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今天怎麼說》: 要說編導特別關注或尊重聾啞人權益 我實在忍不住竊笑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9月16日

看我今天怎麼說 Way We Talk, The
評分: 5/10
年份: 2025
片種: 劇情
導演: 黃修平
主演: 鍾雪瑩、游學修、吳祉昊
黃修平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導演,早年已遊走於獨立製作和體制之間,近年也甚為懂得目標觀眾的需要,擅長投其所好。2025年在香港票房大賣,爆冷成為上半年港產片票房冠軍的《看我今天怎麼說》,正是其拿手好戲,一方面覓得一個容易搏取公眾好感的社會性題材,另一方面也能借題發揮,暗渡陳倉地滿足其政治表態。
影片表面上以聾啞人士的權益為主題,講述人工耳蝸派和手語派聾啞人士之爭,確是觸及了香港較少人注意的殘疾社群,引發不少關注,但明眼人都能發現,黃修平是借題發揮,藉聾啞人的兩派,暗喻廣東話的保衛戰,片中以游學修為首的手語派,顯然就是支持廣東話的本土派代表,力抗以融入主流為口號,等同融入大灣區普通話官語系的人工耳蝸派。影片英文片名《They Way We Talk》,更是直白地把這個主題宣示。
比喻是電影常見手段,如借古諷今的古裝片,黃修平以聾啞人派系之爭,寄托保育廣東話的動機,並無不妥,但問題是,劇情中展示的聾啞派系衝突,真如電影形容一樣緊張嗎? 我上網查找一些資料得知,過去在全球聾啞社群間,的確存在人工耳蝸派和手語派之紛爭,雙方各執一詞未能妥協,結果陷入深層次分歧。然而不管是國際社會還是香港,隨著科技進步和訊息傳播,兩派加深理解,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手語和人工耳蝸並非互相排斥的對立面。許多聾人社群成員和教育工作者,也開始倡導「手語雙語」教育模式,因此像片中一樣,直至今時今日,雙方是否仍勢如水火,頗為教人好奇。
然而編導敢於這樣拍攝,顯然是經過長時間的資料蒐集和研究,我也不敢生疑,只是即便真的如此,片中很多所謂的衝突的處理,細看其實頗為突兀。舉例說,初段游學修在人工耳蝸組織的宣傳活動上做義工,然後當人家進行座談時,說到人工耳蝸的好處,他卻突然大感不滿,大搞破壞後發難離場,安排便頗為奇怪。如果以美國的政治活動作比喻,等同一名民主黨人跑到共和黨舉辦的宣傳活動當義工,然後聽到人家宣傳共和黨理念的演講,便突然大發雷霆鬧事一樣,完全的不合情理。
及後鍾雪瑩受到游學修影響,逐漸由人工耳蝸派過檔到手語派,卻願意參與人工耳蝸派的宣傳片拍攝,然後在拍攝過程中,又不斷大唱反調,迫令其他人接受其觀點,也是莫名其妙。和上述比喻一樣,等於一名共和黨支持者,參加一個民主黨的宣傳片,卻在製作現場力數民主黨,要人家認可共和黨的理念,這一看而知,是何其的荒誕。
整部電影不少情節,就是在這種奇詭的矛盾之下開展。為了完成編導的深層政治表述,人工耳蝸派幾乎被打造成不講道理,以強權壓制異己的大反派,手語派則備受打壓,慘絕人寰。而在編導眼中,唯一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衝突,一個衝突不成,再爆發新衝突,而沒有想過如何求同存異。片中唯一嘗試打破二元對立,尋求共存的吳祉昊,卻被視為異類,兩面不討好。如果說這樣的訊息表達,是對聾啞社群的真摯關懷,是無論如何令人難以理解,也質疑編導的機心。
說起來,黃修平之前的《狂舞派3》也是如此思維。作為一名在大型藝術機構體制中培植成名的創作人,卻未有透過影片,為片中處於類近處境卻深陷理想與現實煎熬的創作人,提出一些融合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或者分享自身經驗,而是任由結局走向非理性情感渲泄,鼓勵推倒重來。這種充滿投機性的電影創作,不其然令我覺得,黃修平真的愈來愈像陳可辛了。也正因如此,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好評,讚嘆其為廣東話保育,還能勉強同意,但要說編導特別關注或尊重聾啞人權益,我實在忍不住竊笑。
注: 電影整體2分,鍾雪瑩、游學修和吳祉昊的精彩演出各加1分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