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青澀版蝙蝠俠殺出個未來 雅俗共賞驚喜大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2年04月26日
Batman

蝙蝠俠 Batman

評分: 8/10
年份: 2022
片種: 動作
導演: Matt Reeves
主演: Robert Pattinson 羅拔柏迪臣、Zoë Kravitz、Paul Dano、Jeffrey Wright、John Turturro、Peter Sarsgaard、Andy Serkis、 Colin Farrell

2022年至今,荷里活推出的大片也不少,不過說到口碑最佳,或者可以算是意料之外最精彩的一部,必然就是映期一再延後的《蝙蝠俠》。這部DC漫畫招牌人物的重啟新作,成功擺脫之前幾個版本的固有形象,殺出一條以黑暗電影(Noir)為本的新血路,著實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值得一看的西片。

一部電影的映期不斷延後,不論任何原因,都不是好事,尤其是在斤斤計較的荷里活影壇,如果電影公司延後一部已經拍完的電影的首映時間,通常代表這些公司的高層看過電影後感到不滿,或者難以認同編導的藝術決定,因而決定安排補拍,嚴重者更會撤換導演重拍。《蝙蝠俠》這部電影,如無記錯的話早於2020年左右已風聞將會上映,及後新冠疫情爆發,映期一拖就是一年到2021年,隨著疫情變化一再延後,最後是在今年三月才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首映。雖說疫情對於很多電影的映期也有影響,但正如不少人所見,荷里活影市早於2021年中已逐漸復甦,去年秋季美國各大電影公司,不但逐步放棄讓大片同步在戲院和網絡首播的疫情安排,而部分院商如迪士尼,更接連在年底前釋出多部大片,好像《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和《蜘蛛俠:不戰無歸》,所以華納一直按兵不動,讓《蝙蝠俠》避而不戰,難免令人擔心是否對影片質素欠缺信心,然而現在影片在千呼萬喚下推出後眾口皆譽,看來這種擔心是有點多餘了。

話說回來,另一個原因令觀眾起初對影片難抱信心,可能跟其幕後班底有關。導演Matt Reeves雖然曾拍過大片系列《猿人爭霸戰》,但也曾執導頗具爭議性的《末世凶煞》,以及平庸驚慄片《Let Me In》,編劇Peter Craig對上一部作品,更只是狗尾續貂的續集電影《重案夢幻再重組》,對於這樣的編導組合,實在很難予人充足信心。然而世事無絕對,Matt Reeves和Peter Craig兩人,可是在這部《蝙蝠俠》中交出了從影以來的代表作,可算是一次過為以往所有針對自己的批評聲音平反。

說了一大堆可算有點恭維的話,也還沒進入正題。說到《蝙蝠俠》這個電影系列,在DC漫畫英雄來說,並不算燙手山芋。雖然近年在影壇上,DC被死敵漫威打到半死,但奇在DC每次拈手《蝙蝠俠》,都甚少出事。先別說八十年代引領潮流的添布頓系列,即便後來祖舒密查接手的第一部(韋基馬主演),其實表現也不算差,之後佐治古尼接演的一部或許真是挫敗,但其後諾蘭和基斯頓比爾攜手的重啟版,立即便再次讓這個系列重登高峰。後來賓艾費力接棒的兩部,或許未及諾蘭版出色,但也談不上潰敗,跟之前幾部起伏頗大的《超人》和災難性的《綠燈俠》相比,《蝙蝠俠》應是DC最穩定的皇牌。在這個前提下,非常幸運地2022年版的《蝙蝠俠》也延續傳統,保持《蝙蝠俠》系列的穩定水準之餘,也如幾位前人導演一樣,沒有不思進取地重複相同元素,而是另行開闢新路線震懾觀眾。

跟添布頓的怪雞美學、祖舒密查的漫畫嘉年華和諾蘭的史詩動作大片佈局不同,Matt Reeves基本上就是還原DC漫畫(Detective Comic)的本源,把《蝙蝠俠》當成一部偵探查案的故事來拍,而風格上則採取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荷里活非常流行的黑暗電影(Film Noir)類型。整部電影雖然長達三個小時,但幾乎每一場戲都環環相扣,每一句對白都跟案情有關,每一分鐘每一場戲都沒有被浪費,因此即便觀影時間特別長,觀眾卻不會因為任何悶場而分心,也很難找到所謂的廁所位休息。

影片劇情勝過一般超級英雄片的地方之一,或者說跟漫威那種嘉年華式大堆頭風格最不同的地方,是編導不甘於只講述一個簡單的兵捉賊或英雄打反派的故事,而是藉著片中正反派兩個主角如雙生花的一體兩面,提出何謂「正義」的深層思考。當然,漫威有些作品也是很有意識地加入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元素,但做法卻顯然並不高明,例如《黑豹》提倡全球化訊息共享,不要說特朗普把持的保守派,就是由民主派掌舵的美國,也難完全做到(詳細分析可見本站《黑豹》影評文章)。相對來說,《蝙蝠俠》在主題寓意和劇情上的結合,就順利成章得多。

影片另一較為人談論的地方,是對主角人物蝙蝠俠的描寫。有關蝙蝠俠這個人物的背景,其實各個版本的電影,大致上都是忠於漫畫原著,沒有多作改動。2022年版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首次把蝙蝠俠的年紀撥小,跟米高基頓、韋基馬、佐治古尼和基斯頓比爾這些不論思想成熟度還是社會地位已經建立得當成型的蝙蝠俠不同,羅拔柏迪臣扮演的蝙蝠俠似是初出茅廬,思想上還挺不成熟,對於自己的英雄定位還是處於摸索期階段,在社交場合上,他這個布斯韋恩也僅是被視為年輕的二世祖,而不是如之前幾部一樣,已是萬人敬仰,完全掌握家中企業的城中首席名流。據說這個版本的參考對象,是漫畫家Frank Miller的作品《Batman: Year One》,因此蝙蝠俠的稚嫩是可以預期,而事實上,在眾多蝙蝠俠中,這個新版不論在身手或裝備上,也遠遠不及之前幾代。雖然說這樣的安排,令到蝙蝠俠不如意往有型有款或偶像化,但卻反而加強了這個人物的血肉感,令觀眾更能理解和體會他的內心掙扎,也順利跟編導提出,針對「正義」的深層思考和對復仇意義質疑的契合。

羅拔柏迪臣版《蝙蝠俠》跟早前的《小丑》一樣,終於為DC在超級英雄類型電影中走出一條跟漫威截然不同,但卻別開生面的新路線,當時《小丑》熱潮過後,還有點擔心這是可一不可再的偶然,DC會否再次無以為繼,但從現在的情況看來,這場超級英雄的漫畫電影大戰,好戲還在後頭。

《蝙蝠俠》相關Youtube詳細講評節目: 請按這裡觀看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