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As McDull

麥兜故事
My Life as McDull
評分: 10/10
年份: 2001
片種: 動畫
導演: 袁建滔
配音: 吳君如、 黃秋生、 李晉緯

說到懷舊,《金雞》與《麥兜故事》其實是鄉愁電影的一體兩面,前者嬉笑怒罵之餘還野心勃勃企圖 批判;後者同樣以個體記憶來回味歷史文化的瞬息萬變,卻以雲淡風輕的寫意散文體做為書寫工具。 然而,剝除沈重的政治包袱,《麥兜故事》反倒輻射出更驚人的鄉愁能量。因為是動畫,虛擬文本可 以更天馬行空地放肆、不合邏輯的劇情安排也可以被容忍;和《金雞》一樣缺乏故事的整體性與一貫 性,感覺像是一籮筐十分鐘橋段的大集合…有什麼關係?回憶本來就是點點滴滴,本來就可以在意識 流裡跳躍地思考,沒什麼非得標上期限的……。也許就因為這份迷糊朦朧的缺乏工整一致,才讓回憶 更形美好?

跟《金雞》一樣,《麥兜故事》巧妙地把真實歷史事件例如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為香港摘下第一面奧 運金牌、爭取亞運主辦權等往事織入麥兜的小小世界裡,但相較《金雞》的硬生生塞入(嗯…讓我想 到麥太那隻『痾爛煮』的火雞),《麥兜故事》卻是輕巧得不著痕跡,故事就這麼美妙地帶出『搶包 山』這個逐漸隨著歲月流逝而被淡忘的民俗活動,導演甚至煞有其事地以十六釐米仿紀錄片形式為銀 幕前的年輕觀眾上了精彩的一課。這不是Discovery,也不是單純童年記趣,而是一曲悄悄哼入觀眾心 坎的鄉愁小調。說到片子裡一再被改編的舒曼作品『兒時記趣』,以多種不同的音樂形式配上活靈活 現的歌詞(『大包整多兩籠大包』、『麥兜與雞』、『黎根之歌』),從虛擬人物口中唱出來時,這 已超脫迪士尼動畫歌舞劇的花團錦簇,而演繹出國族電影的獨門生命力了。而這點,其實指出了《麥 兜故事》(包跨《金雞》)、甚至是香港整個娛樂工業的本質- 精緻的文化調適、創意的改編與模仿。

一直洋溢著喜悅的《麥兜故事》,卻在安插聖誕節火雞的回憶後滲入淡淡的哀傷。那份反轉的力道, 幾乎直追我最喜歡的鄉愁電影- 法國片《媽媽的城堡》藉由尾聲轟隆響起的宿命哀嘆。另外,說我 過度解讀也好,我總覺得我在麥兜對於火雞與聖誕節的回憶裡,看到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對瑪 德蓮小蛋糕的那份無限感懷。尤其是多年以後,大麥兜有感而發,他在自己的婚禮與母親火化那天, 又聞到了那股熟悉的,又濃又淡的烤火雞香味,他因此想起那隻曾在他們家冰箱足足躺了半年,比一 隻火雞從出生到被宰殺的短命一生甚至還要長久的那隻烤火雞。關於許多事情的記憶,最美好的部份 往往在『等待』、『終於實現』、『初體驗那份愉悅』三個階段之間已達到最高峰,然後,不過是因 為已經起頭了而必須繼續下去……。

接下來,整個故事忽然暈染開一股難以言喻的惋惜。就像《新天堂樂園》哀悼電影院的沒落,麥兜提 到茶樓的點心車隨著時代變遷已成了點心紙、連大包也不再供應,他徒然學了一手搶包的好功夫卻無 用武之地、甚至『搶包』也因為諸多理由改用塑膠作的。他忽然明白:沒有馬爾地夫、沒有包山、沒 有張保仔的寶藏、沒有奧運金牌…沒有就是沒有,得不到就是得不到,沒有魚蛋,又怎麼煮得出魚蛋 細麵?這時,大概是整部電影政治吶喊最強烈的時候。劇本甚至安排,大麥兜在母親過世後才體認似 地說出這番話,『母親』在此已成為幻想的、不存在的、關於過往種種美好的綜合體。

然而,香港人還是決定以麥太的俏皮話為這部電影作結。這麼的無厘頭、永遠帶著樂觀希望的阿Q人格, 就跟《金雞》一樣,某些東西終究該沖下去的。

這就是香港!從當年被割讓給大不列顛之後,就不停地從西方汲取養分,卻又抗拒似地把那些元素燃 燒成灰燼後再重新埋進土裡培養,只有自己灌溉成長出來的東西,才能義正言詞地說自己是自己的主 人。《麥兜故事》當然不只是一幅美觀大方的香港文化歷史拼圖畫,也許熟知香港的人會對麥太的搞 笑烹飪節目(根據朋友說法,他們真有一個男扮女裝的乜太主持類似節目)感覺親切、也許香港人會 對片中重複出現的香港鳥瞰街景感到澎湃莫名、也許以電玩遊戲的過關斬將來形容麥太性格的創意實 在太令人絕倒…,我還是要說,《麥兜故事》的偉大,在於創作者牢牢抓住那份生而為人、貼近土地 與之一齊成長、呼吸的感動。那份感動,存在於堆滿火雞的餐桌上、存在於麥太親自手繪的機場指示 牌背面、存在於麥太以翻譯機一個字一個字拼寫出來的英文字母裡、存在於吳君如大辣辣的聲音演出 中…而且,我很確定,永遠不會被沖下去……。

猛人- 吳君如、黃秋生

文: Ryan from 明日報電影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