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魔異形》:特效表現不錯,劇情就四平八穩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3年02月14日
Creature

怪魔異形 Creature

評分: N/A
年份: 1985
片種: 驚慄
導演: William Malone 威廉馬龍
主演: Stan Ivar、Wendy Schaal、Lyman Ward

印象裡,我剛開始接觸美版DVD的時期,當時剛收了1999年重拍版的《猛鬼屋》,裡頭收錄了導演威廉馬龍早期作品《Creature(1985)》的片花,結果看了這段片花我才驚覺,威廉馬龍的這部《怪魔異形/宇宙攻擊者/Creature》其實我看過台版錄影帶。

之後我在各大影碟網購狂找這部片(當年量不多,而且絕版了),同時也在各恐怖片討論串找尋本片的中文錄影帶名稱。後來才終於輾轉得知,台灣版的英文片名是以《Titan Find》引進,中文片名則是《怪魔異形/宇宙攻擊者》。

說實在的,本片的文本就是典型的一批人馬因故前往沒有退路的絕境,結果碰上危機逐一死人,最後不得不放棄任務逃生為先。對,劇本就這麼單調無聊,但即使如此,本片故事節奏仍是明快迅速,沒有留時間給觀眾思考不合理之處。

但我想,這類中成本科幻片其實比起故事,更多就是看怪物、化妝特效這些東西的表現。而這部分,本片表現不會讓人失望。

本片的怪物設定的很有意思,劇情設定這個生物已經存在超過20世紀,直到作死的團隊與主角一行到來之前,都是以膠囊蛋型冬眠。而這個生物也能透過分裂出的寄生蟲,來操控被寄生的生物。

相較於《異形》的天性純粹殺戮;或是《突變第三型》的「只想回家的殺戮」,《宇宙攻擊者》的生物展現出來的侵略性與不低的智商,反而讓本片的低成本有了很好的合理緣由(透過被寄生的人類行動就好)。

基本上,本片就是看血腥暴力特效,以及少數的粉色橋段(是的,本片甚至讓女配角以寄生之姿,色誘男性角色來完成寄生目的),劇情就真的只是低標合格文本,讓故事有可以發揮限制級賣點的空間而存在罷了。

1985年出品,威廉馬龍編導製片作品,美版VS發行的藍光,其實只有修復與重新調色北美95分鐘院線版,海外發行的導演版100分鐘則無調色調光。特收則包含了兩段訪談,以及院線版的客座講評音軌,只有英文字幕。(台版錄影帶已絕版難尋)

2/10補充,感謝影友告知,港版發行過LD,片名為《怪魔異形》。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