞,馬泰邊界上的水鄉山村,他們過著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虔誠,不管信仰是什麼,首先透過電影給我們傳達的是虔誠,像阿昌和阿燕在門口供奉拿督公,在院子里供奉天官壇,在田間地頭供奉田伯爺,在家裡供奉伯公爺、土地伯和灶神君,後來阿昌出了事,阿燕去求拿督公的人間體,還有去求山神婆婆給阿昌解災去難,這如是種種,皆是虔誠。

為什麼我看這部電影會有親切感,大概,在我潮汕大地,若遇到這樣的事,也許也是這麼一個操作模式。從外人來看,我們的信仰似乎頗有些亂,滿天神佛似乎什麼都信,也有人說也許是什麼都不盡信,所以才會滿天神佛。

這部電影如導演張吉安在訪談里所說的,是童年時的一段回憶,所以帶有些回憶錄性質,但是一部好的電影,它至少是帶著一個時代的回憶,或者說某個時代的印記,而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看這部電影,就會產生強烈的共鳴與共情。

看這部電影,其實我們不會覺得阿昌和阿燕兩個人會有什麼問題,他們就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辛苦勞作,信仰虔誠,為人良善,老實巴交到甚至有些膽小怕事,他們就如同我們,甚至是我們的父輩,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生活在鄉村裡,種植捕撈商販為生,養活著一個家庭和兩個小孩。

鄰里矛盾的時候,在鄰居找上門來的時候,他們甚至龜縮在家裡不敢出門,任由對方砸破了他們的門,他們還給對方賠了錢,這就是我說的老實,如同我們,如同我們的父輩,永遠都是與人為善甚至膽怯怕事。

我之前說過他們是善良的人們,為什麼,從法理上來看,鄰居的車禍其實怪不得他們,但是阿昌被下了降頭,病病怏怏的時候,仍舊念念不忘地想要去找Kaew姨表達一下愧疚之情,因為阿昌覺得,阿男之死是因為自己弄壞了對方的木牆,然後給他賠了錢,而因此他才會開著摩托車出門去買木板,然後才會出車禍撞死。

只有良善的人才會這麼想事情。對方砸破了自己的門,不計較;自己賠了對方錢,不計較;對方自己晚上開摩托車出去,不計較;對方如何出的車禍,肇事的車輛和對方的摩托如何出何相撞,不計較……他們可以計較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沒有計較,僅僅只是覺得,對方的死跟自己的關係,所以心有不安,這就是良善,只有良善的人才不會給自己找理由推托,然後承擔起責任,並且因此而自責不安。

很明顯,對方也是這麼認為,所以法理上跟阿昌一家沒有關係,但是情理上,他們同樣覺得是阿昌害死了家人,所以才會對阿昌下降頭。

整一部電影,大概就是這麼鋪陳的,然後就此才展開,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善良且無力自救的人們,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看這部電影總會不免有這樣一個念頭,如果這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夠如何自救呢——因為我們跟阿昌阿燕一樣,善良且無力自救。

那麼大概率,我們會做著他們一樣的事情。繼續努力地活著,一開始也會救諸醫院,在醫院無法確診救治之後,也開始寄託於各種神神叨叨的事情,找各種大師,找各種寺廟,甚至去山洞里祈求山神……總之,我們會按照自己的認知去趟這條也許不同但是卻頗為相似的路。

這部電影里還有一條隱線,是關於山神婆婆和泉州公主以及巫師的故事,泉州公主坐著船來到這裡,巫師貪戀公主的美色想要公主嫁給他,但是公主不從,於是巫師給公主下了降頭,把海水吸乾,讓公主船無法離開,於是泉州公主從此無法離開這個地方成了山神婆婆。

如同漁家女所說,泉州公主永遠過不了這個邊界,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鄉去了。所以也有小夥伴解讀說,講故事的漁家女就是泉州公主珂娘,而這部電影是一個關於邊界的故事,是人間與冥界,以及人間與冥界邊界的故事,這種解讀似乎頗美,也許更符合導演對於童年回憶的美好想象,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所謂的邊界,似乎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而已。

阿昌被下降頭,泉州公主被下降頭,一個是在現實中,另一則是當地山神婆婆傳說里,那個地方上的那些人們,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麼活下來的,他們的傳統文化里,充滿了這種玄幻且神秘的信仰,而這種信仰,也將一直纏繞著他們。

阿昌一家,跟泉州公主何其相似,他們都是善良的,且無力自救的人們,所以泉州公主會幫助阿燕和阿昌走出困境,也許她就是在幫助那個當年完全無助的自己一樣,將他們從詛咒里給帶出來。大部分的時候,我其實在等著阿燕崩潰,但是她一直堅強,直到她在浴室的地板上清洗著粘滿了阿昌污穢物的墊巾時那失聲的痛哭我才終於松了一口氣——是的,中年人的崩潰,往往只需要一瞬間。

善良且無力自救的人們,最終會走出困境,縱然也許曲折且艱難,與一切未知去做鬥爭,但是不放棄生的希望,並且經歷過苦難之後他們依舊會堅強且繼續良善,才是這一類人最終掙脫困境的希望。也許,可能,什麼時候我們也能先自救,而後去救贖。

文: 火神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