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 港產動畫的執念與放下之間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04日
Another World

世外 Another World

評分: 7/10
年份: 2025
片種: 動畫
導演: 吳啓忠
配音:鍾雪瑩、童童、張繼聰、謝安琪、柯煒林、泰妹

《世外》是近年少有的香港本地動畫話題作。導演吳啟忠、監製兼編劇楊寶文,原本憑一條十四分鐘短片拿下獎項,這次花了數年時間擴展成長篇,明顯野心不小。作品改編自日本作家加西條奈加的《千年鬼》,題材本就存在濃厚的東方宿命色彩,他們把這種關於「輪迴、仇恨與執念」的概念,移植到香港語境裡尚算通順,拍出不落俗套的效果。

故事採用多線敘事,開場幾條線平行發展,初看或嫌亂,但看到中段,觀眾會發現各支線其實環環相扣,最後自然收歸一點。這是全片最聰明之處:形式上繁複,但核心簡單: 人在生死之間,到底選擇放下,還是繼續執著?這問題既是日本原著的精神主軸,也能對照當下香港社會的種種糾結。從一位少女的怨念、一位天界使者的迷惘,到一位男子的救贖,整部電影像在問觀眾:你所困的那件事,究竟值不值得千年輪迴?

不過,劇本仍有可斟酌之處。幾段情感推進略顯突兀,有些人物轉折缺乏足夠的鋪墊。例如某對角色的生死糾纏,看似宿命,其實說服力稍弱。這些地方或許受限於篇幅與預算,但對熟悉劇場節奏的觀眾來說,仍覺得略嫌輕率。相對而言,角色設計倒相當鮮明:人鬼獵人黑天那股瀟瀟遊俠的氣質、小鬼的天真調皮,甚至天女的性感造型,某些設定讓人想起當年的《倩女幽魂》。這種將浪漫、陰森與喜劇並置的港式奇幻感,正是這部片最有味道的部分。

在技術層面上,《世外》對比香港以往的動畫作品,完成度已屬上乘。手繪2D風格本身帶點懷舊味,對老觀眾尤其親切。若與國際或亞洲其他動畫相比,技術上確實仍有距離,尤其我是剛好在亞洲電影節看完細田守的《無盡的斯嘉莉》,然後再看這部,兩者在畫面精細度與流暢度上的落差明顯(恰好兩片題材也非常相近,或許容後寫《無盡的斯嘉莉》時可再作比較)。但本地製作誠意可見,尤其在美術設計上,《世外》展現出不少創意:夢幻的冥界空間、以及中世紀歐陸風的建築與服飾,都讓人眼前一亮。只是整體仍偏日本風格,未能建立出像《麥兜》系列那樣的香港美學... 這或許是本地動畫未來仍要突破的一關。

配音方面,找來鍾雪瑩、張繼聰與謝安琪等明星參與,陣容新鮮。雖然有批評聲音指,鍾雪瑩懶音重,但我覺得與其說是懶音,聽起來就是鼻音較重,不過聲線尚算自然,有當代港人說話的節奏感,成功避免了那種「行貨卡通味」;張繼聰的角色有評論嫌他太搞笑,但我反而覺得這種不合時宜的幽默,正是港產風味所在,有點像八九十年代港片在鬼魅題材中仍要玩笑一番,如《倩女幽魂》的同類角色燕赤霞和知秋一葉,那種荒誕與真誠混雜的氣味,港味最重。

整體而言,《世外》是一部值得支持的本地動畫,但值得一提,這看來不是給小朋友看的童話,而是人生寓言。它或許未能在技術上追上亞洲一線,但在誠意與情感上,卻有屬於自己的溫度與節奏。看完會想,假如香港動畫能再多一些這樣的作品,也許「世外」不只是片名,而是一種希望,讓我們暫時離開現實,回望那些還未放下的心結。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