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 - 充滿同情心並堅信人類本善的鋼鐵英雄 重新活現觀眾眼前

撰文: 編輯部 | 發布日期: 2025年07月03日
Poster

超人 Superman

資料
發行:華納兄弟影片
導演:James Gunn 占士根
主演:David Corenswet 大衛柯倫維斯、Rachel Brosnahan 麗素布斯南、Nicholas Hoult 尼古拉斯候特、Edi Gathegi 艾迪格夫傑、Anthony Carrigan 安東尼卡利根
級數:IIA
片長:130分鐘
上映日期:2025年7月10日

故事大綱

鬼才導演占士根(James Gunn)以自家獨特風格,重新詮釋這位超級英雄,把他引領到全新「DC 宇宙」領域。全片動作場面華麗壯觀,融合了占士根式幽默與情感,令到這位充滿同情心並堅信人類本善的鋼鐵英雄,重新活現觀眾眼前。

DC Studios主管彼德沙費蘭(Peter Safran )及占士根出任《超人》監製,占士根同時擔任編劇一職。卡士陣容耳目一新,包括:《龍捲風》大衛柯倫維斯飾演超人/簡奇勒(Clark Kent)、 劇集《漫才梅索太太》麗素布斯南飾演露易絲(Lois Lane),以及《變種特攻》系列尼古拉斯候特飾演經典的奸角雷克斯路瑟(Lex Luthor),引頸以待!


占士根:重塑DC STUDIOS《超人》新篇章

導演占士根選擇以《超人》作為DC STUDIOS首部電影,基於現實考量,他強調,超人在DC宇宙的核心地位 — 作為首位超級英雄,與蝙蝠俠、神奇女俠並稱「三巨頭」的存在。鑒於近年蝙蝠俠與神奇女俠頻繁「亮相」,占士根認為以超人開啟新篇章最能彰顯DC STUDIOS的決心。 這次故事靈感源自他構思多年的畫面:遍體鱗傷的超人倒在北極冰原,調皮的超級狗氪圖前來嬉鬧卻意外加劇傷勢,隨後超人機械人現身孤獨堡壘。此場景與雷克斯路瑟操縱陰謀的支線交織……

占士根刻意顛覆當代超級英雄電影的暗黑基調,聚焦「純粹良善」主題。他心中的超人代表人性至善:本質高尚樂觀卻非完人,會犯錯亦顯脆弱。他動情表示,超人魅力不在於其神力,而在其植根人性的光明本質。此理念深受Grant Morrison漫畫《All-Star Superman》啟發 — 該作證明超能力與純善靈魂可並存且更具感染力。為增強代入感,新作削弱超人戰力:他仍能舉起摩天大樓,但不再刀槍不入,更無法逆轉時空或拳碎行星。

占士根自幼鍾情超人題材,尤其迷戀包含Super Girl、氪圖的「超人家庭」漫畫,李察當納(Richard Donner)1978年版電影更奠定他對電影藝術認知。選角方面,大衛柯倫維斯(David Corenswet) 首輪試鏡即脫穎而出。導演盛讚其演技(尤其在與露易絲的衝突)、外形神似,連私下愛聽懷舊爵士樂的「老派」性格都如超人再現。麗素布斯南(Rachel Brosnahan) 飾演的露易絲(Lois Lane)被塑造成更複雜強悍的角色,其動盪過往使她與超人形成互補。導演直言麗素本人如露易絲般「充滿爆發力」。

尼古拉斯候特(Nicholas Hoult) 飾 雷克斯路瑟(Lex Luthor)— 現實中溫和謙遜的他,需詮釋這位集天才智慧、校園惡霸心態於一身的自卑狂人。占士根強調路瑟不自視反派:他嫉妒超人受萬眾擁戴,更真心認為外星力量威脅人類存亡(類比藝術家對AI的憂慮)。其筆下超能者包括「工程師」安琪拉史碧卡,她體內奈米機器可變形任何武器,與路瑟存在曖昧關係。另新增源自當納執導電影的伊芙泰斯瑪赫(莎拉桑派奧 飾),初期設定為天真淺薄的角色。

「正義小隊」(Justice Gang)作為企業贊助的超能團體登場(成員有卓越先生、綠燈俠、鷹女),雖懷善意卻行事莽撞。導演特別推崇艾迪格夫傑 (Edi Gathegi)飾卓越先生(Mister Terrific)— 智慧匹敵路瑟但恪守道德底線,以及尼敦費倫(Nathan Fillion)飾佳加德納(Guy Gardner)— 嘴賤惹嫌的「綠燈俠」。報社要角如吉米奧臣以活躍性格討喜,佩利懷特則展現權威形象。

氪圖在開場關鍵橋段亮相,其設定竟源自占士根飼養的搗蛋愛犬奧祖。真實奧祖的掃描數據經放大、毛色漂白後成為CG氪圖,牠的「破壞王」性格直接啟發電影中四處闖禍的超級狗。導演藉此表明此版超人世界將兼容漫畫式奇幻元素(巨型怪獸、機械助手等),同時扎根人性情感。劇本因而兼具天馬行空與深沉內核,成為他創作生涯的獨特體驗。

製作延續占士根的固定班底,默契團隊被喻為「創作家庭」。場景設計考究:孤獨堡壘取景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利用極地自然光與地形,並創新改為DNA感應升降結構;超人誕生地克利夫蘭(Cleveland) 因裝飾藝術建築入選大都會取景地;Justice Gang總部實拍辛辛那提 (Cincinnati)百年火車站;《地球日報》新聞部則於喬治亞州搭建經典佈景。

說到超人電影必有的飛行動作戲,為追求實感,製作團隊研究戰機影像呈現超音速氣流對髮型的影響,大衛柯倫維斯親身上陣操作複雜鋼索裝置。攝影機模擬空中跟拍視角,營造身臨其境的動態效果。這套系統化設計早於開拍前便以四頁技術文檔確立,體現占士根平衡視覺奇觀與真實質感的執著。

Superman

大衛柯倫維斯:要演繹《超人》的「希望」

對大衛柯倫維斯而言,披上紅披肩的超人更多是精神象徵。大學時室友因他冷靜處理火警警報戲稱其「超人」,意外點明角色真諦 — 非神力載體,而是令人安心的存在:能在危機中沉著應對,即便未知前路亦不露惶惑。他認為超人本質超越任何影視詮釋,代表著「被守護」的信念,一種面對未知仍泰然處之的精神力量。

占士根跳過源起故事的設定令大衛柯倫維斯耳目一新。影片仿效漫畫敘事,直入超人扎根大都會的現狀:他已是被公認的英雄,近期跨國干預行動卻引發爭議。同時,化身《地球日報》記者的簡奇勒正迎來職涯里程碑 — 首篇頭版報導面世。此「中段切入」手法讓劇情高速推進:觀眾將見證超人首嘗敗績的脆弱時刻,亦目睹簡奇勒事業躍進,雙重身份即刻建立張力。大衛柯倫維斯直言此手法深得己心,如同觀眾般「置身洪流中拼湊真相」。

與占士根合作被大衛柯倫維斯形容為「創意的狂想曲」。導演貫穿各環節的熱忱令他驚艷 — 除預料中的絢麗場面(如《銀河守護隊》式狂想),更著迷於對白雕琢。劇場出身的柯倫維斯熱衷文本細讀,未料占士根竟願與他耗時爭辯標點寓意、權力關係等深層議題。這種精準與體能訓練無縫銜接:開拍首週先與麗素(飾演 露易絲)進行兩日密集對戲,再經兩日特技磨練,最終以文戲武拍收尾 — 柯倫維斯盛讚這「全方位體驗」是從影最暢快的體驗。

演員罷工期開啟了體魄改造。未獲具體指示下,大衛柯倫維斯決意突破瘦削體格(自嘲如基斯杜化里夫般「豆芽身形」)。占士根初見時那句「練壯肩膀與脆弱感」成其座右銘。他投入高強度重訓與嚴苛飲食,達至前所未有的肌肉量。實拍後重心轉向吊威也飛行與搏擊,零經驗的柯倫維斯在特技團隊指導下迅速掌握竅門。他特別指出超人戰技有別於武術英雄:「雜亂無章的重拳反顯真實」,因絕對力量足以壓制招式精度。飛行動作則以猛禽戰機F-22為藍本(借鏡其推力向量技術與急停能力),營造影院級的速度實感。他尤愛代號「音叉」的威也裝置 — 25呎橫杆配平衡錐與腰間鎖扣,能實現貼地平飛、急轉俯衝等複雜動態,甚至完成桶滾連拍,大幅減少數碼替身需求。

然而,初試戰衣的體驗卻令人失笑。柯倫維斯解釋早期戲服僅是零散部件:未縫妥的S標誌、代用斗篷、分離式設計。真正震撼來自三方時刻:同僚首見完整戰衣的驚嘆眼神、監視器回放中驚鴻一瞥,以及宣傳照拍攝時 — 當攝影師按下快門,他才真切體會「經典戰衣之力量」。

大衛柯倫維斯以獨特視角解構超人雙重身份。有別於蝙蝠俠以秘密身份作護盾,簡奇勒實為超人擁抱人性的證明 — 這非偽裝,而是發現外星身世前的本真自我。透過記者身份,超人主動參與「人類實驗」:體會職場窘迫、建立真實羈絆、品嚐凡塵悲喜。他甘願置身局中。此版本突顯簡奇勒的新聞理想與超人信念,兩者皆受露易絲蓮質疑而動搖。調查記者露易絲天生具備「挖掘真相超能力」,對超人全球干預持批判態度。她的鋒芒削減了簡奇勒「知其善而行之」的自信,迫使正視世間複雜性。

大衛柯倫維斯盛讚麗素賦予角色「追問本能」 — 那微瞇雙眼的審視,令人感知每個詞彙皆被精密解析。開拍即投入12頁高密度對戲,奠定全片「以角色關係與信念為軸」的基調。他幽默對比片中另一超能團隊「Justice Gang」,戲稱其「烏合之眾」(神奇先生尚算可靠,鷹女令人卻步),更直指綠燈俠「純屬厭惡性人物」。

孤獨堡壘的構建深受Grant Morrison《All-Star Superman》啟發。柯倫維斯描述其為層疊無盡的穹頂空間 — 既是私人聖殿,亦陳列鐵達尼殘骸等奇珍的博物館。挪威實景搭接巨型實體佈景的精湛工藝,令他瞬間沉入角色世界。

終極期待,柯倫維斯寄望觀眾感受影片的「理想主義光暈」。他深信占士根鑄就的不僅是漫改電影,更是「躍然巨幕的頂級漫畫體驗」 — 實體特效與血肉演繹在銀幕迸發,或將如當年漫畫啟蒙占士根那般,引領新生代追尋紙本故事的源頭。

露易絲眼中的超人:希望、人性與新世代

飾演新任露易絲的麗素布斯南(Rachel Brosnahan),在即將上映的《超人》電影中對這位鋼鐵英雄的永恆意義提出深刻見解。她認為超人核心在於堅信人性本善,並對所守護的人類世界懷抱真摯好奇。他秉承養父母薰陶的信念,純粹因「應做之事」而運用神力幫助他人。這位物理上無堅不摧的英雄,實則在持續探索自我人性。關鍵在於他始終保持赤子之心,滿懷希望推動世界進步。麗素布斯南強調,這份樂觀精神在當下時代尤顯珍貴。

化身《地球日報》普立茲獎得主露易絲,布斯南彰顯了角色特質:雄心、勇氣、決斷力,以及對真相與信念不屈不撓的追求。這份貫穿工作與生活的熱情,使露易絲成為勵志符號。布斯南獲選時深受感動,雖感夢幻,粉絲的熱烈迴響更激發其使命感,決心與團隊共同傳承經典。

露易絲與超人/簡奇勒的互動是故事軸心。布斯南形容二人如「一體兩面」 — 共奉真理正義卻常背道而馳。露易絲質疑萬物三思後行,超人則本能信任果斷行動。片中露易絲曾直言:「我懷疑所有人事,你卻願相信眾生皆美。」縱使世界觀迥異(露易絲是務實記者,超人屬理想派外星生命),布斯南強調二者皆是英雄:超人擁有鋼鐵之軀,露易絲則以筆桿為終極武器,堪稱「凡間超級英雄」。這對靈魂伴侶因共同信念緊密相繫,更存在連露易絲的邏輯也無法解析的奇妙化學反應。

塑造當代版露易絲需團隊協作,尤與服裝設計師Judianna Makovsky緊密溝通。鑒於露易絲隨年代演變始終代表當代智慧女性典範,團隊聚焦於紙媒式微時代她的定位:堅信文字是改變世界的利器。其造型呼應快節奏生活 — 實用與時尚兼備,口袋等機能設計、背心專業裝與家居休閒風並存。這種務實感延伸至生活場景:公寓佈局顯露其工作狂特質,多功能空間略顯凌亂,成堆衣物與便利貼提醒交織,折射她對新聞使命的全情投入。

Superman

親睹柯倫維斯詮釋雙重身份,布斯南盛讚其區分簡奇勒與超人的精湛演技。她憶述試鏡時震撼一幕:甫見柯倫維斯穿上戰衣,超人氣場瞬間壓場,與先前樸拙的簡奇勒判若兩人。柯倫維斯以獨特赤誠演繹雙角,既嚴肅承擔重任,亦盡顯享受過程的熱忱。布斯南亦提及與「卓越先生」等演員合作的悸動時刻,片場親歷的魔幻場景令團隊深切感受製作規模。

導演占士根營造出獨具匠心的創作氛圍,其對角色的熱愛驅動全組。片場實施「絕不容忍混蛋政策」,凝聚出熱血沸騰的團隊。占士根在清晰規劃與演員即興發揮間取得平衡,布羅斯納咸形容此體驗「痛快淋漓」。

布斯南深信超人與露易絲歷久不衰,源於其彰顯人類嚮往的高貴情操:勇氣、同理心、忠誠,尤其那份「邪不能勝正」的希望火炬。這些故事提醒觀眾:英雄不限於超能者,凡人皆有內在力量待發掘,每個日常善舉皆具英雄本色。她期待透過新作引領新世代認識超人與露易絲等經典,並向「元素人」等冷門英雄致敬,同時喚起老粉絲熱情。影片承諾呈現史詩冒險、刺激旅程、不朽角色與動人愛情 — 更重要的,是重新點亮超人象徵的希望之光。

製作花絮 製作設計:打造超人世界

初次閱讀的《超人》劇本時,最令人振奮的是字裡行間透露的機會:我們將打造一部宏大、明亮、充滿希望、色彩繽紛且陽光普照的電影,有別於近年超級英雄電影的沉重黑暗基調。劇本明確展現占士根渴望這是一部有趣、充實且振奮人心的作品。

色彩基調的構思源於Frank Quitely的《全明星超人》(All Star Superman)漫畫系列。占士根首要指示便是參考該作。這部2000年代初的作品擁有鮮明獨特的配色:明亮生動,以藍、紅、黃等超人標誌性原色為主,輔以橙、綠等間色,極少使用紫、粉或水藍色。製作團隊擷取整個系列的畫面,剪輯拼貼成色彩參考頁,剖析Frank Quitely的用色邏輯,同時參考Edward Hopper畫作的懷舊色調,為影片注入復古情懷。

大都會市(Metropolis)的構建理念在於營造「永恆感」與「懷舊感」。製作團隊與服裝設計師Judianna Makovsky達成共識:這座城市應充滿美國元素,讓各世代觀眾都能產生共鳴,成為一座美麗、充滿希望的理想之城。Judianna說服占士根避免打造僅是設定於2025年的普通都市,賦予大都會跳脫紙頁的生命力與不朽特質。

《地球日報》辦公室的設計歷經波折。最初計劃搭建,耗時三個月繪製藍圖。設計核心是打造開闊的雙層空間,避免低矮壓迫的天花板,靈感源自《紐約時報》總部,需能感受上下多層的流動感,特別設計夾層以展現空間活力。因應劇情需求:簡奇勒走出電梯後需邊與父母通話邊與同事史蒂夫長談 — 團隊在攝影棚標記出150英尺(約45米)動線,實地演練場景步調,確認無法縮減此空間規模。考量拍攝天數與成本,轉而尋找實景。傑出的外景經理Ian Easterbrook在梅肯市(Macon)找到一座逾250英尺長的古老火車站。其宏偉夾層、電梯出口處的十字交匯空間,恰可放置《地球日報》標誌性地球儀,環繞設置圓形接待台,形成人物流動與簡奇勒穿梭路徑的核心。

雖非傳統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但石材賦予的永恆感與歷史底蘊彌補此缺憾。延續色彩規劃,我們鎖定南瓜橙、金與綠色調。傑出佈景師Rosemary Brandenburg精準調配出完美的南瓜色,噴塗於燈具、辦公桌、檔案櫃等各處。幸而空間足夠宏偉,點綴性的南瓜橙未顯壓迫,反成貫穿全場的視覺韻律。

孤獨堡壘(Fortress of Solitude)被導演占士根形容為超人的「私人洞穴」,靈感源自白銀時代漫畫。它應是啟發之地,展現他的智慧、好奇心與實驗室(漫畫中甚至收藏外星生物)。占士根起初傾向李察唐納(Richard Donner)版本的經典設計,但最後決定應把握機會創造嶄新且令人興奮的視覺,同時致敬原作。團隊研究水晶自岩層迸發的生長形態 (實驗室或自然界常見),並觀察水流衝擊岩壁時噴濺的動態,發現其與水晶爆發式生長的相似性 — 充滿向天空加速延伸的張力。最終靈感源自一張1950/60年代的照片:巨浪拍擊岩石,水花濺起50英尺高,下方人影渺小如蟻。將其合成至雪地景觀後,呈現出銳利、震撼的美感。儘管後續設計了40-50版水晶堡壘方案,這最初構想立刻獲得占士根認可:「這就是我們的堡壘。」內部搭建耗費232根樹脂水晶,逾百名工匠參與。另一則搭建堡壘趣聞:為製作水晶,團隊買斷了美國東海岸所有樹脂原料!地板因原料短缺改用其他材質模擬冰面。

能重新構思並打造這個在影史存在50年的標誌性場景,對占士根和團隊而言是畢生榮耀。這無疑是最令人興奮也最具壓力的挑戰:既要尊重觀眾期待,又需賦予前所未見的新意。無數失眠夜由此而生,但這正是夢想的模樣。

露易絲公寓的營造得力於演員麗素布斯南的深度投入。她深入思考角色生活模式與價值觀,帶來豐富想法。團隊本身參考鍾Joan Didion、Gloria Steinem等作家的生活空間作為美學基調,而占士根認同角色應有「教授式凌亂感」。麗素則進一步強化概念:露易絲為專注工作,極簡化生活決策 — 只用一種筆、一種筆記本、一種能量棒。團隊根據她的選擇佈置場景:成堆的同款筆記本、散落的同款筆,減少決策耗能以專注工作。甚至設計「週日洗衣卻從不收納,僅從成堆衣物中抽取」的細節,背景總有一疊待整理衣物。

Superman

服裝設計:戰衣與英雄的日常

Judianna Makovsky (服裝指導)表示,閱讀占士根的《超人》劇本,第一反應是「恐懼」。超人形象如此經典且曾被完美演繹,如何突破?責任重大。「我們共識是回歸『經典超人』。超人戰衣的核心理念是摒棄『雕塑感假肌肉』。導演明確要求服裝應是『制服』而非魔法材質緊身衣,強調超人如同常人穿衣般自然著裝。他早鎖定取自漫畫《Kingdom Come》的S標誌略作調整,因其簡潔優雅不繁複。」

其他超人類角色設計需在個性中保持整體和諧。以Justice Gang為例,作為企業制服,採用相同面料與工藝,通過色彩、設計與技術統一團隊形象。靈感始自卓越先生,大膽採用罕見於英雄的白為主色,再依角色代表色調變。例如綠燈俠制服既有燈戒標誌,亦有企業LordTech徽章;鷹女亦然。導演要呈現「未完全統一的團隊感」。The Engineer 則避免漫畫的液態金屬效果(易顯CGI感),占士根構想是如石墨碎屑滲出皮膚,略帶粗礪感。創新點在於納米機械體自皮膚浮現。內層採用體操服般的立體光學織物,外覆客製激光切割彈性皮革,透視出內層3D紋理,營造自皮膚湧出效果。

團隊研究磁化石墨的藝術裝置(類似老式畫板),與Legacy FX及插畫師Constantine Sekeris合作概念設計。內部由Karen Nasser縫製,是全新且反覆試驗的過程,成果絕美。Metamorpho原擬動態捕捉,占士根堅持實體服裝。Legacy FX團隊才華橫溢,共同設計並打造出幾乎無需後製的實體戲服,精緻非凡。簡奇勒的日常造型融合占士根理念與演員提衛的詮釋。參考歷代漫畫與影視形象,初版為復古單排扣棕西裝。

導演堅持服裝需「不合身」,體現簡奇勒對西裝的不適與陌生。最終改為雙排扣淺灰西裝,搭配1940年代風格的現代化褶皺褲增添量感。靈感源自George Reeves版超人電視劇。關鍵時刻發生於大衛頂著運動後的凌亂捲髮試裝,眾人驚呼「這就是簡奇勒!」。搭配三副候選眼鏡中的特定款式時,導演讚嘆:「這是我首次相信簡奇勒與超人是截然不同的兩人。」試裝過程充滿發現角色的樂趣。

露易絲的風格定位為「真實的職場記者」。導演與麗素布斯南共識:她非時尚偶像,衣著需實用,適應現場採訪需求。造型變化雖少(僅5-6套),卻是耗時最久、要求最精的挑戰 — 每套須完美契合場景且令人難忘。麗素精準掌握角色,連項鍊墜飾都精心挑選。因劇情僅跨度七天,她主張角色如常人般固定配飾(「我每天都戴同樣首飾」)。麗素極度合作,樂於反覆試裝。標誌性紫色毛衣歷經波折:遍尋不獲後,將白毛衣染製改造,拍攝前一天才完成。

雷克斯路瑟的造型樂趣在於全訂製西裝與精準用色。需呈現高級面料質感,避免漫畫感,同時暗藏漫畫元素。占士根要求高瘦俐落、窄翻領(略帶1960/70年代風格)。雖設定當代,但賦予輕復古質感。選用深祖母綠與酒紅(非紫色)西裝,將漫畫元素轉化為真實現代感。

大都會市民服裝是構建世界觀的畫筆。與製作設計師Beth Mickle參考相同的美國繪畫、建築與時尚資料,說服占士根採用1960/70年代基調(混入1930年代元素,因1970年代時裝受其影響)。非嚴格年代劇(角色使用iPhone),但選取各年代經典款(恰與當代潮流契合)。整體色調與Beth協調:各場景有專屬調色盤。大都會靈感源自美國繪畫,採用秋色系但更明亮,主打南瓜橙、綠、金、黃與棕,點綴他色。關鍵決策是避免藍色牛仔褲(僅少量黑牛仔),因丹寧過於當代且欠缺都市感。

視覺特效:賦予救世神力一股生命的Stephane Ceretti

2023年初,視覺特效總監 Stephane Ceretti便與占士根及部門主管展開構思,核心目標是「貼地」,避免超級英雄電影常有的疏離感。廣泛討論過往超人作品,尤重漫畫本源。製作設計師Beth Mickle率先規劃大都會與孤獨堡壘等視覺基調。後續整合服裝質感、攝影指導Henry Braham的鏡頭語言、實景與片場拍攝的選擇,確保世界觀統一,涵蓋超人能力的呈現。定義大都會的樣貌與地理是龐大工程。

Beth的設計整體卻無法完全作出實建,需由視覺特效團隊以數碼化補足,並嚴格匹配Henry的燈光設計。但製作團隊最大的挑戰在於超人「飛行」,需設計獨特飛行模式,在寫實基調中融合異世界場景。眾多配角各有超能力需定義,地點繁多。大都會需完整數位建模以呈現空中俯瞰與地理連貫性。其他挑戰包含:熱能射線效果、披風的動態、氪圖外觀與行為、異世界互動等。這是部「複雜」的超人電影,多線並進。

Superman

這次製作團隊成員與導演合作始於《銀河守護隊》,占士根的精準且計畫周詳,親自編劇故深諳故事,能快速產出分鏡稿,對每顆鏡頭意圖明確。需技術支援的複雜動作戲則進行預視化(previz)。導演深入理解視效流程,知曉可行與限制,懂得混合實拍特技與數位效果,並重視提前交付序列予後期公司以爭取時間。而電影中孤獨堡壘的跨部門合作,堪稱典範。

Beth團隊的初期外觀概念圖(冰晶自地面迸發的扇形結構)既創新又壯麗,置於斯瓦爾巴實景中渾然天成。孤獨堡壘內的前沿科技體現於氪星全像投影。難點在於多角度觀看且投影遍布空間。傳統3D網格捕捉無法勝任,遂採用新興技術4D Gaussian Splatting / 4DGS。此體積捕捉技術使用時變的點基表示法重建表演,以高斯潑濺(微小的視角依賴數據團)呈現表面,無需複雜拓撲,擅長捕捉毛髮、飄動織物等細微動態與材質,最終生成融合於視效環境的動態全像效果。這項技術的應用是本片一大突破。 內部是搭建於亞特蘭大Trillith影棚的巨型實景,高達15-20英尺,分層設計如「冰之大教堂」,同時兼顧打鬥需求。水晶表面處理極難 — 塑料難現真實冰的折射。Henry的燈光設計克服此點,視效僅微調反射。堡壘內超人電腦、機器人與全像投影需額外創作與合成,整體複雜而壯麗。

超人身邊的新巨星:氪圖(Krypto)

氪圖(Krypto)的創作深受導演愛犬Ozu啟發(拍攝上部電影時收養)。Ozu的獨特耳朵與活潑性格成為氪圖的藍本。導演拍攝大量Ozu影片並進行3D掃描,供Framestore動畫師建模參考。氪圖體型稍大,毛色純白且穿披風,但臉部(尤其眼神與耳朵)及行為模式(如咬腳、繞圈跑、跳躍)皆源自Ozu。挑戰在於避免CG角色常見的「過度動畫化」,追求真實犬類的細微表情(牠不說話!)。毛髮梳理與眼神還原需極致精準,由Framestore、ILM與Weta三家後期公司需嚴格統一毛髮、身體、表情與動畫風格,難度倍增。

超人飛行的實現追求《壯志凌雲》般的動態感。與攝影指導Henry及特技統籌Wayne探討鋼絲與機械裝置應用。飛行分多階段(高速巡航、閃避、起降),大量使用鋼絲與可旋轉變向的機械架。在大都會空中戰等場景採用FPV穿越機(飛行員戴眼鏡操控),在棚內高速環繞超人與動作戲,獲取傳統器械無法企及的動感鏡頭。採用唐納版《超人》的背投影技術。團隊專程至斯瓦爾巴(Svalbard)用無人機拍攝背景板,於Trillith的LED環幕棚進行現代化背投影拍攝,保留復古質感並結合當代視效擴充能力。

音效及原創音樂:打造英雄的旋律

電影配樂師之一John Murphy形容導演占士根是狂熱的DC粉絲,其感染力及熱情是接案主因,加上《超人》本身的里程碑意義。面對前者有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經典配樂,初始既興奮亦感壓力,但迅速投入創作。而另一配樂師David Fleming作為漫畫迷(啟蒙作是《超人之死》),盛讚導演深諳角色核心魅力,視為這電影譜曲為莫大榮耀。

John Murphy深知,這電影是開啟新宇宙的機會,根源是漫畫而非舊有電影前設。兩人深愛John Williamns樂章,導演亦持開放態度探討配樂的可能性。他笑言曾忐忑:「用電結他演奏是否會下地獄?」David Fleming則發現John Williams筆下的主題後半段未被充分開發,經鋼琴變奏探索後,成為本片簡奇勒尋找其地球使命的音樂主軸,巧妙連結經典與新意。

Murphy主張圍繞超人的音樂需維持管弦樂的崇高與純淨,象徵其於混沌世間屹立不移的良善。其他角色、地點的音樂描繪則提供實驗空間。音樂需偏離純粹,甚至與超人主題對抗,形成張力:「保持超人音調的純淨。」雖以管弦樂為主體,但結他(電結他與木結他)也扮演重要角色。Murphy暗示,劇情中有與超人相關的「音樂元素」,故堅持結他貫穿全片。

邀來頂尖結他手Yvette Young與Andrew Synowiec賦予配樂團磅礡氣勢的態度。為營造雷克斯的跨維度裂縫場景,Fleming要求弦樂分兩部,以扭曲音色模仿世界撕裂聲效,結合電子合成器營造失衡感,來自洛杉磯的頂尖樂手為管弦核心注入生命力。

Fleming鍾愛為《地球日報》譜寫的「動感驅策音樂」 — 賦予露易絲與新聞團隊冒險的激昂節奏。「Justice Gang」則充滿趣味:導演占士根希望音樂帶點幽默,呼應他們雖強悍卻未成氣候、常搞砸的特質。Fleming比喻:「他們的音樂宛如自認『超級英雄該有的主題樂』」,有著對比超人堅定的道德核心。

主要演員陣容及角色簡介

大衛柯倫維斯(David Corenswet) 飾 超人/簡奇勒(Clark Kent) 一位兼具人性與英雄氣質的年輕超人,占士根讚其擁有「超人面孔」,並為角色增重至約108公斤以呈現更強大的體格。大衛柯倫維斯費城出生、茱莉亞學院畢業的演員,近期作品包括刷新北美災難片開畫紀錄的環球影業大片《龍捲風暴》、愛情片《時光戀人》,以及與妮坦莉寶雯合演的Apple+懸疑劇《湖中女子》。其他作品包括A24恐怖前傳《慾珠》(2022)、Netflix《兩面雙生》及HBO《權貴惡都》等等。

麗素布斯南(Rachel Brosnahan) 飾 露易絲(Lois Lane) 一位機智勇敢的記者,與超人之間有濃厚的浪漫情愫,靈感來自1940年電影《His Girl Friday》,強調兩人平等的關係與風趣的對話。麗素布斯南憑劇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奪得艾美獎、金球獎、演員工會獎等最佳女主角。新作包括與金像影帝雷米馬利克合演的諜戰片《復仇反擊戰》,以及與阿爾柏仙奴、謝茜嘉謝西婷合作的《Lear Rex》。過往參演的重要作品有艾美獎提名作電視劇集《紙牌屋》等等。

尼古拉斯候特(Nicholas Hoult) 飾 雷克斯路瑟(Lex Luthor) 一位冷酷計算的超級天才,反派角色以心理操控為主,試圖利用公眾對超人的質疑,挑起對其外星身份的敵意。尼古拉斯候特年少時憑與曉格蘭特合演的《單身插班生》年紀輕輕打出名堂。近期作品數有:《二號陪審員》(奇連伊士活 執導)飾演道德衝突的陪審員,他憑Hulu劇集《大帝》(第三季2024首播)飾彼得大帝獲艾美獎提名。

艾迪格夫傑 (Edi Gathegi)飾卓越先生(Mister Terrific) 剛出生就展現出非凡的智慧,他很容易就學會其他人花費一生時間才能掌握的複雜技能和能力,並且過目不忘。在成為英雄前就擁有 14 個博士學位,同時還是一位獲得奧運會十項全能的金牌運動員。他是Justin Gang的重要成員之一,與Justice Gang的蝙蝠俠長期處於友好的競爭關係,同時兩人在普通人身份時也是競爭對手。艾迪格夫傑近作有科幻愛情片《時空悖論》、Netflix西部片《誓血五人組》及Apple+太空史詩《太空使命》。

Superman

尼敦費倫(Nathan Fillion)飾 綠燈俠 佳加德納(Guy Gardner) 綠燈俠中最知名的是哈爾佐敦(Hal Jordan),排名第二的是John Stewart,而第三就是Guy Gardner了,他們也同時被稱為地球綠燈三小強。他既沒有的哈爾的主角魅力,也沒有John Stewart的沉穩,Guy多數時間更像是個普通人,還有些自大、孩子氣。自視極高的問題英雄,缺乏社交能力但意志強大。嫉妒超人聲望,渴望與之較量。作為「Justice Gang」成員,其綠燈俠能力與隊友形成互補狀態,認為自己才是地球最強守護者。尼敦費倫先後與導演占士根合作過《自殺特攻》、《銀河守護隊3》。

伊莎貝拉莫塞(Isabela Merced)飾 鷹女(Hawkgirl) 性格十分火爆、狂野,但他同時又非常信奉「正義」,在原作漫畫中曾在不同時期先後加入過正義協會、正義聯盟,並且都是團隊中的重要人物。英雄團隊「Justice Gang」一員,慣用戰吼突襲,揮舞致命釘頭錘。對超人完美形象心存質疑,對綠燈俠佳加德納的自大翻白眼。伊莎貝拉莫塞新作包括HBO《最後生還者》、《異形:羅穆路斯》及《蜘蛛夫人》。

資料提供:Spotlight Promotion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