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ht Club

Fight Club

評分: 10/10
年份: 1999
片種: 劇情
導演: David Fincher 大衛芬查
演員: Edward Norton 愛德華諾頓、 Brad Pitt 畢彼特

物質世代下的存在主義追尋

第一條規則:不能討論本片
第二條規則:還是不能討論本片

筆者曾於一篇討論物質社會中的奴役現象以本片為其中的一個討論範本,但那筆竟只是本片的其中 一個意象的部分。就事實來看,本片所討論的不只有所謂的物質奴隸這個現代商業社會的『普遍現象』, 更根本的觀察來說,其實是探討了自我探索與自我認同的一個很純粹的OLD SCHOOL CLASSIC故事而已。

其實要是更仔細的觀察這部電影不難發現,從頭到尾,除了第二男主角的泰勒以及女主角寶拉還有男主 角死去的友人鮑勃之外,所有的人都沒有名字。當然,死了之後就有名字了。等一下…好像描述的很混亂 對吧?也許該從頭開始談起本片。

故事描述主角因為工作壓力以及時差問題導致了嚴重失眠症,在心理醫師的建議下,他參加了一些絕症 互助會,並從聚會中的絕症患者的自身經驗分享去感受到自己仍舊『存在』的這個事實。之後卻因此而 導致了他的病態心理(從別人的不幸去體會到自己仍是幸福的,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偽善的表現)。之後 在因緣際會下主角認識了泰勒,臭味相投的兩人成立了《Fight Club》,一個透過互相毆打來感受活著的 男性團體。然而原本是單純的互毆,卻在之後演變成全國性的大破壞以及失控的暴力行為…

在伊?幸太郎的小說《蚱蜢》其中一位殺手角色蟬有句台詞是這樣說的,如果人也像蛤蜊,呼吸的時候 能看見氣泡或煙霧,是不是就更有活著的真實感?片中的主角在自我敘述時的台詞也曾提到,Everyday is copy and copy and copy。當生活的種種已然成為一種可預期的狀況時,必然是失去了自然生物中在 生存時所面對的生命之不確定性,也即會造成了所謂的『制約反應』。在這前提下,本片先是很基本的 對於片中所描述的世界觀先建立了一個被『制約』的環境,爾後再透過主角後續生活描述與經歷去給予 觀眾建立起生活在這樣的世界,居然是要靠企業品牌商品的搭配來凸顯『自我』這個本應由自己所認知 建構的特質。

當故事將主角的背景與這個故事所描述的世界觀逐一建構完成時,再透過本片的第二男主角泰勒將這 個世界中種種讓人不滿的一切規則給數落一遍(那個拿抽指診所的廢棄脂肪去製作手工肥皂回賣給高 級百貨的惡劣行為堪稱本片最讓人拍手的橋段,這絕對是筆者這個當前為新聞記者這個惡人職業稱讚 意味十足的口吻),在點出了這個世代在過度經濟發展下的我等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人格特質以及身為 『人』所活著的事實後,《Fight Club》的成立,最初只是單純地透過雙方互相的毆打來點醒對方自己仍 舊活著的『本質』。然而之後的一系列破壞行為,卻逐漸將這目的轉化成對於體制的破壞,同時也是對 於這個時代的反叛。唯有將一切破壞才能重新回歸到真自由(本片將金錢視為束縛『自由』的對象,就 某種程度上,本片其實應該視為擁有嚴重反社會傾向的作品,不過導演其實也只是想借用這個故事去 拍一個MV視覺色彩很強烈的風格取向作品)。

不過即使真的在片末的破壞行動執行完成,其實就根本來說也改變不了甚麼,只是說明了這一眾成員 與教主泰勒對於這一切都太過於烏托邦式的把狀況想的太美好了,這終歸只是一部電影。這些人並不 是真的去搞爆破,鮑勃寶森也沒有真的死了,男主角與寶拉也沒有真的在片末與大樓一起被炸死…醒 一醒好嗎?還記得那個35mm膠捲電影時期常見的『香菸烙點』之解說片段嗎?(對!那個在動畫片忽 然出現的超級巨根先生之惡作劇把小孩嚇哭的橋段)片末的最後,如果你看的不是韓國人所發行的3 區版DVD(也即是如果你沒有貪圖韓國版3區版本片是唯一THX認證的話),不管VCD、DVD或是當時已經 是將走入歷史的VHS以及最近所謂新主流的BD,絕對都會看到泰勒先生所玩弄的那個小小巨根先生片 段的傑作。

這只是一部電影!你該不會把前面的屁話與之中可能帶有解析色彩的段落都認真看過了吧?

第八條同時也是與最後一條規則:第一次聽說本片,就一定要看!

現在,我要你盡可能有多用力就多麼用力地打我!

猛人- 全體人員

文: bio-man