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After Tomorrow,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

評分: 7/10
年份: 2004
片種: 科幻
導演: Roland Emmerich 盧倫艾馬治
演員: Dennis Quaid 丹尼斯奎特, Emmy Rossum 愛美露森, Ian Holm 伊恩賀姆

(內文有提及劇情之處,敬請注意!)

看《 明日之後》最難忘的﹐ 不是栩栩如生的特技場面﹐ 也不 是發人心省的環保訊息﹐ 而是編導Roland Emmerich 對於美國政 府的不滿。

有很多人說Roland Emmerich 心態轉變﹐ 由《 天煞- 地球反擊戰》 的大美國主義一變成為「 反美」份子﹐ 對於這個觀念我覺得有 補充的必要。 無疑﹐ 和《 天煞- 地球反擊戰》的總統打救世人﹐ 到 《 明日之後》總統的自身難保可以看出﹐ 在編導的鏡頭下﹐ 美國 人不再是天下無敵﹐ 但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 片中針對的對像﹐ 往往只是局限在領導階層之上﹐ 而不是民眾﹐ 對於一般美國人 的勇氣﹐ 編導並沒有否認之意 。 所以﹐ 你會 看到情節盡是描寫美國政府的不是﹐ 總統十分不濟﹐ 遇事只懂 求助﹐ 沒有決策能力﹐ 判斷力也不佳﹐ 以至不能及時脫險﹐ 副總統 起初亦盛氣凌人﹐ 一副跋扈之勢﹐ 後來卻終於知錯扮矮仔﹐ 向現實 低頭。 但作為一般美國家庭代表(這是編導Roland Emmerich 愛 用技倆﹐ 以小喻大) 的主角一家人 仍然十分勇猛(和英國科學家的等死 相對) ﹐無論是一心救子的丈夫或是緊守護士岡位的妻子﹐ 甚至是 勇教佳人的兒子﹐ 都能堅持信念﹐ 沒有在惡劣環境下放棄... 所以說﹐ 編導那種「 反美」意識 ﹐ 不是從民族角度出發﹐ 而是以 政府為目標。 他要「 反 」的﹐ 是現任政府(即共和黨) ﹐ 尤其當不少人都 意會到片中副總統出奇地和現實中的美國副總統外型相似﹐ 以及 影片被安排在年尾總統大選前的關鍵時刻上映而言。

由於戰事醜聞影響﹐ 近日布殊的聲望大跌﹐ 所以影片在這個時候在 美國上畫 ﹐ 賣座也屬正常 ﹐片中 對於美國現時國策的 批評以至對第三世界如墨西哥的尊重﹐ 都能博得觀眾的好感。 筆者在 加州當地的戲院觀看此片時﹐ 當片中說到美國人因逃難而偷渡墨 西哥﹐ 場內掌聲四起﹐ 歡呼聲不絕﹐ 反應之激烈實出乎意料。 這可 能和加州的墨裔移民甚多有關﹐ 看來觀眾似是覺得編導為他們出了一口 氣( 導演Roland Emmerich 本身也非美國土生﹐ 而是德裔移民) 。 相 對而言﹐ 影片在主流媒體的評論卻是毀譽參半。 不少論者都大彈影片 的對白白痴﹐ 內容幼稚﹐ 甚至惡意地指整部影片根本荒謬。 無可否應﹐ 此片 劇情設計的確不太理想﹐ 劇本不合理之處甚多﹐ 例如若發生新冰河時期﹐ 為什麼南半球能幸免於難? 作為唯一對災難有最深入研究的科學家﹐ 政府為什麼竟讓他獨自離開救子? 而且以主角救子作 為主線﹐ 和冰河災難也扯不上很直接的關係﹐ 無關大局輕重﹐ 難以讓人產生共鳴﹐ 尾 段更有草草收場之感﹐ 但作為一部耗資龐大的荷里活典型巨片能在兼 顧通俗娛樂效果的同時章顯出拍攝者的良心﹐ 實在難能可貴。 從現時 的政治時間表來看﹐ 一些主流影評的惡言相向﹐ 除了是真的討厭此片 外﹐ 看來也不無「 別有用心」的可能。

如果你希望能看到精密佈局的劇情或者震撼人心的大型末世浩劫﹐ 《 明日之後》相信只會帶給你失望。 可是﹐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作為發泄情緒之作﹐ 影片情節的鋪排﹐ 差不多「 句句有骨 」﹐ 處 處充滿弦外之音﹐ 甚至犧牲劇情合理性也在所不惜 ﹐ 尤其對於當 世政權的不滿 ﹐ 更是近乎明刀明槍的指控﹐ 訊息呼之欲出 ﹐ 難怪會令人( 和編導想法類似的人) 看得大快人心。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