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10+10
10+10
評分: 9/10
年份: 2011
片種: 劇情
導演: 鄭文堂、 何蔚庭
演員: N/A

走,是最能代表人生意象的動詞。從出生走向死亡、從年少走到年老、從單身走向家庭、從甲地走到乙地,無論是抽象 或具象的走,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停地行走著。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新銳導演何蔚庭與現任宜蘭縣文化局局長的鄭文堂各自受邀為《10+10》拍攝短片時,不約而同將鏡 頭聚焦於已從年少走到年老的老人身上。這兩位老人在片中不斷地行走,只是一個人是有目的地走,另一人不曉得自己 為何而走;一人有去有回,另一人則有去無回。

何蔚庭的《100》絕對是《10+10》最為平淡的一部作品。電影自始至終,只見老人從家門沿著山區小路踽踽而行,到村子 口的信箱拿信後,又循著原路回家。片中沒有出現半句對白,身形痀僂的老人是唯一的演員,簡單的畫面紀錄著老人再平 常不過的生活,構成一部不算有劇情的短片,何蔚庭究竟想傳遞什麼訊息給觀眾?相較之下,鄭文堂在《老人與我》中透露 出的訊息清楚許多。同樣是行走的老人為主軸,導演加入老人的自述與急切於找尋老人的村民,輔以劇末的新聞般的文字, 讓人一目了然。

兩部相似度極高的作品,對我而言,留下無限韻味與解讀空間的是《100》,至於《老人與我》則過分類似於公益宣導短 片,即使令人感動,卻少了些電影的趣味。話雖如此,倘若將兩部影片放在一起,相互對照,又會產生相乘的效果。

《100》裡的老人在往返信箱與家中的路途上,僅有一列火車從山坡下的鐵軌駛過,完全不見任何人影。回到家中,也只有 老人孤單的背影佇立於門口。《老人與我》的氛圍截然不同。村裡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全員出動邊呼喊老人的名字邊 找尋。導演將鏡頭特寫於老人的臉上,歲月刻劃的皺紋、單純的眼神與和藹的笑容,令人不由得產生一份親近感。老人在 漫無目的地行走的同時,想起了妻子,也不忘向鏡頭感謝村裡的人。兩相對比之下,一方顯得孤寂淒涼,另一方則展現出 十足的人情味與溫暖動人的關懷之情。

這兩部短片,一部是虛構,一部是根據真實新聞事件拍攝而成,卻不謀而合反映出台灣正面臨的高齡化社會與獨居老人議題。 也許年紀尚輕的我們,難以從中獲得些許共鳴,但是將來有一天,我們也可能會走入片中兩位老人的境地,遭遇相同的情況。 老人的背影,不禁令人惆悵;老人的無語,不禁令人嘆息。無庸置疑,何蔚庭與鄭文堂藉由短短的5分鐘完成一幅寫實且有力 的浮世繪。

文: 張冠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