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誕生 – 編導真正崇拜的不是李小龍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17年11月11日
Birth of the Dragon

Birth of the Dragon

評分: 3/10
年份: 2017
片種: 動作
導演: George Nolfi
主演: Billy Magnussen、伍允龍、夏雨、金星、Simon Yin

由歐美年青導演George Nolfi拍攝,以李小龍為號召的動作劇情片《Birth of the Dragon》,幾乎是劣評如潮。影片的失利,跟伍允龍、夏雨等無關,更大程度在於編導主題拿捏的失衡和計算錯誤,以及表面上以李小龍傳記為賣點,但原來只是拿這位武打巨星作消費對象的拙劣本質。

影片把劇情定位在六十年代初,李小龍在三藩市灣區教功夫的日子。過去幾年的李小龍傳記片,礙於版權問題,大多僅能以他在香港的童年往事為題材,這部美國製作向前推進,大拍李小龍初到美國教拳的日子,不無吸引力。劇情講述李小龍在三藩市嶄露頭角,門生不少,包括美國白人青年McKee(Billy Magnussen)。可是他的鋒芒引起中國武學界不滿,於是派出武僧黃澤民赴美挑戰。黃澤民抵步後,獲慕名而來的McKee追隨,他和李小龍的決鬥,竟然牽扯到當地華人黑幫的賭局…

影片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是以李小龍早年在美的成長經歷為賣點,但是劇情卻大幅度向一名不知名的白人青年傾斜。或許編導本來是想籍著這個角色去襯托李小龍的偉大,但未知是否拍攝時出現偏差,或者中途有什麼變化,讓電影分裂成兩個不同的支線故事,一面就是白人青年勇救中國妓女的經過,另一面就是李小龍和黃澤民的交流。

一部電影有不同支線,本來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是《Birth of the Dragon》的致命敗筆,是對於上述兩條支線的處理都不甚理想。當中被很多觀眾覺得戲份比李小龍角色還要多的白人青年,角色其實欠缺太多成長,由於他在片中最大的作用,不過就是作為一個串連者存在,把李小龍和黃澤民拉在一塊,所以即便戲份不少,要說他是主角,也不完全符合;另一方面,李小龍的角色在片中的確經歷成長,但是未知是版權問題還是什麼原因,李的妻子並未現身,正因如此,作為主角應有的一些感情戲,被分攤到白人青年身上,以至角色戲份大減,儼然成為大配角。影片主次模糊不清,究竟誰才是影片真正的男主角呢?一直看下去,始終教人摸不著頭腦。

編導對於李小龍形象的塑造,也頗為奇怪。不太清楚導演George Nolfi和參與的編劇,對於李小龍有多少認識,但是從他們大膽(卻無知)地把黃澤民這個一直被外界視為李小龍手下敗將的武夫,打造成有如李小龍啟蒙導師的重要人物的失策安排,便讓人頗感意外。李小龍的武學生涯中啟蒙者眾,甚至是作為他手下敗將的人,在某程度上的確也可能對他的武學觀帶來衝擊,然而啟發和啟蒙並不一樣,從現存的文獻來看,黃澤民肯定不是擔當這個啟蒙者的理想人選。或者說,即便對李小龍後來創立截拳道產生重大的啟發,黃澤民的形象,也絕不可能和不應該被描寫成得道的世外高人。

是的,黃澤民在Nolfi的鏡頭展示的風範,絕對是大師級的神人,不論思想和武藝修為上,都比李小龍高超幾倍,甚至讓人覺得,這部戲要褒揚的對象,或者說編導真正崇拜的,不是李小龍,而是黃澤民。編導對黃澤民的興趣,以及描寫上的用心,都遠超李小龍。你拍李小龍的傳記,但是把他的對頭人(還要是輸家)推崇為得道高僧,試問這樣的戲怎會獲得好評?況且,六十年代不是三國,不能胡亂把人物神化,尤其戲中不少人仍然在世,固有形象已深入民心,盲目造神肯定難以獲得觀眾認同。如果編導硬是需要為李小龍塑造一個啟蒙者,還不如設計一個虛構角色,反正電影開宗明義就已經用上一句Inspired by為所有虛構的情節開脫,或者干脆再次消費葉問,總比現在好一點吧。

《Birth of the Dragon》是否毫無看點?也不全是。編導把李小龍從神檯搬下來,純粹把他作為一個普通人來看待,也可說是一種進步。另外,伍允龍著力模仿李小龍神態的努力,夏雨神奇的動作演員轉型,以及元奎一如以往的漂亮動作設計,都是值得讚賞的。所以這樣好了,這部電影的評分,1分給伍允龍的努力,1分給夏雨的轉型,半分各給元奎的動作和編導對李小龍形象的改造,恰好3分,不多不少。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