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風捉影》: 跟蹤全面升級 梁家輝重操故業比原版更富壓場氣勢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9月13日

捕風捉影 Shadow's Edge, The
評分: 7/10
年份: 2025
片種: 警匪
導演: 楊子
主演: 成龍、張子楓、梁家輝、此沙、文俊輝
《捕風捉影》翻拍自2007年游乃海執導的香港電影《跟蹤》,2013年韓國也曾改編。2025年國產版則由新晉導演楊子執導,是他繼《龍馬精神》後,再次和成龍合作,野心遠比前作更大。影片不再只是低成本小品,而是將原版以技術展示為主的跟蹤題材,全面升級成一部集動作、科技與商業娛樂於一身的大片。
故事骨幹仍是警方追蹤犯罪集團的貓捉老鼠遊戲,但原版畢竟是十多年前的製作,新版與時並進,融入最新科技的應用,如AI調查系統、熱能探測、監控鏡頭等元素,讓時代感大幅提升;同時也不忘點出,科技絕非萬能,因為警方會用高科技,壞人也能以更先進科技反制。不同於原版的小品形式,新版更像是「《跟蹤》+《警察故事》+成龍動作+飛躍道Parkour+《John Wick式》疲勞武打」的綜合體。導演試圖將這個故事擴展至更寬闊的商業娛樂層面,雖然少了原著的精煉,但換來一種更大開大合的觀影快感。
礙於國情審查,國產警匪片通常流於一板一眼,二元對立,人物面譜化,然而近年也有一些佳作,讓人喜愛通常都是因為針對反派的描寫,比正派更立體和富有魅力,《捕風捉影》拍得可觀,也是這個原因。全片最搶眼的角色,毫無疑問就是梁家輝。他飾演的幫派頭目影子,由頭帶到尾,不但精明狠辣,還能以一敵百,儘管誇張卻極具魅力。他的冷靜與張力,尤其是和成龍與張子楓,在電梯對峙與家常便飯兩場戲,壓場感濃烈,與成龍的鬆容不迫,也形成鮮明對比。相比之下,警方一方雖人多勢眾,但戲份就顯得較為單薄。
張子楓在同輩中不乏演技潛力,尤其在家常便飯一場,提及頭部舊傷的一場戲,幾個表情動作拿捏準確,頗為打動人心,但其角色戲分較諸原版大幅被削弱,已不再是像原版豬女的主線成長人物,觀眾自然覺得存在感不足。另一新一代演員此沙,外型與動作戲算是過關,但要他一人分飾數角顯然是過於勉強,其非常稚嫩的演技和木訥的表情,根本未能撐起這些角色的設定,特別是和梁家輝對戲,全然未能表現出那種相親相殺的內心矛盾,浪費了這段父子情的戲碼。
作為仍然的焦點,成龍年齡痕跡難掩,初登場眼皮下垂,有點令人想起董驃。不過隨後連場動作依然搏命,尤其最後一場餐廳血戰,兩老如《John Wick》一樣,陷入疲勞死戰之中,武術指導應記一功。以成龍的年紀來說,他在此片已經算是交出亮眼表現,另外也不忘製造不少輕鬆場面,若能多點《警察故事》式的幽默,或許更佳。
影片的弱點主要在劇情,加密幣的支線顯得不明所以,此沙兄弟的陰謀亦留白太多,特別是片尾的英文單字,需要看到彩蛋才能理解後續,但由於前事鋪墊不足,未必能夠吸引觀眾產生追看懸念。這也解釋了為何最後梁家輝的選擇,以及結尾的追蹤戲的處理,引發不少質疑。雖然一直看到最後三個片尾彩蛋,便可得知故事原來未完待續,幕後另有神秘人操控,伏筆甚深,但正如上述,由於這些後續戲碼的前事鋪排不足,續集是否能夠開拍也未可知曉,只是強行留下一堆尾巴,作為結局不合理設計的解畫,自是覺得有所不足。
整體而言,《捕風捉影》確實是成龍近年表現較佳的一部,不說教、不扮慈父、不裝年輕,只專心演好動作戲,效果立即見效。雖然劇本仍有瑕疵,但梁家輝的壓場、成龍的搏命與多場設計精巧的對峙戲,已讓本片成為近年值得一看的國產警匪動作片。
題外話,粵語版與畫面上的對白字幕,明顯有些差異,未知如看普通話版,觀感會否不同?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