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大狀》:正義取決於弱勢的團結,以及少數有權人的良心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3年04月15日
Guilty Conscience, A

毒舌大狀 Guilty Conscience, A

評分: 10/10
年份: 2023
片種: 法庭
導演: 吳煒倫
主演: 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何啟華(阿Dee)@ERROR、楊偲泳、栢天男

老實說,法律題材的作品在華語圈一直都是非常弱勢的片種。最大問題不外乎歐美電影的經典之一的《十二怒漢》(美國原版,不是俄國重拍版)所敲下的幾個框架公式,從法律上的攻防、找尋論述的漏洞,乃至於與會者(英美作品通常是指陪審團)在聽取論述過程的自由心證的變化。

從歐美電影的角度(以及司法裁決制度相同的國家地區,如:香港),因為參與司法判決的決策過程的與會者眾多,所以這些司法裁決文化能夠給予影視作品非常豐富的創作素材(所以我說O.J.辛普森殺妻案到底啥時拍成電影,我不要影射案情的《魔鬼代言人/追魂交易》)。而通常歐美對於陪審團制度的想像引發出來的作品文本,其實某種層面來說,也是編導對於影視創作者因應時代氛圍所對於群眾態度的觀察。

我想在這一點上,甚至可以對照到致敬《十二怒漢》的《失控的陪審團》所論述的,審判雙方如何影響陪審員判斷的攻防;又或者善用了案情延伸的案外案,從而影響質疑對立方的證人與事證的可信度,就一如《驚悚/一級恐懼》提出死者操守問題所引發的命案,牽扯上黑白掛勾土地買賣糾紛,導致的案情焦點模糊。

就這些論述來說,黃子華這部群星賀歲片的《毒舌大狀》,確實是少數將故事完全聚焦在法律攻防與法庭的一部主題明確的作品。不同於《正義迴廊》將重心擺在各自對於案情的個人視角所編織而成的結果,《毒舌大狀》完全將故事著墨在『有罪/無罪』兩個立場的法律辯論攻防,但同時也不忘擺入了徹底絕境的對被告絕對不利的案情處境。

故事從輸掉一場被操盤的本來穩贏的官司開始,再將故事逐步引導到主角爭取到案件重審的契機,最後一路帶出主角一方之所以在案件不利位置的黑手勢力龐大的規模。考慮到賀歲片必須有個快樂結局一掃觀影過程的低氣壓,因此結局的正義必勝,壞人被正法就不是本片的探討重點了。

在觀賞《毒舌大狀》的過程,我直接聯想到的是一部港劇《金牌律師/流氓律師》(歐錦棠 主演)幾乎類似的文本套路,特別是對於『結果好,過程手段無所謂』的論述。但相較於港劇的篇幅能給予的鋪陳節奏,《毒舌大狀》在單一案情主線只能單一聚焦在主角弱勢一方的人物性格塑造,相對地過於片面塑造事件黑手一方的人物塑造(透過反派重視一條狗遠多過人命的劇情太過於狗血),致使全片只能讓主角完全以弱勢的文本發展,來強調反派一方的隻手遮天。

說到這邊,真的不得不服看似反派,但立場其實公正的主控官飾演者謝君豪,他在片中的絕對強勢的形象,以及知曉真相之後所退去的敵意轉化成維持體制公正的態度,再到做球間接縱容主角利用提問過程言語羞辱反派,謝君豪完全撐起了故事另一半的張力與文本發展的說服力。

而相較於出演梅艷芳的獨秀撐場(以及一票老戲骨抬轎),王丹妮在這次飾演的單親母親的被告身份,反而大都是透過口述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少了很多在文本上透過外在言語作為與人際相處的側面客觀角度。算是比較可惜的一個環節,但也無可否認是劇本在角色上的條件弱勢,導致王丹妮的演出在整體上的觀眾印象,不若廖子妤那『人比狗賤』的千金大小姐的冷冽張狂強烈(其實也算是立場反轉了,在《梅艷芳》亮眼的王丹妮,這次換『梅愛芳』廖子妤抬頭了)。

而我以往常談到的喜劇出身的演藝人員是優秀演員的論述,從客串的谷德昭到主角黃子華,通通是交出足夠水準的文戲演出(儘管有幾幕法庭戲的『痞』還是不經意的流露出黃子華的『棟篤笑』風格的批判冷面幽默)。

最後,儘管本片在香港大賣之姿,打破了賀歲片就是喜劇一枝獨秀的慣例,但對於台灣觀眾來說,法律題材帶給多數台灣觀眾的『沉悶冗長廢話多』的刻板印象,反而成了本片之於我而言所帶出的一個聯想…台灣參考『陪審團制度』搞出來即將推行的『國民法官』,台灣人真的準備好了嗎?

連一個降低法律高高在上隔閡感的通俗法律題材好片(而且還是同樣文化淵源距離最近的香港出品)都沒甚麼人去支持,跟我說台灣人準備好去當『國民法官』,你他媽確定不是養出更多『鄉愿法盲』嗎?我本來是想這樣質疑政府的,但我知道政府或是一群共犯結構的權高位重的法界朋友會怎樣回我,就當我沒問吧…

畢竟我他媽忘記了一件事,台灣看過這片的人,搞不好只他媽比台灣的律師人數多一點點,問也是他媽的白問。

猛人 - 全體人員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